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及后两者的相关性。方法:5周龄雄性ApoE-/-小鼠和C57小鼠,分为野生组、ApoE-/-组和辛伐他汀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辛伐他汀组8周龄开始给予辛伐他汀(50 mg·kg-1·d-1),干预3周后测量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中心动脉压及血脂水平。结果:野生组未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poE-/-组比较,辛伐他汀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89 81805±16 98093) μm2比(34 93701±13 28065) μm2,P<005]。同时,ApoE-/-组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明显高于野生组(均P<005);与ApoE-/-组相比,辛伐他汀组ApoE-/-小鼠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降低(均P<005),舒张压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n=8,r=07152,P=00461)和脉压(n=8,r=07594,P=00288)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成正相关。与野生组相比,ApoE-/-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po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非降脂途径降低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中心动脉压,且其对中心动脉压的调节可能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浆1型(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 NFATc1)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ApoE-/-小鼠,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干扰体内NFATc1的表达。8周后处死小鼠,取其主动脉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验证NFATc1在主动脉中的敲减情况;通过HE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对面积。收集小鼠粪便,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纲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NFATc1敲减腺相关病毒后,其主动脉内NFATc1表达显著减少(P<0.05)。HE染色显示主动脉有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干扰NFATc1表达后斑块相对面积显著减小(P<0.05)。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敲减NFATc1小鼠肠道内产芽胞菌纲的相对丰度(78.82%)较阴性对照组小鼠(32.93%)明显升高(W值=2)。结论:NFATc1可改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在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用200?ng/μl脂多糖(LPS)和20?ng/μl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RAW264.7细胞12?h后提取mRNA,24?h后提取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IF4E mRNA和蛋白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复制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腹主动脉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组织免疫荧光检测eIF4E在主动脉根部中分别与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共表达。结果 M1型巨噬细胞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M2型巨噬细胞(P?<0.05)。在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ApoE-/-小鼠腹主动脉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C57BL/6J小鼠(P?<0.05);eIF4E与CD86的共定位表达高于eIF4E与CD206的共定位表达。结论 eIF4E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在M1型巨噬细胞中起作用,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培  刘晶  于芳  于悦卿  高伟  路永刚  李永辉  帖彦清 《西部医学》2021,33(3):326-329+335
【摘要】目的 探讨细颗粒物PM2.5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32只8周龄的SPF级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同时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PM2.5组气管滴注PM25的生理盐水混悬液(30 mg〖DK〗·kg-1·d-1)。8周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两组小鼠全血中的PM2.5浓度。免疫组化评估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胶原、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实〖JP2〗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降主动脉中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12(IL 1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 1(Arg 1)、〖JP〗CD206、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以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M2.5组重金属成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增大(P<005),斑块中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005),胶原含量降低(P<005),平滑肌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M25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L 6、iNOS、IL 12、ICAM 1、MCP 1、Lp PLA2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Arg 1,CD206的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 PM2.5暴露促进了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其原因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125a-3p对大耳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M1/M2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  15只成年雄性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给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和高胆固醇饲料喂养,miR-125a-3p抑制剂干预组给予动脉粥样硬化兔注射miR-125a-3p干扰慢病毒载体。油红O染色后图像分析法测定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和VEGF,免疫荧光法检测斑块组织中M1标记物CD11c和M2标记物CD206。  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miR-125a-3p抑制剂组斑块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 < 0.0001)。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MMP-9(P < 0.001)、VEGF(P < 0.01)和CD11c(P < 0.001)水平显著升高,CD206水平显著降低(P < 0.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miR-125a-3p抑制剂干预组MMP-9(P < 0.01)、VEGF(P < 0.01)和CD11c(P < 0.001)水平有所降低,CD206水平有所升高(P < 0.001)。  结论  抑制miR-125a-3p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平衡M1/M2巨噬细胞,降低斑块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miR-125a-3p可能是治疗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特异性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给予法舒地尔干预,12周后结束实验。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n=10):对照组(饮用水)、法舒地尔低剂量组(30 mg•kg-1•d-1)和法舒地尔高剂量组(100 mg•kg-1•d-1)。在实验结束时,测量小鼠体质量、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化学发光法及组织荧光法检测小鼠胸主动脉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OS)。结果 法舒地尔干预对ApoE-/-小鼠体质量、收缩压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法舒地尔高剂量组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减少54%(P<0.01)和42%(P<0.05)。法舒地尔干预使ApoE-/-小鼠胸主动脉原位ROS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法舒地尔高剂量组胸主动脉的超氧阴离子产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阻断Rho激酶可抑制ApoE-/-小鼠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作用独立于血压和血脂水平,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抗体探针在ApoE-/-鼠主脉动脉粥样硬化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ApoE-/-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20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24只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抗LOX-1抗体-NIR-797组、非特异性IgG-NIR-797组和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8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非特异性IgG-NIR-797和单纯PBS。另取8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注入探针24 h后取小鼠主动脉及主要脏器行NIRF成像,再取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比较NIRF成像面积和油红O染色面积比例的差异。结果:ApoE-/-小鼠经尾静脉注入抗LOX-1抗体-NIR-797探针24 h后,NIRF成像显示有强荧光信号聚集于小鼠离体主动脉的斑块区域,而注入非特异性IgG-NIR-797组斑块区信号明显减弱,PBS组及对照组C57BL/6小鼠仅见较弱荧光信号,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01)。NIRF阳性面积与斑块油红O染色面积比例分别为(42.70±1.25)%和(42.78±1.5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695)。结论:近红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LOX-1抗体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显示ApoE-/-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可以作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有效工具,LOX-1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的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ApoE基因敲除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ApoE-/-小鼠构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模型,普通C57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通过对动脉血管HE染色及油红O染色判定斑块进展情况,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斑块局部TIPE2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定量后分析其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8周龄ApoE-/-小鼠高脂喂养至16周后,动脉已形成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同周龄野生型C57小鼠血管壁内未见斑块形成;TIPE2在ApoE-/-小鼠无斑块期(8周)、斑块早期(16周)及斑块中晚期(24周)主动脉中表达均明显高于C57对照组;IL 6在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各时期表达与C57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而在无斑块期IL 12p40、TGF-β及TNF-α表达较C57小鼠已明显升高(P<0.05);在斑块早期时, TGF-β及TNF-α表达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进展到中晚期,仅有TGF-β较同周龄C57小鼠表达量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TIPE2的表达和TNF-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7(P=0.007),但与IL-6、IL-12p40和TGF-β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TIPE2在ApoE-/-小鼠的表达较C57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TNF-α正相关, 提示TIPE2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0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R3受体激动剂(6-mercaptopurine,6-MP)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敲除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及NF-κB p65/CylinD1通路的影响及其与抗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TR3受体在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ApoE-/-组、STZ-ApoE-/-组、STZ-ApoE-/-+6-MP5(5 mg·kg-1·d-1)组、STZ-ApoE-/-+6-MP10(10 mg·kg-1·d-1)组,每组10只;6-MP腹腔注射法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STZ 60 mg/kg腹腔注射ApoE-/-小鼠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糖试纸法测血糖水平;酶法或匀相法测血脂水平;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测胸主动脉组织NF-κB p65/CylinD1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内膜动脉脂质沉积;HE染色测胸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结果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血糖及血清TG、TCHO、LDL-C均显著增高(P < 0.05);TR3受体激动剂6-M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ApoE-/-小鼠血糖、血脂水平,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6-MP5组血糖、TG、LDL-C、TC均显著降低(P < 0.05),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NF-κBp65、Cy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 < 0.05);6-M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ApoE-/-小鼠胸主动脉NF-κBp65/CylinD1蛋白表达,STZ-ApoE-/-+6-MP5组NF-κB p65/Cy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TZ-ApoE-/-组(P < 0.05);STZ-ApoE-/-+6-MP10组与STZ-ApoE-/-+6-MP5组之间胸主动脉NF-κB p65/CylinD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油红O染色显示:TR3受体激动剂6-MP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TZ-ApoE-/-小鼠胸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HE染色显示:TR3受体激动剂6-MP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STZ-ApoE-/-小鼠胸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内部有空洞(脂质)形成,抑制斑块周围组织及斑块基底部平滑肌层增生,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6-MP5组胸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 < 0.05),STZ-ApoE-/-6-MP10组斑块面积进一步减小(P < 0.01)。结论TR3激动剂6-MP可明显降低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糖脂代谢,抑制NF-κB p65/CylinD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赵培  苑可心  李永辉  于芳  马倩  路永刚  帖彦清 《西部医学》2023,35(3):318-322+330
探讨细颗粒物(PM2.5)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巨噬细胞细胞质内Ca2+的积累,进而影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方法 体内实验 :8周龄ApoE-/-小鼠共计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M2.5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对照组小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PM2.5组小鼠气管内滴注PM2.5的生理盐水混悬液(30 mg/kg/d)。8周后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行movat染色、DHE法检测氧自由基(ROS)水平;采用TUNEL法对斑块内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体外实验: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刺激)、LPS组(模型组,LPS 100ng/mL,24 h)、LPS+PM2.5组(24 h)。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 AM检测巨噬细胞内Ca2+ 的积累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内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体内实验 PM2.5组小鼠AS斑块面积明显增大,ROS水平显著增高(P<0.001);斑块内坏死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内质网应激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MCP-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1);体外实验 LPS+PM2.5组与LPS组比较,细胞内Ca2+ 积累量明显增多(P<0.001);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P<0.001)。结论 经PM2.5处理的高脂饲养的ApoE-/-小鼠,PM2.5可作用于巨噬细胞,激活其内质网应激,导致巨噬细胞细胞质中Ca2+ 积累增加,使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斑块内细胞坏死凋亡数量增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通路的影响。方法:70只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AS模型。14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70只ApoE-/-小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高剂量冠心康组(生药浓度为3.456g/mL)、中剂量冠心康组(1.728g/mL)、低剂量冠心康组(0.864g/mL)和西药辛伐他汀组[3mg/(kg·d)]。每只小鼠灌胃0.5mL,每天1次。连续灌胃8周后取材,分离肝脏及主动脉。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和ABCA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肝脏PPARγ、LXRα和ABCA1mRNA的表达。结果:与C57BL/6J小鼠比较,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高、中剂量冠心康与辛伐他汀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了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mRNA的表达(P〈0.05),而以高剂量冠心康的作用最为突出。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C57BL/6J小鼠比较,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用药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0.05),而以冠心康高剂量组作用最为突出。结论:PPARγ-LXRα-ABCA1通路在ApoE-/-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复方冠心康能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的进展,可能与调控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激动剂T0901317对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早期动脉壁内C-反应蛋白(CRP)和CD40配体(CD40L)表达及平滑肌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ApoE-/-小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LXR激动剂T0901317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均给予高脂饲养8周,在高脂饲养的后4周,分别给予LXR激动剂T090131720 mg·kg-1·d1-或相当剂量的DMSO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小鼠后,取小鼠主动脉,以石蜡包埋,行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壁内CRP、CD40L和平滑肌细胞α-actin的表达,以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LXR激动剂组动脉壁CR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LXR激动剂组动脉壁CD40L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平滑肌细胞α-actin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XR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ApoE-/-小鼠动脉壁中CRP和CD40L的表达,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脂联素(APN)过表达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抑制作用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2周龄雄性ApoE-/-小鼠120只分为空载腺病毒对照组和脂联素干预组,每组60只。两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诱发AS。在3个不同时间点(0天、4周、8周)处死受试小鼠,取全血和主动脉血管组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APN浓度;油红O和HE染色法检测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法检测进展性斑块区的胶原含量和纤维帽厚度变化;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主动脉血管APN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APN、NF-κB p65核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APN过表达抑制了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损伤面积明显减少(P<0.01),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程度明显降低(P<0.001),总体油红O染色测定血管表面损伤百分比,4周时为27.78?.64 vs 33.02?.18 (%);8周时为31.58?.87 vs 52.16?.79 (%)。脂联素减缓了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血清中TC(P<0.001)、TG(P<0.001)、LDL-C(P<0.001)的浓度增加,使血脂水平趋向正常化,减缓了小鼠的体重增长(P<0.05)。随着血清脂联素浓度增加,可以阻遏NF-κB通路的激活,抑制NF-κB p65核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脂联素过表达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抑制了NF-κB p65核蛋白表达,说明脂联素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来减轻AS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DNA甲基化角度观察养阴活血方及其功效单元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进程。  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养阴活血方组、养阴组、清热组和活血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 其余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第10、12、14、16、18周, 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 其余组腹腔注射10 μg的LPS。灌胃给药与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进行, 第20周检测。油红O染色观测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 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TC、TG、LDL-C、HDL-C、non-HDL-C水平; HE冠脉染色观测小鼠冠脉管腔狭窄情况和管腔面积; qPCR检测小鼠脾脏/主动脉DNA甲基化酶Tet1、Tet2、Tet3、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脾脏/主动脉DNA甲基化酶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 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IL-2、TGF-β1的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养阴活血方组能显著减少斑块面积并抑制冠脉狭窄(P < 0.01), 降低TG、LDL-C水平(P < 0.01), 升高HDL-C水平(P < 0.05), 降低脾脏Dnmt1和Dnmt3a蛋白表达(P < 0.05), 降低主动脉Dnmt1 mRNA、Dnmt3b mRNA(P < 0.05, P < 0.001)和主动脉Dnmt1、Dnmt3b蛋白表达(P < 0.05), 下调血清IL-6水平(P < 0.05), 上调TGF-β1水平(P < 0.05)。与模型组比较, 各功效单元组均不同程度减少斑块面积、调节血脂水平; 养阴组降低脾脏Dnmt3b mRNA表达(P < 0.05), 降低主动脉Dnmt3b mRNA(P < 0.001)和Dnmt3a蛋白(P < 0.05)表达, 升高TGF-β1水平(P < 0.05);清热组降低脾脏Dnmt1蛋白表达(P < 0.05), 主动脉Dnmt1和Dnmt3b mRNA(P < 0.05)和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P < 0.05), 降低IL-6水平(P < 0.05), 增加TGF-β1水平(P < 0.05);活血组降低主动脉Dnmt3a和Dnmt3b蛋白表达(P < 0.05), 降低IL-6水平(P < 0.05)。  结论  养阴活血方通过调节血脂, 降低DNA甲基化酶Dnmts的表达, 改善炎症水平, 从而有效减少高脂联合LPS注射诱发的ApoE-/-小鼠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可粉对雌性ApoE-/-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雌性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将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低剂量组(高脂高胆固醇+0.2%可可粉饲喂)、高剂量组(高脂高胆固醇+2%可可粉饲喂),每组各15只。相应饮食饲喂小鼠12周,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肝脏重量、肝脏重量/体重;检测小鼠血浆血脂指标(TG、TC、LDL-C和HDL-C)的水平;HE和油红O染色分析小鼠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及斑块面积。结果 3组小鼠的体重、肝脏重量、肝脏重量/体重、TG、TC和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的HDL-C水平显著升高,LDL-C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减少。结论可可粉能够有效抑制雌性ApoE-/-小鼠主动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这可能与其改善机体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过程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变化趋势,以期揭示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种可能的细胞机制。方法:将1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处理。8周后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内皮下间隙脂质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外周血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度。结果:8周的高脂饲喂使得ApoE-/-小鼠血脂水平显著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形成,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占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进一步被动员释放到外周组织,导致循环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能使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生成显著增加,并向循环和外周组织释放。高脂血症可能是通过激活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途径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poE-/-小鼠高脂喂养、高脂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分别构建非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分为非糖尿病治疗组(HS,n=8)、对照组(HF,n=8),糖尿病治疗组(DS,n=8)、对照组(DM,n=8)。HS、DS组予以沙格列汀15 mg/(kg·d)灌胃治疗,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观察主动脉斑块、肝脏脂肪沉积、炎症浸润、纤维化程度以及炎症小体NLRP3活化和炎症介质IL-1β表达变化。结果:DS组较DM组血浆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重比明显减小(P<0.01),肝脏脂肪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1),肝组织内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表达明显减少(P<0.01),HS组较HF组上述部分指标也出现明显降低,但HS、DS组较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沙格列汀通过降低血浆血糖和FFA水平,抑制肝脏巨噬细胞聚集、减少NLRP3炎症小体活化等作用抑制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高脂饮食(15.00%脂肪,0.25%胆固醇,84.75%基础饲料)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组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12周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和辛伐他汀组),并以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ApoE-/-小鼠继续高脂喂养并灌胃给药8周后,取血及主动脉根部组织,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MMP-9和TIMP-1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测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面积。结果高脂诱导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MP-9、TIMP-1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油红O阳性染色细胞显著增多,斑块脂质沉积明显,可见较明显的点状或斑片状斑块突向管腔,管腔狭窄明显,HE染色显示主动脉血管内可见明显粥样斑块沉积,管腔狭窄,斑块面积显著增大,主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增厚。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中MMP-9、TIMP-1均显著降低,但TIMP-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中油红O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减少,斑块脂质沉积减少,面积减小,凸向管腔程度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主动脉粥样斑块沉积明显减少,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显著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动脉组织脂质沉积,调节MMP-9和TIMP-1的表达,进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在载脂蛋白E(ApoE)敲除小鼠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Apo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只。干预组小鼠予麝香保心丸(25 mg/kg)研沫+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与干预组等体积)灌胃。2组小鼠均高脂饲养20周后处死,取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染色,比较2组小鼠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取血液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免疫荧光法及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肝细胞X受体-α(LXRα)、LXRβ、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G1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小鼠主动脉树及主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t/P=3.021/0.019、3.238/0.001);血清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5.074、6.327、4.492,P均<0.001),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P=3.138/0.001)。干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IL-6及TNF-α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P=3.027/0.017、2.478/0.019),主动脉组织LXRα、LXRβ、ABCA1、ABCG1 mRNA均高于对照组(t=5.276、6.137、4.565、5.136,P均<0.01)。结论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促进胆固醇流出,可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