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脑血运重建技术治疗成人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的57例成人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血管吻合口通畅率为70.18%(40/57);局部脑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7±1.21)分]较术前[(2.20±1.27)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52例(91.23%)未再出现手术侧半球相关脑卒中事件,5例出现手术侧半球相关脑卒中事件。结论 联合脑血运重建手术方式治疗成人缺血型烟雾病安全有效,能够增加脑组织灌注,减少再卒中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步复迈联合微创术治疗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步复迈注射液 (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 )联合微创术治疗重症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步复迈 微创治疗 )和对照组 (微创治疗 )共 76例 ,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 ,治疗组于术后 3d另加用步复迈 2 5 0mLQdivgtt,连续 2 8d(2个疗程 )。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治疗 4周后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步复迈联合微创术治疗重症出血性脑卒中较单用微创清除术 ,能明显提高有效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成年人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系,为临床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提供资料。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干细胞中心实验室进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年人脑皮质碎片(已签定自愿同意书),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 结果:部分成人脑皮质细胞,在体外分裂增殖形成细胞球,能进行连续传代,并分化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3种主要类型细胞:具有一个或两个长突起、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多个粗大突起、分支较多而胞体欠规整的星形胶质样细胞,具有多个细长突起、分支较少而胞体小且规整的少突胶质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分别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论:成人脑皮质的部分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 1996年以来我科收治中颅窝底肿瘤 83例 (占同期颅底肿瘤的 77.4 % )。利用显微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5 1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者 8岁 ,最大者82岁 ,平均 39岁。肿瘤部位及病理分型 :巨大垂体腺瘤 2 3例 ,蝶骨嵴脑膜瘤 2 2例 ,颅咽管瘤 2 0例 ,三叉神经鞘瘤 6例 ,岩骨尖区脑膜瘤 6例 ,中颅窝底海绵状血管瘤 2例 ,脊索瘤 2例 ,中颅窝底成骨肉瘤 1例 ,颞叶底部髓细胞瘤 1例。1.2 方法 对鞍结节脑膜瘤和巨大的垂体瘤 ,以及颅咽管瘤 ,采用经翼点入路或经翼点—额下…  相似文献   
5.
6.
脑外伤继发感染与体液免疫抑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创伤急救技术的提高和CT的广泛应用,严重创伤(包括颅脑损伤)的早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治疗后期因感染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则相对升高,可高达70%~80%[1~2],而感染亦是严重脑外伤后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已有证据表明多发创伤后存在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但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改变情况,尤其是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尚无深入的研究[4]。为探讨颅脑损伤继发感染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我们检测了一组脑外伤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3,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脑外伤患者共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2~69岁,平均39岁;G…  相似文献   
7.
袁国艳  任铭新  张新中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54-2055
目的探讨NMDA(N—methyl—D—aspartate,N-甲基-D一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在模型制作前30min按照不同剂量组腹腔注射MK-801,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大鼠梗死灶附近大脑皮质的Nestin(巢蛋白)阳性细胞。结果当MK-801浓度达到0.6mg/kg时,随着浓度增加,Nestin阳性细胞数目有递减趋势。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选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剔除3只死亡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p38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38、磷酸化p38、帕金森病蛋白7(DJ-1)、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并用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判断神经损伤。PC12细胞加氧合血红蛋白建立体外SAH模型,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DMSO组及DMSO+p38抑制剂组,利用荧光探针JC-1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1)4组大鼠p38、磷酸化p38和DJ-1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4.959、150.293和698.476,均P0.01)。4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4.989,P0.01)。4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Atg5和p6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5.319、110.490和36.311,均P0.01)。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25.550,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p38、磷酸化p38和DJ-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分别为0.43±0.06、0.41±0.02和0.07±0.01上升至0.61±0.08、0.79±0.07和0.17±0.03,均P0.01),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8.29±0.28上升至9.23±0.42,P0.01);Atg5蛋白表达上调及LC3-Ⅱ/LC3-Ⅰ升高(分别为0.23±0.04和0.25±0.04上升至0.47±0.04和0.46±0.04,均P0.01),p62蛋白表达下调(1.09±0.14下降至0.54±0.10,P0.01);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7.5±0.6)分降至(11.3±2.7)分,P0.01]。p38抑制剂显著下调SAH后磷酸化p38蛋白表达(0.79±0.07降至0.47±0.04,P0.01),上调DJ-1蛋白表达(0.17±0.03上升至1.02±0.06,P0.01),线粒体膜电位恢复(9.23±0.42降低至8.47±0.36,P0.01),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Atg5表达上调(分别为0.46±0.04、0.47±0.04上调为0.77±0.06、0.95±0.12,均P0.01),P62表达变为SAH水平(0.57±0.09变为0.54±0.10,P=0.650),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显著升高[(11.3±2.7)分上升至(15.5±1.0)分,P0.01)]。结论 SAH后,p38抑制剂下调磷酸化p38活性后可能通过上调DJ-1蛋白表达,抑制异常自噬,维持线粒体功能,进而发挥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 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 μL(1×109 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1次/d,连续注射7 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 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 < 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
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年来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方面的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近年来有关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献,加以复习和综述。结果 鞍区肿瘤以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脑膜瘤最为常见,因鞍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但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使并发症降至最低。结论 鞍区肿瘤以良性多见,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后并发症多数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