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真性,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1984-1998年本院全组真性或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39例,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检查,可中所见几方面进行比较,对全部31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检查,术中所见等均可确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真性与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 (UCG)表现 ,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 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 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 ,对比手术中所见 ,总结其特点 ,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 72 % ,后期为 10 0 % ,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提高对室间隔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 ,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真性与假必一窍不通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UCG)表现,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对比手术中所见,总结其特点,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72%,后期为100%,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提高对空间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膜部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真性瘤和假性瘤之分 ,术前往往不易确诊 ,需要经手术探查后方明确诊断。我院自 1992~ 1998年共收治 19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真性膜部瘤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0~ 2 0岁。假性膜部瘤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5~ 14岁。易感冒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9例 ,活动后心悸、气短4例 ,无症状 6例。 19例均可于胸骨左缘第 3、4肋间闻及全收缩期粗糙Ⅲ~Ⅳ /6心脏杂音 ,局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8例 ,心电图显示有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 11例 ,正常者 8例。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部呈瘤样膨出 2例 ,…  相似文献   

5.
室缺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部分室缺的病人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广泛应用,室间隔膜部瘤的术前诊断率相当高。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病人171例,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33例,其中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均手术根治。并且根据室间隔膜部瘤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病人,男21例,女12例;年龄1岁~34岁,平均6.9岁;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3例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术前超声诊断发现室间隔膜部有“风袋”状物存在并有左向右分流。3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瘤体,残余缺损予以修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005-12/2008-12月,采用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行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1例采用封堵瘤体法,26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结论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术中要根据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方法进行封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膜部瘤的外科治疗肖德绵谷春久张显清包伟珂(第一临床学心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膜部瘤室间隔膜部瘤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科16年间手术11例,其中术前只确诊3例,8例在术中得到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  相似文献   

9.
丛伟  冯刚 《医学科技》2002,(1):30-31
目的:报告15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矫治术,并对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从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膜部瘤矫治术15例,根据瘤体基底部大小分别采用补片或垫片修补。结果:全组15例有1例出现术后残余分流,余全部治愈,结论:室间隔膜部瘤破裂手术效果好,但手术的关键是要将破裂的瘤体基底部处理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真性膜部瘤,但细胞外基质较少,结构比较疏松?Ki67染色结果提示假性膜部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真性膜部瘤,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仅见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部分细胞,真性膜部瘤组织无表达?结论:假性膜部瘤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是一种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AM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VSD合并AIMS手术118例,合并其他畸形21例。采用切开隔瓣与未切开隔瓣对室缺进行修补,观察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切开隔瓣致术后残余分流者2.91%,明显低于未切开隔瓣者6.67%。结论手术治疗VSD合并AIMS,应切开隔瓣,修补真正的室缺,可显著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athoanatomyandsurgeryofsubaorticstenosisassociatedwithventricularseptaldefect¥(刘维永)(汪钢)(杨景学)(梁继河)(王红兵)(张威廉)LiuWeiyong;WangG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病理改变与普通VSD不同,三尖瓣吓袋与膜部间隔瘤亦有区别,为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患者进行手应予以注意。方法 经手术治疗42例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4 ̄23(平均8。5)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瓣认室间隔缺损跟三尖瓣的关系,观察三尖瓣的病理改变,并切开三尖瓣暴露真正的VSD。5例病人以带垫片双头针钱间断褥式缝合VSD,37例病人采用补片修补法  相似文献   

14.
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3例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本组无病死,并发肺炎22例,心律失常3例,气胸2例,低心排1例,残余分流1例。结论: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进行根治手术,术中、术后测量其右心室-肺动脉压差。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3%。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痊愈患者分别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小于20mmHg。结论:行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年龄应适当减小,虽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已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该类手术中仍应引起重视。术中处理重点应为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和右室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临界”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缺合并临界肺动脉高压患者(Heath分级Ⅲ级)的临床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方法选择8例重度肺高压患者,均经内科综合性处理,且有良性转归条件,实施室间隔修补并增设房间隔活瓣的改良手术.结果手术前后对比,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8年,良好7例,差1例(mPAP>6.6kPa).结论房间隔活瓣可防止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对内科综合性治疗反应敏感的患者,手术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间隔缺损20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4.9%(5/102)。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肺高压危象2例,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例,肺高压危象2例。所有存活患者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效果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因而导致术中发生灌注肺。因此,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以避免灌注肺的产生。同时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罗俊  唐炯  蔡琳  王伟  彭瑛  程亚沙  何川  邓晓琦  熊峰  燕纯伯 《西部医学》2007,19(3):379-380,382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2例VS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7-40岁),其中伴膜部瘤者有1例,VSD直径(3.5-8.9mm)。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鞘管应用合适的国产Amplatzer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疗效。结果在对患者1年的随访中,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余未见残余分流,瓣膜反流程度无加重。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安全,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疗效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以来 ,采用膜部VSD封堵器对 5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提示VSD直径 4~ 10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心电图、胸片随访评价。结果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全部成功 ,术后无残余分流、溶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近、中期效果良好 ,我们将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膜部瘤多合并室间隔缺损。在本组162例经左心室造影诊断的膜部空间隔缺损中,有28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其中6例导致右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性梗阻。本文对室问隔膜部瘤及其所致的右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性梗阻的诊断及临床意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