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31例中-重度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或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患者行经心尖TAVI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ghy,TTE)评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相关指标、左室收缩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再次准确评估,瓣膜植入过程中TEE联合X光造影指导人工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有无瓣周反流及程度;术后1周、1月TTE随访人工瓣膜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相关并发症、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成功完成经心尖TAVI术。术后微量或无瓣周反流23例,轻度瓣周反流6例。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指数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后1月进一步减小( P均<0.05),左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 P<0.05),术后1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经心尖TAVI术对于外科开胸手术高风险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超声心动图在TAVI术前筛查及测量、术中监测、引导和术后随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对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院行TAVI的老年主动脉狭窄患者34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和手术结果,比较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心脏彩超各指标的结果。[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VI,无患者死亡;比较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峰值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LVEF和有效瓣口面积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12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VI治疗老年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金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831-2833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36例BAV患者,均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若图像质量不佳,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分析超声心动图对BAV检出情况、分型以及不同年龄心脏结构指标(室间隔厚度、主动脉窦部内径、左房前后径、升主动脉内径),并分析主动脉瓣狭窄与反流情况,检测其他心血管畸形并发症。结果 136例BAV患者经TTE检出率为84.56%,经TEE检出率为100.00%,总检出率为100.00%;L-R型99例,R-N型35例,L-N型2例;≥60岁BAV患者室间隔厚度、主动脉窦部内径、左房前后径、升主动脉内径均大于<60岁BAV患者(P<0.05);≥60岁BAV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反流发生率高于<60岁BAV患者(P<0.05);合并心血管畸形者占8.82%,包括室间隔缺损(2.94%)、动脉导管未闭(2.94%)、房间隔缺损(1.59%)、肺动脉瓣狭窄(1.59%)。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BAV检出率高,且对其分型准确,能监测心脏结构指标、主动脉瓣狭窄与反流情况,并发现其他心血管畸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3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分析手术即刻和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自膨式瓣膜。35例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验证无主动脉瓣狭窄,其中1例患者有瓣周瘘,即刻给予瓣中瓣治疗,术中球囊预扩张时采用双侧颈动脉按压保护,未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1年后随访的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平均跨瓣压差下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下降,纽约心功能分级减少,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试验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TAVR治疗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瓣膜病变经导管主动瓣膜植入术(TAVI)术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TAVI术前筛查,根据主动脉及周围动脉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结果:主动脉周长、面积、直径提示的瓣膜型号不完全相符,43例患者中3例因主动脉瓣过大不适合行TAVI治疗,其余40例患者行TAVI治疗,最终8例置入26号人工瓣膜,20例置入29号人工瓣膜,12例置入32号人工瓣膜。36例患者成功置入人工瓣膜,术中仅存在少量瓣周漏;4例患者由于人工瓣膜置入较低,造成中等量瓣周漏,再次行较高位置人工瓣膜置入后,瓣周漏明显减少至微量或少量。结论: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TAVI术前行多层螺旋CT筛查,可准确选择人工瓣膜及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AO) 直径?左室流出道 (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 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 < 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84,r = 0.87,r = 0.82,r = 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过经外周血管经导管微创的方法建立大动物主动脉瓣膜反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健康犬10只,穿刺右侧股动脉,经鞘管送入冠状动脉介入导丝的硬头端,穿刺主动脉瓣叶并送入球囊扩张瓣叶穿刺口达到损坏瓣膜,建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模型。手术后即刻通过主动脉瓣上造影及经胸超声确定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 10只实验犬即时主动脉瓣反流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2只因主动脉瓣反流量过大致急性左心衰当场死亡。存活8只犬经术后主动脉瓣上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其中6只为中量主动脉瓣反流,2只为少量反流。术后存活超过1个月。结论 经外周血管经导管微创的方法建立大动物主动脉瓣膜反流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A型主动脉夹层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采用“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技术治疗,保留自体主动脉瓣,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主动脉窦部内径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时间11~18月,平均13.26±1.76月。术后1周主动脉瓣少量反流2例,无反流或微量反流20例,成形效果良好,随访期主动脉瓣少量反流3例,无反流或微量反流19例,成形效果良好。结论:“改良三明治”法联合交界悬吊保留主动脉瓣膜的根部重建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取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尽管严重主动脉狭窄的治疗指南仍以外科手术置换(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为治疗标 准,但随着大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逐渐成为 高危和禁忌SAVR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近年来各瓣膜厂商,包括国内医药公司,对瓣膜技术极力地推进,使得TAVI 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加上其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TAVI有望在治疗主动脉狭窄乃至关闭不全上取代传统术 式,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是介入方法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新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TAVI的效果与中期存活率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随着输送装置、支架瓣膜的改进,TAVI的适应证扩大,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本文将TAVI术中瓣膜植入途径的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纳入经股动脉TAVR治疗的单纯AR患者27例,记录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随访1年。结果:(1)患者按瓣膜学术研究联盟标准-3(VARC-3)定义的器械成功率为51.9%,19例患者完成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与术前相比,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及容积指数(LAD/LAVI)表现为总体降低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表现为短暂降低后再逐步改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表现为短暂保持不变后再逐步改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肺动脉收缩压(PASP)表现为降低趋势;(3)与术前相比,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EOA)术后各时间节点均显著减小(均P<0.05),二尖瓣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TAVR手术患者的诊治过程及术中影像资料的介绍,结合文献阐述该手术的适应证、人工瓣膜、手术并发症及前景。结果:本例患者因心衰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风险较高,予以TAVR治疗。术后患者心衰症状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左室内径明显减小。结论:TAVR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手术风险中高危患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唐红 《西部医学》2019,31(4):497-50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已成为有临床症状,但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S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针对即将在国内广泛开展的这项技术,国内心血管超声专家起草了《TAVR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TAVR人工瓣膜及路径,TAVR术的主要适应证,TAVR术前超声评估,TAVR术中超声监测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估。为了让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专家共识,本文对专家共识的要点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后,二尖瓣反流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1月于西京医院接受TAVI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16例,患者心脏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均在Ⅲ级以上,行TAVI治疗后,观察患者术后瓣膜位置、跨瓣压差、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TAVI术后1月,二尖瓣反流量由术前的(11.8±3.4) ml减少到术后(3.0±1.2) ml。结论 TAVI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同时对二尖瓣反流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并发升主动脉扩张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利用心脏彩超随访主动脉瓣病变并发升主动脉扩张术后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单纯瓣膜置换者其升主动脉直径年平均减少1.77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5mm;二叶主动脉瓣单纯瓣膜置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1.38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1.08mm。结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较三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升主动脉扩张。建议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mm宜进行同期主动脉置换术,三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5mm宜进行同期主动脉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升主动脉瓣替换加主动脉替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部分患者行CT检查,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3例(5%),出院的57名患者随访到53例,随访率92.9%。随访时间平均(20.3±1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8~47 mm,平均(38.2±4.1) m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内径为26~35 mm,平均(31±2) mm;EF为0.49~0.71,平均0.6±0.2,无出院后死亡病例。结论  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如其主动脉窦管部内径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考虑行AVR加升主动脉替换术,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降低,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Bentall术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胸穿刺经心尖导管植入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主设计酒杯状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防钙化等处理后裁剪成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自膨胀式带瓣膜主动脉支架。选择健康羊8只,左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送入加硬钢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透视引导下沿加硬钢丝通过18F输送鞘管将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送至羊主动脉瓣位置,确认正确定位后退出输送鞘管释放支架,置换动物原主动脉瓣。手术后即刻行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瓣膜工作情况。结果  1只羊因支架植入位置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当场死亡;1只羊因为术中支架置入位置过低导致主动脉瓣大量瓣周漏,术后死亡;余6只实验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DSA影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人工瓣膜代替原瓣膜工作正常。结论  使用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经心尖途径经导管植入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对IVSD患者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筛查,入选适宜介入封堵患者23例,术中监测封堵伞形态及瓣膜等情况,术后进行随访评价近、远期疗效。结果21例IVSD患者封堵成功,2例因放置封堵器后影响主动脉瓣开放而放弃封堵器,封堵成功率91.3%。2例出现主动脉瓣微量及少量反流,随访12个月较术后无增加。术后48 h及1、6、12个月超声心动图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未见移位及残余分流。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前减少(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IVSD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均行狭窄左室肌肉切除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合并畸形1例,同期行矫正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未发生二尖瓣损伤。术后2例左室主动脉收缩压力差分别为10、15mmHg术后随访3年症状均消失。结论:本病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术中常规主动脉根部探查,对防止合并畸形的漏诊尤为重要;手术关键是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术中应防止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传导束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膜置换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治疗的主动脉狭窄27例与主动脉关闭不全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主动脉狭窄与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采用超声探明患者术前、术后主动脉瓣的情况。结果主动脉狭窄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患者均无死亡。在随访的6个月中,主动脉狭窄与关闭不全的患者均恢复良好,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明显的效果,对缓解左心室扩大及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