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ICR小鼠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中的ICR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对照组)、Mo组(鞘内注射吗啡组)和Mo+Bt组(腹腔注射布托啡诺的吗啡瘙痒治疗组),为sham组ICR小鼠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为Mo组ICR小鼠鞘内注射吗啡,为Mo+Bt组ICR小鼠在鞘内注射吗啡后再于腹腔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并对比观察各组小鼠发生瘙痒的情况及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CB2、HO-1、HRH-1、IGPB4、P-MLK3水平的结果。结果:与sham组ICR小鼠相比,Mo组ICR小鼠发生瘙痒的次数较多,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Mo组ICR小鼠相比,Mo+Bt组ICR小鼠发生瘙痒的次数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布托啡诺可以降低因鞘内注射吗啡导致瘙痒小鼠增高的大麻素受体CB2(receptor Cannabinoid 2)蛋白表达的水平。与sham组ICR小鼠相比,Mo组ICR小鼠的血红素加氧酶蛋白表达的水平可显著增高。Mo+Bt组ICR小鼠在被注射布托啡诺后其增高的血红素加氧酶蛋白表达的水平可有所降低。与sham组ICR小鼠相比,Mo组ICR小鼠组胺受体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Mo+Bt组ICR小鼠在被注射布托啡诺后其升高的组胺受体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显著降低。与sham组ICR小鼠相比,Mo组ICR小鼠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蛋白的表达水平可显著增高。Mo+Bt组ICR小鼠在被注射布托啡诺后其增高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蛋白的表达水平可明显降低。与sham组ICR小鼠相比,Mo组ICR小鼠MLK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可明显增高。Mo+Bt组ICR小鼠在被注射布托啡诺后其增高的MLK3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可明显降低。结论:腹腔内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可以抑制鞘内注射吗啡小鼠的瘙痒反应,降低其体内CB2、HO-1、HRH-1、IGPB4的水平,减少其体内HRH的生成和MLK3磷酸化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共病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实验二:KM雄性小鼠16只,分为SQ+AMTB(SQ-A)组和SQ+ AMTB溶媒对照组(SQ-V).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d,术后1、3、5d测定术侧机械痛阈值(MWT)、冷痛阈值及热痛潜伏期(PWL),CON、CQ、NS、SQ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搔抓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实验二:SNI模型建立第5天分别鞘注AMTB(SQ-A)及溶媒(SQ-V)前后测定疼痛行为学,注射氯喹和生理盐水后观察瘙痒行为学.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d冷痛阈值及MWT降低,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而PWL仅在术后1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较SQ-V组鞘注后冷痛阈值、MWT显著升高(P<0.05),两组PW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Q组较NS组定向搔抓次数显著增多,搔抓潜伏期缩短(P<0.05),SQ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CQ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搔抓次数显著高于SQ-V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瘙痒共病时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TRPM8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晖  沈非沉  陈垦  梁庆  唐晓峰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617-1619
目的 探讨薄荷醇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 sc 0.05% 组胺+0.02% 4-氨基吡啶 (4-AP) 溶液制备瘙痒模型,于注射造模药物前分别于待注射部位涂抹薄荷醇,观察小鼠的搔抓潜伏期和 30 min 内搔抓次数,并测定血清中组胺、γ-干扰素 (IFN-γ)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的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薄荷醇中、高剂量组和 30 min 内搔抓次数均显著减少 (P<0.05、0.01),而搔抓潜伏期均有明显增加 (P<0.05)。薄荷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组胺的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0.01),薄荷醇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 IL-6 的水平显著减少 (P<0.05),但薄荷醇各组对 IFN-γ 均无显著的影响 (P>0.05)。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量炎细胞的增生、浸润,薄荷醇治疗组 (低、中、高剂量组) 也可观测到少量炎细胞,但均少于模型组。结论 薄荷醇具显著的止痒作用,降低瘙痒小鼠血清中组胺和 IL-6 的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孔敏  周芳  党秀静  武静茹 《重庆医学》2013,42(9):961-963
目的研究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在重复使用噁唑酮引起的慢性瘙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52只,先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丙酮溶媒组和噁唑酮组,每组40只,每组再分为首次刺激前、激发0、4、9、11d5个亚组,按模型制作方法在相应时间点涂抹相应试剂,记录激发后30min行为学后处死小鼠,取脊髓颈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表达水平。在确定噁唑酮致慢性瘙痒后9d小鼠脊髓TLR4表达水平接近高峰的基础上,为研究腹腔注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作用,小鼠随机分为4组(n=8),丙酮溶媒组(A组)、丙酮溶媒+EGCG组(A+E组),噁唑酮组(O组)和噁唑酮+EGCG组(O+E组)。各组在第9天激发后8h开始腹腔注射EGCG(40mg/kg)或生理盐水,每8小时1次直到第11天激发前,共计6次,最后一次给药后立即激发,观察激发后30min内行为学改变,之后处死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颈段脊髓TLR4表达。结果噁唑酮组在激发后各时间点搔抓行为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丙酮溶媒组(P<0.05),且脊髓TLR4表达水平与搔抓行为呈正相关(r=0.947)。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以减少脊髓TLR4表达水平与搔抓行为。脊髓TLR4参与重复使用噁唑酮引起的慢性瘙痒过程。  相似文献   

5.
养血止痒胶囊对小鼠瘙痒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痒胶囊对小鼠急慢性瘙痒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葡聚糖 40 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经口给予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 48 g(生药)/kg、32 g(生药)/kg、16 g(生药)/kg,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葡聚糖 40(1.25 mg/kg)。通过观察给予葡聚糖后至小鼠首次搔抓的时间(潜伏时间)及30分钟内的搔抓次数判定止痒作用;养血止痒胶囊抗组胺实验。结果 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潜伏时间分别为(137.5±89.9) s、(112.1±59.6)s、(96.2±43.7)s,较对照组(56.3±34.4)s明显延长。并且搔抓次数亦较对照组减少 50%;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小小鼠腹部蓝染的风团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3H/HeN小鼠40只分为5组:假手对照Sham组(S组n=8),癌痛模型对照Control组(C组n=8)和KN93 Treat组(T1组n=8、T2组n=8、T3组n=8).C组和T组(T1、T2、T3)小鼠左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溶于α-MEM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骨髓腔注入不含NCTC 2472细胞的α-MEM.在术后的第14天S组和C组鞘内注射20%DMSO 5μl,T1、T2、T3组分别鞘内注射溶于20%DMSO的KN93 15 nmol/5μl、30nmol/5μl、60nmol/5μl.各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的0.5 h、2h、4h、8 h检测小鼠的自发抬足次数、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 鞘内给予KN9315 nmol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无影响,鞘内给予KN93 30nmol、60nmol能剂量依赖性减轻小鼠痛行为反应,给药后0.5 h 2组小鼠自发抬足次数[(7.25±1.49)次、(4.12±1.36)次]比C组[(11.62±1.92)次]降低,PWMT[(1.28±0.14)g、(1.75+0.46)g]、PWTL[(14.64±2.12)s、(16.85±1.61)s]比C组[(0.47±0.16)g、(11.32±1.68)s]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作用2h达到高峰,维持到4h左右,8 h后基本消失.结论 CaMKⅡ在骨癌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鞘内注射KN93能够剂量依赖性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硫酸镁( MgSO4)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雄性C3 H/HeJ小鼠56只,8 ~10周龄,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7组(n=8):假手术Sham组(S组)、癌痛模型对照Control组(C组)和MgSO4及吗啡Treat组(T1 -T5组).C组和T组(T1-T5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2×105个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20μl α-MEM,建立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骨髓腔注入不含NCTC2472细胞的20μl α-MEM.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S组和C组鞘内注射5μl人工脑脊液,T1 -T5组分别鞘内注射溶于人工脑脊液的MgSO4 14.4 μg/5μl、43.2 μg/5μl、86.4 μg/5μl、吗啡0.36 μg/5μl、MgSO414.4μg-吗啡0.36 μg/5 μl.各组于给药前0.5h及给药后的0.5h、2h、4h、8h检测小鼠的自发抬足次数、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 鞘内给予MgSQ 14.4 μg、吗啡0.36 μg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无影响,鞘内给予MgSO4 43.2 μg、86.4 μg能剂量依赖性减轻小鼠痛行为反应,同时MgSO4 14.4μg-吗啡阈下剂量0.36μg组合也减轻小鼠痛行为反应,给药后0.5h各组小鼠自发抬足次数[(10.08±1.66)次、(7.35±1.36)次、(10.54±1.32)次]比C组[(13.05±2.06)次]降低,PWMT[ (0.81±0.22)g、(1.33±0.19)g、(0.93±0.26)g]、PWTL[ (10.57±1.53)s、(13.12±1.71)s、(11.46±1.83)s]比C组[(0.42±0.23)g、(8.87±1.27)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2h达到高峰,维持到4h左右,8h后基本消失.结论 鞘内注射MgSO4能够剂量依赖性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同时MgSO4可增强阈下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鞘内右美托咪定与鞘内吗啡在妇科开腹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10月择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BD)组、吗啡(BM)组、对照组(B组),每组40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BD组腰麻药为含右美托咪定5μg的布比卡因10 mg,BM组腰麻药为含吗啡0.1 mg的布比卡因10 mg,B组为0.5%布比卡因10 mg。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恶心呕吐、瘙痒、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术后4、8、12、24 h镇痛情况。结果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BD组)能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与B组相比[感觉阻滞时间:(251.25±40.24)min比(189.44±38.97)min,运动阻滞时间:(226.31±40.72)min比(164.94±26.11)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BD组)与吗啡(BM组)有类似的镇痛作用,镇痛维持时间分别是(17.5±8.3)h和(16.3±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瘙痒、寒战发生率较BM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替代吗啡作为鞘内辅助用药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刘海林  张跃  郑国龙 《重庆医学》2011,40(23):2335-2337,2394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L-NAME组,每组18只大鼠。采用行为学(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Western 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L-NAME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结果 (1)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0±4.89,L-NAME组22.10±4.52(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0±2.55,L-NAME组9.80±3.11(P<0.05)。(2)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少戒断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神经元的数目(380±71),L-NAME组(283±47)低于戒断组(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鞘内注射L-NAME明显抑制吗啡戒断期间脊髓p-CREB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注射NOS抑制剂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p-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聚核苷酸(AS ODN)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试做探讨.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NS组予生理盐水20μL,每日1次.Mor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以建立吗啡耐受模型.MA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同时予PSD-93 AS DON 5μg鞘内注射,每日1次.MM组予吗啡40μg鞘内注射,每日2次,同时予PSD-93误义寡聚核苷酸(MS DON)5μg鞘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6 d.于第6天注药后1 h处死,取腰段脊髓用于nNOS及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NS组、MA组NMDAR1、nNOS平均灰度均小于Mor组、MM组,NS组NMDAR1、nNOS平均灰度小于MA组.结论 5μg PSD-93 AS ODN可减弱大鼠吗啡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9.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