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的特征,为将来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急救水平。方法:从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3年~2014年所有的急救数据,对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伤患类型,出诊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年里梅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科共出诊抢救患者14 000例,急救患者以男性居多,分布在45~55岁的患者最多,创伤在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为38.1%,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35.1%,均成为致死的两大重要原因。结论: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高发疾病,医院应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科学分配医疗资源,为梅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急救系统做好急救规划,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3 949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我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全年院前急救患者3 949人次,男女比例为1.57:1.年龄(40.02±18.69)岁.院前急救前5位系统或大类疾病依次是创伤(40.28%)、心血管系统疾病(14.5%)、神经系统疾病(10.15%)、急性中毒(9.62%)、消化系统疾病(6.38%).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9~15时和18~24时两个时间段;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所在或邻近辖区和周围农村地区.12、1、2月份月均院前急救人次略高于年平均水平.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8 768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医院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院前急救的8 76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占49.76%;男女比例为1.54∶1;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最高(31.00%),其次为创伤(29.62%),再次为消化系统疾病(11.36%);以1,2,3月份急救患者最多,上午8:00~12:00急救患者数最多.结论 认识中医院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59-162+封三
目的了解温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特征,为完善院前急救创伤救治体系及提升院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市急救中心接诊的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地点、既往史、致伤原因、致伤部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016—2019年院前创伤患者为49 692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占65.62%,女性占34.38%,男女性别比为1.91∶1;创伤好发年龄为20~59岁,占68.05%,其中以40~49岁为高峰,占19.04%;创伤发病时间高峰时段为18∶00~20∶59;创伤好发地点首位为交通道路,占52.13%;创伤患者多数体健无基础疾病,占75.69%;院前创伤原因前3位依次为车祸伤(46.20%)、生活摔伤(18.89%)、斗殴(13.03%);受伤部位前3位为四肢25 268例(50.85%)、头面部13 411例(26.99%)、脊柱3632例(7.31%)。结论温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创伤高发时间为早晚高峰期,7月为最高发月份,患者多无基础疾病,创伤类型以交通伤害多见,四肢为最易受伤部位。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济宁市紧急救援中心所有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病种、年龄、性别、呼救时间、呼救地点、所属急救区域(市区、城郊、农村)、病情摘要、联系电话。对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6:1。年龄以20~49岁的患者为多。(2)济宁市院前急救病种位于前5位的是:外伤(56.19%)、心血管病(8.51%)、中毒(8.44%)、脑血管病(6.18%)、消化系统病(4.01%)。(3)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各有不同。(4)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病例数以8、11、12月份为多,2月份最少。主要病种的月变化规律各有不同。(5)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区域分布特点:城郊急救与转运患者最多,占41.65%,其次为市区,农村最少占24.30%。(6)济宁市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呼救时间呈不规则分布。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有利于急救人员培训计划、预案的制定,有利于急救中心重点学科的建设,为院前急救器材、药品的配备提供了依据,为上级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院前急救决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我院2004~200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 主诉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是2004~2006年受理的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53:1,高发年龄段为70~79岁及30~39岁.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为铁路交通伤(37.28%),心脑血管疾病(10.93%),呼吸系统疾病(8.25%),其他创伤(6.86%),精神疾病(4.87%).12月份出诊患者最多.8:00~10:00为出诊高峰时间.呼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附近辖区和铁路客运相关伤病患者.结论 [1]要重视铁路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铁路旅客的安全意识;[2]提高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重症的院前急救水平意义重大;[3]根据呼叫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青海省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青海省120急救指挥中心数据库中调出2010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一年的呼叫量(41750次)中,日时间分布以18:00 ~21:00为最高(8 219次、占19.67%),以03:00~06:00为最低(2 129次、占5.11%);②在院前有效急救12 480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为59.63%(7 443):40.36%(5 037);③在12 4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神经系统急症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26.83%(3 348);④在12 4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3 285例,占2.63%,心源性猝死居首位.结论: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对急危重症早期识别及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院前急救常见病、多发病及发病时段、月份等特征,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银川市呼叫"120"并实施院前救治的279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15例患者中男18016例,女9899例,男∶女1.82∶1;青中年人群占大多数(57.46%);呼叫"120"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28.98%)、中毒(14.93%)、循环系统(13.46%);院前死亡率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6.26%)、循环系统(5.18%)、其他(4.64%);总的发病时段呈6:00~12:00和18:00~24:00时两个高峰时段,各时段内发病数呈逐渐增多趋势;中毒、创伤疾病18:00~24:00发病高于其他时段。结论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存在差异。银川市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疾病谱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州市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中125天的院前急救出诊病历,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兰州市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是女性的1.72倍,以40~49岁组(18.49%)、20~29岁组(14.14%)及70~79岁组(13.63%)为主,其主要疾病为创伤(30.05%)、神经系统疾病(20.29%)、心血管系统疾病(15.41%);兰州市院前急救的呼救高峰时间是14:00~18:00;平均院前急救时间为(24.55±2.06)min,平均急救服务半径为(2.239±1.763)km。结论:根据兰州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强化重点人群安全意识,合理调配人员设备,加强急救体系建立及重点时段的急救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鄢涛  王森  谭鸿  姜伟  刘辉  李远建  胡壮俐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23-1925,F0003
目的了解德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①16 26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3±17.46)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工人(38.26%,6223/16 265)最多。院前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9±0.82)min、(14.22±5.23)min、(14.33±4.34)min、(13.12±4.35)min。院前急救病种前5位是创伤(38.80%,6311/16 265,)、脑血管病(18.73%,3047/16 265)、心血管病(17.54%,2852/16 265)、呼吸系统疾病(9.67%,1573/16 265)、中毒(6.00%,975/16265)。院前急救病例一年中以冬夏季最多(62.99%,10 245/16 265);一天中以昼多夜少分布,高峰时间是8:00~24:00(86.74%,14 108/16 265)。院前急救出诊半径为(8.15±3.25)km,区域分布以市区为主(52.36%,8517/16 265),城郊与农村次之。②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时间死亡病例比非死亡病例明显延长(P〈0.05);院前死亡病例以〉60岁最多,占54.30%(638/117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疾病(28.34%,333/1175)、心血管疾病(24.94%,293/1175)和创伤(22.38%,263/1175)为主。结论德阳市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前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区2409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近2年兰州市区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全部资料来源于2006~2008年兰州市区呼救"120"急救电话,经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中毒患者.经"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和院前急救病历录入统计的急性中毒患者年龄、性别、死亡分布以及中毒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等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共接受呼救并救治急性中毒患者2409例,男女比为2.1:1,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段分为6组,高发年龄段在30~39.岁短(32.00%)、20-29岁组(28.97%)和40~49岁组(20.96%).中毒类型主要是酒精中毒(58.03%)、一氧化碳中毒(20.67%)、药物中毒(9.30%)、其他(5.89%)、农药中毒(4.57%).院前病死率中酒精中毒最高(43.75%),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34.38%).在中毒原因中误服过量占36.99%,意外占31.05%,自杀占25.03%.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77.36%),其次为吸入(21.30%).结论患者年龄分布以青、中年占绝大多数.所统计7种类型急性中毒中酒精中毒居首位.性别、死亡分布男性急性酒精中毒院前病死率最高,一氧化碳中毒次之.安眠类药物是自杀行为者选择的常见药物.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城市周边农村.其中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特征,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急救中心2020年1~12月院前救治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现况调查研究.结果 80169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47723例(59.5%),女性32446例(40.5%);年龄分布在0.2~ 110岁,以14~44岁多见,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郑州市院前疾病谱,分析郑州市区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郑州市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分布、损伤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最终纳入287 250例院前急救患者。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41.938%(120 468/287 250)]、神经系统疾病[15.731%(45 186/287 250)]、循环系统疾病[9.508%(27 312/287 250)]、酒精中毒[6.957%(19 984/287 250)]、消化系统疾病[6.071%(17 439/287 250)]、呼吸系统疾病[5.660%(16 257/287 250)]。创伤患者男女人数比为2.021∶1。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占71.600%(86 255/120 468)。创伤高发时间段分别为8:00~09:59,10:00~11:59,18:00~19:59,依次占11.800%(14 215/120 468)、11.700%(14 095/120 468)、11.400%(13 733/120 468)。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58.700%(70 715/120 468)],主要受伤部位是四肢[43.799%(52 764/120 468)]和头面颈部[39.299%(47 343/120 468)]。结论在郑州市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所占比例最大。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多为交通事故。急救中心要将急救资源主要配置在上下班高峰期,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急救中心近两年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护车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个月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1205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42.06±19.53)岁;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每天12:00—16:00和20: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急救半径分布不同与出诊地点有一定联系。结论: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根据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进行重点培训,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汶川"5.12"地震(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及重庆急救中心收治的196例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对地震伤亡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地震创伤患者以60岁以上最多,占31.6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4.08%,受伤部位以多部位伤最多,占35.71%,其次为下肢伤,占33.67%,城镇与农村创伤严重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震创伤的救治与多因素有关,应特别重视受伤前5 d和高危人群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运输事故1050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灵红  徐平  江从兵 《四川医学》2011,32(1):133-135
目的通过研究院前急救运输事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及治疗运输事故损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份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所有运输事故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时间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情况。结果院前急救运输事故共1050例,男684例,女366例;少年儿童69例,青年322例,中年523例,老年136例;月份分布高峰点为11月4日(P〈0.05);时点分布高峰点为每天14∶23(P〈0.001);疾病谱以头部损伤、四肢损伤、多发伤多见。结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根据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地调配院前急救资源,从而有效预防及救治运输事故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郴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水平.方法 对郴州市2011年6月~ 2012年5月的13 147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男女之比为1.86∶1;车祸伤居各类疾病之首;年龄在21 ~40岁死亡病例最多;猝死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死亡原因;出诊以1、2、9、10、12月份最多.结论 根据院前急救特点做出管理决策,提高救治成功率;教育人们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年至2008年北京市不同年龄组交通伤发生时间的分布特点,为交通伤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北京市急救中心转送的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数据,将交通伤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0~17岁)、中年组(18~64岁)、老年组(65岁以上)。计算3个年龄组交通伤例数在24 h单时间点的构成比、1~12月的单月构成比,描述性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受伤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结果:交通伤24 h分布特点3组不同:青少年组有两个发生高峰点,分别是早上7∶00~8∶00(6.75%,39例),下午16∶00~18∶00(10.38%,60例;10.73%,62例);中年组交通伤的24 h内分布比较平稳,8∶00~24∶00每小时的构成比变化不大,维持在1.67%~5.60%之间;老年组交通伤发生的高峰点在9∶00~11∶00之间(11.19%,151例;11.04%,149例)。3组单月交通伤发生数量的构成比基本一致,最低点均是2月份(4.15%,24例;5.28%,640例;5.26%,71例),最高点均是10月份(12.11%,70例;10.38%,1 257例;12.30%,166例)。结论:3个年龄组交通伤的24 h分布特点不同,而12个月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急救人员和交通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间段交通伤发生特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 1日急救呼叫服务的 65 1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5 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高发年龄组为 2 1岁~ 4 0岁和 5 1岁~ 70岁。急救病种依次排序前 5位为创伤 2 0 4例 ( 3 1 3 % ) ,神经系统急诊 13 0例 ( 19 9% ) ,心血管急诊 91例 ( 14 0 % ) ,消化系统急诊 4 2例 ( 6 5 % ) ,呼吸系统急诊 4 1例 ( 6 3 % ) ,其中一般急诊 4 3 1例 ( 66 2 % ) ,危重患者 179例 ( 2 7 5 % ) ,死亡患者 4 1例 ( 6 3 % )。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 9时~ 12时和下午 3时~ 6时 ;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周围市区和农村地区。一年内 9月~ 11月院前急救人次略高于年平均水平。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随州市院前急救内科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医疗防治重点及科学管理,人员培训提供依据,为本地居民预防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09-01~2011-12间,“120”急救中心受理出诊内科患者院前急救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疾病分类、月份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年共受理出诊总例数6454例,男性3478人(53.89%),女性2976人(46.11%),以40岁—70岁年龄段为最多,0岁—20岁和大于80岁年龄段为最少,疾病种类前4位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27%)、心血管系统疾病(18.26%)、、急性中毒(13.74%)、呼吸系统疾病(6.70%).院前急救以1、8、11、12月份为多,高于月平均水平。出诊时间以7:00—21:00为出诊高峰,1:00—7:00人数最少,呈现单峰样波动。结论地区院前急救内科疾病以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是急性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根据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针对性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急救预案,加强急救器材及装备。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