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Le Fort I经上颌入路用于切除颅底中线区肿瘤.方法使用Le Fort I经上颌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斜坡、鼻咽部和筛蝶窦广泛生长的8例巨大颅底肿瘤.结果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e Fort I经上颌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和安全、有效地切除斜坡、鼻咽部和筛蝶窦广泛生长颅底中线区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大额下硬膜外经蝶入路切除中、上斜坡及蝶窦内肿瘤的手术技术。方法我们借鉴国内张俊廷的手术入路方法治疗8例蝶窦、斜坡区肿瘤,术中锯开双侧眉弓、部分眶顶骨,磨除蝶骨平台,沿蝶鞍下方切除肿瘤,并采用额部骨膜及肌肉、脂肪与医用胶粘合重建颅底。结果全切除肿瘤2例,近全切除肿瘤2例,大部分切除肿瘤4例。结论该入路对蝶窦斜坡区中线部肿瘤具有暴露充分,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侵犯斜坡区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97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该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26例,其中肿瘤位于筛板8例,筛蝶窦8例,鼻筛窦5例,蝶斜坡区5例。结果:26例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暴露病变,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合作蝶筛窦区及侵犯斜坡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于显微手术切除。结果:17例该部位肿瘤施一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采用颞-枕下-经岩骨入路切除岩骨斜坡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11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颞-枕下-经岩骨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采用经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110例,经乙状窦入路2例,经迷路-乙状窦前入路2例,经颧弓-经岩骨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5例(64.7%),次全切除33例(28.4%),大部切除8例(6.9%)。手术死亡3例,占手术总数2.6%。结论颞-枕下-经岩骨入路适用于病变位于斜坡中线部位,或肿瘤横跨颞骨岩部内侧,侵及中、后颅凹和累及海绵窦、三叉神经切迹(Meckel凹陷)肿瘤的切除,该方法在术中对岩骨斜坡区能够获得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手术入路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以提高巨大垂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扩大前颅底经纵裂经平台入路,对10例侵入蝶窦且突入鞍上的巨大垂体瘤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过程平稳。结论 采用此入路可提高巨大垂体瘤的手术效果,具有视野广阔、暴露良好、可保留嗅觉和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46例经临床确诊为垂体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堞窦入路切除肿瘤,术中严格中线操作,有序切除肿瘤,重建鞍底.结果 全切肿瘤39例,大部切除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中严格中线操作,有序切除肿瘤,重建鞍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底及邻近部位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颅底及其邻近部位(如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手术显露困难。我们参考Derome“经颅底前入路”的方法,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作相应改进,治疗3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 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 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 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报告3例巨大斜坡肿瘤伴有球麻痹及不全高位截瘫,分别采用经颞枕底,经口咽,经额颅底斜坡入路施行全或次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平均随访2.8年,如何根据每个病例选择好手术入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副鼻窦、前颅底、斜坡区生长的肿瘤发病率较高,手术切除很困难,放疗和化疗往往因肿瘤太大或不敏感,效果不理想。1999年8月我院在国内率先采用Le-Fort Ⅰ型截骨 经上颌路径的手术方法,对1例颅底广泛生长的脊索瘤患者进行治疗,愈合良好。住院期间,我们应用护理程序对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两种入路显露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4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露,经翼点入路晕露,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内及鞍上肿瘤。手术入路根据肿瘤具体位置而定,颅中窝底鞍旁多采用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鞍内及鞍上肿瘤则经翼点入路。结果:全切除47例,1例脊索瘤向海绵窦颅底生长行次全切除。结论: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显露及翼点入路,鞍区肿瘤显露良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大经颅底八路治疗前颅底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采用扩大经颅底入路对10例前颅底病变进行手术。结果全切除6倒,大部切除2例,修补2例,手术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29mo,无明显复发。结论该入路宽阔显露前颅底平面,对前颅底中线部位病变,可以满意替代经面经颅入路。  相似文献   

15.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及内窥镜辅助下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先扩张术侧鼻腔,将扩鼻器直接插入鼻孔深处直抵蝶窦前壁,扩张后鼻中隔被完整地推向对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蝶窦前壁的粘膜,然后凿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打开鞍底,切除肿瘤。34例在内窥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此过程据鼻腔及蝶窦鞍区的CT三维骨床位的重建图像指示的解剖标志严格按中线进入。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及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个月~4年。肿瘤全切除90例,大部切除33例,部分切除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且呈一过性。复发6例,复发率为5.88%。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在内窥镜辅助下能进一步提高切除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患者126例,手术采用上,下颌外旋入路分别为13、17例:耳后C型切口、经颈、颅面联合入路分别为16、48、6例;上颌骨截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5例;经腮、口、颞额、额星期五入路分别为5、6、4、1例。结果:89例良性肿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37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存活不足1年者4例。1年、2年、3年、5年以上者分别为6、12、10、5例。结论:上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下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耳后C型切口入路适用于颞骨肿瘤;额眶入路适用于切除眶顶,蝶骨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率84.8%,无死亡病例。总体效果良好。结论翼点入路是显微切除颅底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9.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20.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