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163例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采用ARM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PCR扩增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63例NSCLC中共检出73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30.O%)(P<0.05).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各占突变总数38.4%.腺癌和腺鳞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80.8%,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7.7%)显著高于男性(38.7%)(P<0.05).结论 广西壮族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中国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其中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多见.女性、腺癌和腺鳞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4例肝癌(其中47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27例则无乙型肝炎)、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乙肝组、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D3+、CD3+/CD4+、CD3+/CD4+与CD3+/CD8+的比值及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乙肝组比较,CD3+/CD4+ 和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伴乙肝组和肝癌不伴乙肝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表达与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基因扩增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84例乳腺癌(导管内癌32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纤维腺瘤16例)组织中的BRCA-1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BRCA-1蛋白阳性表达63例,阳性表达率为75.0%(63/84). BRCA-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不同组织类型无关(P>0.05). HER-2基因扩增阳性40例,HER-2基因扩增阴性44例.36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ER-2扩增阳性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48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7.1%(13/48)(P<0.01). HER-2基因扩增阳性组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36/40),高于HER-2基因扩增阴性组的22.7%(10/44)(P<0.01).结论BRCA-1蛋白表达、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其中肝转移最常见。肿瘤的异质性是其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精准治疗的提出推动了液体活检的快速发展,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好的证据。为了更好地了解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本文就液体活检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晚期和转移性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大模式,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为目前生物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已在肾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有关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研制的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IF)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62例。观察PIF对病人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PIF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胎活性均明显增高,CD8降低。揭示PIF能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监测干预、遗传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对广西各地市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40例(简称先证者)及其血缘亲属进行调查,了解其年龄、性别、民族、病种等情况,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绘制高发家系谱图。每1个CHD患者确定1个CHD核心家系,1个核心家系内有2个或2个以上CHD患者则为高发家系。结果 140例CHD中,男性患者比率为57.86%,略高于女性(4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51.43%),其次为房间隔缺损(23.57%)。140个CHD核心家系中高发家系49个(35.00%)。高发家系亲属患者与先证者的病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一致的有15个家系(30.61%)。结论 CHD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亲属患者的病种与先证者不一定完全一致;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CD19+细胞水平.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复发,并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术后CD19+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手术前后CD4+、CD8+、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10例,未复发49例.术后复发组的术前、术后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CD8+、NK和CD19+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但两组CD3+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能客观地反映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宿主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异常,对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冷冻的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s TIL)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 2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s TIL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 (NKC)活性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的变化 ,计算 1、2、3年生存率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s TIL患者 ,其第 19天、30天的CD3、CD4、CD4/CD8比值和NKC活性分别为 5 5± 3、76± 5 ;2 8 3± 1 6、44 6± 2 3;1 19± 0 2 2、2 2 1± 0 36 ;9 8± 1 2、17 4± 2 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1)。而CD8和血清sIL 2R明显下降 ,分别为 2 4 9± 1 4、2 1 1± 1 2 ;5 6 9± 90、15 0± 31(P <0 0 1)。其 3年生存率为 88% ,与对照组 (5 7% )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应用s TIL治疗原发性肝癌 ,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63例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采用ARMS(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法PCR扩增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63例NSCLC中共检出73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30.0%)(P〈0.05)。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各占突变总数38.4%。腺癌和腺鳞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80.8%,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7.7%)显著高于男性(38.7%)(P〈0.05)。结论广西壮族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中国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其中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多见。女性、腺癌和腺鳞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