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伴随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免疫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日益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途径,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结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恶性实体瘤展现了优异疗效。本文就DC细胞以及CIK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它们于临床抗肿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t,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1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等诱导产生DCs,并用自体肿瘤细胞或外源性肿瘤细胞抗原致敏,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γ,IL2和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mAb)等诱导产生CIK细胞,将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采用FCM法检测DCs及CIK细胞表型,一次回输患者。结果130例中晚期肿瘤自体肿瘤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7例,疾病进展(PD)13例,6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5.38%。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重组基因痘苗(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CI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取制备好的CEA-rv,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别制备DCs和CIK细胞;用负荷CEA-rv的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CEA-rv-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CBMC、CIK、Ag-CIK、Ag-DC-CIK和CEA-rv-DC-CIK对Lovo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脐血DCs高表达CD86、CD40,中度表达CD83和CD80。实验组细胞(CEA-rv-DC-CIK)对Lovo细胞的杀伤能力(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EA-rv负荷的DCs能增强CIK细胞对Lovo细胞的杀伤活性,为CEA阳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37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给予了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并在CIK细胞回输前、回输中和回输后给予了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肿瘤患者接受自体CIK细胞输注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64.9%。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崭新模式,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现出明显效果.本文就CIK细胞和DC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共同培养,获得DC- CIK细胞.观察DC -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表型变化及其对乳腺癌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诱导出DCs和CIK细胞,并将其按1∶10的比例共同培养4d获得DC - CIK细胞.检测DC - 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变化及对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细胞毒活性.结果: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后获得的DC-CIK细胞相对于单纯的CIK细胞具有更强增殖活性及成熟度,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更强杀伤活性.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及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同一来源脐血树突状细胞(DCs)以不同刺激方式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DCs、CIK和NK细胞,分别将DCs以不同的刺激方式(提前共孵育或直接加入)作用于同一来源的脐血CIK、NK细胞,了解其对不同效靶比下CIK、NK细胞杀伤K562、HL-60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升高,脐血CIK、NK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杀伤力增加,将脐血DCs与CIK、NK细胞共孵育或杀伤时直接加入,均可显著提高CIK、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杀伤时直接加入DCs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直接加入DCs对促进CIK、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进行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实验室培养14~15d后回输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结果: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135人次,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8例,疾病进展(PD)8例,4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2.2%。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故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杀伤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共培养的DC和CIK(DC-CIK)细胞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现就DC-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现有的治疗方法仍难以根治。树突状细胞(DCs)是机体内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因此在免疫反应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利用DCs疫苗进行抗卵巢癌治疗已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卵巢癌DCs疫苗的研究进展,包括DCs对肿瘤的作用机制、疫苗的制备方法、临床试验以及目前该项技术的局限性及其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Li H  Ren XB  Zhang P  An XM  Liu H  Hao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34-313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树突状细胞(DC)在逆转Tregs细胞免疫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培养前分选去除CD4+CD25+T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常规PBMC,分别培养C IK,检测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同时在培养前去除Tregs组(C IK-Tregdel)中加入CD4+CD2+5T细胞,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利用DC诱导C IK细胞,分别检测DC+C IK及单纯C IK组中Tregs细胞的比例、细胞杀伤活性和TGF-β、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培养前去除Tregs组中增殖细胞比例、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常规C IK组,在C IK-Tregdel组加入分选的CD4+CD25+细胞后,C IK的杀伤活性降低。DC诱导前后C IK中CD4+CD2+5细胞含量分别为13%±5%和10%±4%(t=3.977,P=0.001),证实经DC细胞诱导后C IK细胞中的Tregs数量减少,同时,观察到CD8+、CD3+CD5+6细胞增加;DC+C IK组对肺癌细胞系A549、乳腺癌细胞系MCF-7、结肠癌细胞系HCT-8和淋巴瘤细胞系Raji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9.47%、32.78%、40.28%、47.11%,均高于单纯C IK组(P均<0.05);另外,C IK及DC+C IK组TGF-β分泌分别为546 pg/m l±134 pg/m l、489 pg/m l±132 pg/m l,IL-10分别为107 pg/m l±32 pg/m l和92 pg/m l±32 pg/m l,证实经DC诱导后C IK细胞TGF-β和IL-10分泌水平低于DC诱导前;同时,观察到DC+C IK组IFN-γ和IL-6分泌高于单纯C IK细胞(P<0.05)。结论DC细胞可以增强C IK的抗肿瘤活性,而其对Tregs细胞的影响很可能是DC活化C IK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染小鼠肝癌H22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抗小鼠肝癌的免疫作用。方法提取小鼠四肢长骨骨髓,在rmGM-CSF和rmIL-4体外刺激下增殖分化为DC。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经rmIFN-γ、anti-CD3、rmIL-2和rmIL-1b诱导成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细胞)。制备肝癌H22细胞总RNA,体外转染DC,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的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将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制备成为效应细胞,LDH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对小鼠H22细胞、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22细胞总RNA转染后的DC,其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及CD83、CD86表达率明显增高,CD14表达率降低(P<0.05)。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高于其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P<0.05)。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高于其他各组效应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P<0.05)。结论转染H22细胞总RNA的DC激活的CIK细胞对H22细胞具有高效而特异性的体外抗小鼠肝癌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多疗程和单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不同疗程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当患者行多疗程治疗时,效靶比在4:1、8:1和16:1时,对BGC-823和SPC-A-1的细胞毒性较单疗程强,但以SPC-A-1低效靶比4:1时差异更为明显.另外,多疗程组的CD3+CD56+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单疗程组(P〈0.05).结论多疗程CIK治疗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单疗程CIK治疗患者,多次CIK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肿瘤复发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特异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特异性肿瘤抗原致敏的DC与CIK和CTL细胞共同培养,分析其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率和细胞凋亡指数(AI)、细胞增殖指数(PI)的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结果:DC-CIK及DC-CTL均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但DC-CIK与DC-CT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C-CTL细胞组抑瘤作用较DC-CIK明显升高。结论: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与DC-CTL细胞对B16黑色素瘤均有抑瘤作用,但DC-CTL更高效而特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对神经胶质瘤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出DCs、CIK细胞和LAK细胞,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CTLs,MTT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CTLs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IK细胞和LAK细胞(F=6.42~8.26,q=8.02~10.18,P〈0.01);CIK细胞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q=8.43~9.24,P〈0.01)。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和CTLs(F=5.36~7.69,q=7.23~9.56,P〈0.01),LA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TLs(q=8.83~9.15,P〈0.01)。结论 从人外周血中诱导出的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IK细胞和LAK细胞,为临床应用DCs瘤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具有抗原特异杀伤活性的效应细胞。方法:反复冻融法提取肿瘤可溶性抗原,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 terrazolium,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摄取肿瘤细胞抗原,并提呈给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所获得的DC-A-CIK细胞对同一种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活性,较CIK细胞、未摄取抗原的DC-CIK细胞及摄取不相同肿瘤抗原的DC-A不相同-CIK细胞具有更高的杀伤活性。结论:摄取肿瘤可溶性抗原的DC细胞可明显提高CIK细胞对相同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特性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7.
郭晓嘉  柴晔  曾鹏云 《医学综述》2013,19(18):3291-329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在体外用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γ以及CD3单抗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的一组异质细胞群(CD3 +CD56 +),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都较高.其不但可逆转部分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还可能对G0期的瘤细胞有效.一些临床Ⅰ~Ⅱ期试验已经证实了CIK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临床上为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疗效,还应用了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白细胞介素2和树突状细胞等).CIK细胞内在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治疗恶性肿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原因及针对性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一2012年10月73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悬液后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的治疗措施及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CIK细胞回输后的不良反应有:发热(6.85%1、皮疹(1.64%)、消化道不适(0.96%)、关节疼痛(0.41%)、类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均为O.14%)、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样反应(0.68%),除合并血压下降、严重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需对症处理外,余无需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原因可能与CIK细胞的归巢特征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论此疗法是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相关不良反应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