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中高度复发转移危险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分层队列研究法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西医常规规范化治疗,术后半年内开始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随访乳腺癌术后3年,观察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2%(99/111)、53.0%(3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8%(68/71)、56.8%(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5%(31/40)、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阴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29/36)、50.0%(1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阳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70/75)、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R阴性、阳性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阴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1%(82/89)、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阳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11/15)、2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癌术后方"能延长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童彩玲  杨海燕  黄梅  谢丹 《新中医》2011,(12):77-78
目的:观察乳癌康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患者75例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予乳癌康治疗,连续服药6月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36例未行药物治疗。2组均随访至术后2年,观察2组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治疗组复发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2.6%;对照组复发转移7例,复发转移率为19.4%,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癌康能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乳癌术后方加减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组回顾加前瞻的双向观察性研究,采用单组临床试验目标值法,设置目标值为86. 4%,收集Ⅰ—Ⅲ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0例,用乳癌术后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分服,至少服用6个月。随访至其术后3年,观察其三年无病生存率,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结果 7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81岁,平均(56. 73±11. 68)岁,浸润性导管癌63例,其他类型7例;Ⅰ期21例,Ⅱ期39例,Ⅲ期1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7. 13个月,其三年无病生存率为94. 3%,与目标值组86.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92,P=0. 027)。结论乳癌术后方加减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三年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对其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将3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30例患者均来自阳春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并均于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入院,同时接受23~74个月的随访。回顾3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治疗前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后的妊娠情况以及远期生存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患者治疗后妊娠与其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远期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淋巴结是否转移、雌激素受体及HER–2是否为阳性对患者的无病生病率和总生存率均存在一定影响(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均为肿瘤直径(P 0.05);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9例,妊娠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率18.18%低于未妊娠患者的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妊娠患者无病生存率90.91%高于未妊娠患者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生存率100.00%也高于未妊娠患者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不仅不会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而且还会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利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提高,因此有生育需求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可进行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圣和散辨证治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手术联合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168例I-IIIC期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圣和散辨证治疗联合放化疗,对照组仅采用相同放化疗方案。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 CD~+_4, CD~+_8, CD_4/CD_8)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34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结果:随访65~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治疗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7%和64.3%(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5)。同时,接受圣和散辨证治疗明显增强miR-34a表达,抑制LDHA活性,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4/CD_8和NK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圣和散辨证加减能明显提高miR-34a表达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糖酵解,降低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乳癌术后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癌术后方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方"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的影响。方法:观察2000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的545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明确ER、PR、HER2表达情况,并分为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中药组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开始服用"乳癌术后方"超过1年;对照组患者未曾服用中药治疗。结果:中药组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虽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生存期,但并无统计学差异,但中药可延长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luminal型的死亡风险可降低19.7%,三阴性的死亡风险可降低9.2%。结论:"乳癌术后方"能提高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汤防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试验组加服中药扶正消瘤汤。观察2组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无病生存率试验组为96.3%,对照组为8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起减毒增效作用,提高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6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Cox多因素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其年龄、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数、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等变量与无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仅有治疗方案、淋巴结数、原发肿瘤大小三者对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乳癌术后方的中医治疗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对无病生存率和转移风险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早发现、早诊断,并配合中医药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干预,观察其降低复发转移率的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治疗)与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因素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队列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队列改善程度更大。中医治疗对于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显著,自汗及失眠的疗效次之,口干口苦及神疲乏力的改善情况欠佳。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尤其对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化疗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9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健择+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观察两组无瘤生存期、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3.13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7.84%、43.30%、57.73%;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0.87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79%、55.32%、73.40%;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和3年复发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无瘤生存期,抑制其术后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apeOX方案治疗;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NK细胞、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观察肿瘤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时间(OS)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44.44%和37.7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临床获益率、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延长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号方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单纯化疗治疗)和治疗组(54例,化疗结合扶正固本Ⅰ号方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为16.7%、稳定率为88.9%,均高于对照组的7.5%和54.7%(P〈0.05);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63.0%,对照组为81.1%(P〈0.05);治疗组的无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Ⅰ号方治疗NSCLC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囊肿大小、血清CA125水平及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118例中,痊愈32例,显效26例,有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1.3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8.55±2.15)分、(1.9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囊肿最大直径分别为(3.70±1.31)cm、(2.31±1.8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37.75±34.82)、(28.3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个月内复发率为12.96%。结论益气活血方能缓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卵巢囊肿,下调血清CA125,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及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化疗均采用NP方案,治疗组在化疗期间服用具有益气养精、健脾和胃功效的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长期服用具有益气养精、解毒散结作用的肺岩宁方。随访生存时间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采用ForwardLR(逐步回归法)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12项可能影响生存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细胞类型、化疗疗程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益气养精法结合化疗能显著降低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病理类型和化疗疗程是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30例。单纯化疗组予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西药对照组加用弥可保(甲钴胺片)。各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神经毒性分级、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①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48.28%、0.00%;组间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Levi’s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化疗组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降低(P〈0.01)。③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且组间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单纯化疗组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的正中、腓浅神经的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左正中神经、左右腓浅神经的SNCV,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肠胃清结合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肠胃清口服液结合化疗对脾虚痰湿型晚期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临床受益反应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脾虚痰湿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草酸铂、5-FU、CF,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同时服用肠胃清口服液。两组均4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治疗前后血清检测VEGF浓度,评价临床受益反应、不良反应,随访1年、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总发生例次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胃清口服液结合化疗能改善脾虚痰湿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并可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不进行治疗,所有大鼠普通饲料喂养2周后,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脑缺血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治疗组每日以复元醒脑汤(10.4g/kg)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容量的0.9%NaCl溶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5d。末次灌胃后,将各组大鼠随机分成血糖、VEGF蛋白检测组及脑组织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检测组2组。夹闭颈总动脉复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观察大鼠血糖、脑组织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F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元醒脑汤能明显降低治疗组大鼠血糖(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通透性(P〈0.01),上调VEFG蛋白表达(P〈0.01)。结论复元醒脑汤能有效降低血糖,抑制脑缺血后血糖进一步升高,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调节VEGF表达,从而起到血管调节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方对HER2介导的p38 MAPK、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运动和黏附能力的影响,评价乳癌术后方抗HER2过表达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周龄左右发瘤相当的HER2/neu转基因自发乳腺癌小鼠,行原发肿瘤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乳癌术后方组)、西药组(曲妥珠单抗组)、联合组(乳癌术后方+曲妥珠单抗组),干预4个月。评价肿瘤的复发率、瘤积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小鼠复发肿瘤组织中HER2相关信号通路中Total-Akt、p-Akt、p38、p-p38的表达及与细胞运动和黏附相关的基质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小鼠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平均瘤积为11.11 cm3,中药组为5.56 c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对照组平均肺转移结节数为16个,中药组为10个,中药组肺转移抑制率达37.85%,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p-p38及p-Akt表达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E-cadherin几乎不表达,中药组与西药组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P〈0.05)。各组复发肿瘤组织中Vimentin表达水平相似。结论乳癌术后方能够抑制HER-2/neu转基因小鼠术后乳腺复发肿瘤瘤积的增长,阻断HER2介导的p38 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乳癌术后方能够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其可能通过增加细胞间的黏聚力,维持乳腺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发挥抗复发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补气化痰方)、中药对照1组(黄芪)、中药对照2组(瓜蒌薤白半夏汤)、西药对照组(氯沙坦钾)、模型组(仅进行心梗造模)、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予相应的措施干预28天。观察比较各组的大鼠生存率、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心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正常组外,各组心脏EF下降(P〈0.05)。复查心脏超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与术后48 h EF的差值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EF下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方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EF值,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调控缺血心肌VEGF表达,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