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枢纽分子β-连环素(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卵巢癌、24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以及2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卵巢癌组织的异位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型以及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c-Myc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分别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上皮组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在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c—My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是卵巢癌的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探讨胃和肠表型标记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4例进展期胃癌进行MUC2、MUC5AC、MUC6和CD10的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胃癌分为四种类型。结果:黏蛋白MUC2、MUCSAC、MUC6和CD10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68.3%、61.5%和19.2%。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未分化型胃癌中黏蛋白MUC6的表达高于分化型(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1);CD10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犯有明显相关性(P〈0.01);黏蛋白MUC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104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胃型(G型)、胃肠混合型(GI型)、肠型(I型)和未分类型(U型)胃癌分别为37.5%(39例)、42.3%(44例)、16.3%(17例)和3.8%(4例)。G型中未分化型胃癌比例明显高于I型(P〈0.01);GI型胃癌中侵及浆膜层和浆膜外者高于G型胃癌(P〈0.01);TNM分期中,ⅢB和Ⅳ期在GI型胃癌中高于G型(P〈0.05);G型、GI型和I型胃癌在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上均无差异(P〉0.05)。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胃和肠表型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释放及胞内钙离子(Ca2+)在周期性压力波所致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通过节律性倾斜细胞培养板,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大气压及液体重力所产生的牵张力(剪应力)及压力(压应力)给予细胞机械刺激。根据对培养细胞所施加条件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倾斜组、倾斜+Ca2+螯合剂BAPTA-AM组、倾斜+Ca2+螯合剂EGTA组和倾斜+P2Y受体阻断剂RB-2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黏蛋白(MUC)5AC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培养液中ATP释放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倾斜组16HBE细胞MUC5AC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T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倾斜+BAPTA-AM组、倾斜+RB-2组ATP及MUC5AC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单纯倾斜组(P〈0.05);倾斜+EGTA组和倾斜+RB-2组MUC5AC mRNA表达量与单纯倾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压力可刺激气道黏膜上皮MUC5AC分泌,其机制与依赖Ca2+的ATP释放密切相关;该机制中的Ca2+几乎全部由胞内存储钙提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yn对屋尘螨(HDM)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UC5AC表达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将其分为PBS组(给予PBS)和HDM组(给予1 μg·L-1HDM),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ynsiRNA分别转至PBS组和HDM组细胞。构建人MUC5AC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Promeg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LU),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6HBE细胞中MUC5AC的表达,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6HBE细胞中STAT6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DM组16HBE细胞中MUC5AC启动子的RLU高于PBS组(P<0.05);与未干扰时比较,LynsiRNA干扰后HDM组RLU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HDM组MUC5AC表达水平高于PBS组(P<0.05);与未干扰时比较,LynsiRNA干扰后HDM组MUC5AC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ynsiRNA干扰后,HDM组细胞中STAT6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Lyn缺失能增加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UC5AC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Lyn调控STAT6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在高糖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新生乳鼠CFs,构建高糖(25mmol/L)诱导CFs增殖细胞模型。采用Wnt/β-catenin抑制剂XAV939以及激动剂SKL2001调控Wnt/8-catenin信号通路。MTr法和细胞计数检测心肌细胞增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CFs中β-caten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25mmol/L高糖刺激48h后CFs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P〈0.01),XAV939能抑制CFs增殖(P〈0.01),降低高糖诱导β-catenin及PCNA的表达(P〈0.01),SKL2001能对抗XAV939抑制高糖诱导CFs增殖的作用。结论:高糖诱导的CFs增殖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透明质烷(HA)和CD44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探索信号因子活化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AS-2B气道上皮细胞,给予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刺激,以活性氧(ROS)清除剂(DMTU)、透明质酸酶(Hase)、CD44抗体和组织激肽释放酶抑制剂(PI)作为干预因素。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UC5AC及EGF蛋白含量;Westernblotting分析磷酸化EGFR(p-EGFR)蛋白水平。结果NE刺激后MUC5AC、EGF、P—EGFR蛋白及MUC5AC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给予DMTU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在加入DMTU后用Hase处理细胞,上述指标水平均较DMTU组明显升高(P〈0.05),EGF蛋白含量增高更为明显(P〈0.01);CD44抗体或PI处理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NE组(P〈0.05),EGF蛋白含量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NE可刺激细胞产生ROS,后者可裂解HA致其解聚,并使之与CD44结合而活化组织激肽释放酶(TK),由活化的TK对前体EGF加工处理成EGF,由此启动EGFR信号级联反应,上调MUC5A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Wnt5a基因在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检测Wnt5a基因在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探讨Wnt5a基因与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氨试剂裂解红细胞收集有核细胞;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9例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11例治疗缓解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2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和10例脐带血CD34^+细胞中Wnt5a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部分标本中Wnt5a蛋白表达。结果Wnt5a mRNA在正常人、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病例、治疗缓解病例和脐带血CD34^+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24/27)、10.5%(2/19)、72.7%(8/11)、100%(10/10),半定量均值分别为(0.4015&#177;0.150)、(0.1139&#177;0.048)、(0.3570&#177;0.141)、(0.2475&#177;0.095)。经统计学分析Wnt5a mRNA在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缓解病例与正常人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未缓解病例间有差异(P〈0.05);在脐带血CD34^+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但高于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病例(P〈0.05);Wnt5a蛋白在正常人中阳性表达,而在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病例中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结论Wnt5a基因在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病例中表达缺失而在治疗缓解病例中表达恢复,提示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Wnt5a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有关,Wnt5a可以作为一个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联合薄荷醇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黏液蛋白(MUC)5AC合成及分泌的影响,并探索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elastatin 8(TRPM8)和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在此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IL-13组(培养基加入终浓度10 ng/mL的IL-13连续刺激)、薄荷醇组(于第6天加入1 mmol/L薄荷醇刺激)、IL-13+薄荷醇组(IL-13连续刺激6 d后加入1 mmol/L薄荷醇刺激),观察各组MUC5AC表达量、胞内Ca2+浓度和Bcl-2表达;予以Bcl-2抑制剂ABT-263、TRPM8离子通道特异性抑制剂BCTC干预,观察两者对各组MUC5AC的影响及BCTC对胞内Ca2+浓度、Bcl-2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UC5AC及Bcl-2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MUC5AC含量。结果 IL-13组、薄荷醇组、IL-13+薄荷醇组MUC5A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13+薄荷醇组最高并于24 h达到最高峰(P<0.01);薄荷醇组、IL-13组、IL-13+薄荷醇组胞内Ca2+荧光强度、Bcl-2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13+薄荷醇组最高(P<0.01);予以BCTC干预后,薄荷醇组、IL-13+薄荷醇组胞内Ca2+荧光强度、Bcl-2mRNA、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干预组(P<0.05),而IL-13组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予以ABT-263干预后,各ABT-263干预组MUC5AC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干预组(P<0.05)。结论 IL-13联合薄荷醇对于16HBE细胞MUC5AC的合成及分泌产生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TRPM8受体诱导的Bcl-2协同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 Wnt 通路相关蛋白 Wnt3a、Wnt1 诱导的信号通 路蛋白 1(WISP1)和 β- 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盐酸博莱霉素皮下注射法复制系 统性硬皮病小鼠模型后,给予受试药乳膏冶疗 8 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皮肤组织 Wnt3a 和 WISP1 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 β-catenin?mRNA 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 β-catenin 蛋白表达。结果??刺山柑总生物碱 450 mg/kg 可降低 Wnt3a 的 浓度; 450 mg/kg和900 mg/kg可降低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 ( P <0.05) , 对WISP1浓度无影响 ( P >0.05) 。 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抑制系统性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 Wnt3a 和 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对系统性硬皮病 Wnt/β-catenin 通路的过度激活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2、MUC5AC在原发性及结肠转移性卵巢上皮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MUC2、MUC5AC在41例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良性12例、交界性9例、黏液性囊腺癌20例)、18例卵巢结肠转移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将MUC2、MUC5AC表达与临床各病理资料间的联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8例卵巢的结肠转移性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均有MUC2表达,但无MUC5AC表达;(2)MUC2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12)、5/9、80.0%(16/20),MUC5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12)、9/9、90.0%(18/20);(3)MUC2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MUC5AC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MUC2、MUC5AC黏蛋白可用于原发与卵巢结肠转移性黏液性肿瘤的诊断;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展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MUC5AC的阳性表达率呈下调表达;MUC2的阳性表达率呈上调表达,其表达与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人卵巢癌组织和SKOV3细胞SOX7表达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例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0、0.5、1.0、2.0和3.0 mmol/L阿司匹林体外作用SKOV3细胞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0、0.5、1.0、2.0和3.0 mmol/L阿司匹林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SOX7 mRNA表达降低( t=3.614, P=0.001),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t=13.651和5.967, P<0.001)。0、0.5、1.0、2.0和3.0 mmol/L阿司匹林作用48 h后,SKOV3细胞中SOX7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12.151,P<0.001),而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6.214和4.903,P<0.05)。阿司匹林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 F=20.481,P<0.001)。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上调人卵巢癌中SOX7的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中粘蛋白MUC5A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原发性卵巢肿瘤和30例转移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粘蛋白MUC5AC的表达。结景①原发性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MUC5AC的阳性表达依次为55%(11/20)、50%(10/20)、22%(11/50),P=0.0044;②粘蛋白MUC5AC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FIGO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粘蛋白MUC5AC在来源于胃、结肠的转移性卵巢肿瘤的阳性表达依次为60%(9/15)和13.33%(2/15),P=0.008;④原发性肿瘤与来源于胃的转移性肿瘤(P=0.010),来源于胃的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和来源于结肠的转移性肿瘤(P=0.004)有显著差异,原发性肿瘤与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与来源于结肠的转移性肿瘤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粘蛋白MUC5AC在原发性肿瘤中呈下调表达,MUC5AC对来源于胃的转移性卵巢肿瘤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4.
IL-1β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主动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1β对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和释放的影响。方法培养HBE135‐E6E7,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1β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刺激HBE后HMGB1mRNA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L‐1β刺激HBE总蛋白、胞核、胞质HMGB1表达。免疫荧光观察IL‐1β刺激后对HBEHMGB1的移位的影响。结果0.1、1.0、10.0ng/mLIL‐1β刺激HBE24h对其活力无影响。IL‐1β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HBE的HMGB1mRNA水平升高,IL‐1β增加HBE的HMGB1蛋白表达水平。在浓度依赖性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0、10.0ng/mLIL‐1β刺激HBE24h后培养上清液HMGB1水平显著增加;在时间依赖性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10.0ng/mLIL‐1β刺激HBE12h、24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HMGB1显著升高(P<0.05);10.0ng/mLIL‐1β刺激HBE24h后,HBE胞质蛋白明显增加,胞核蛋白减少。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MGB1主要表达正常HBE的细胞核内,少量分布于细胞质,IL‐1β(10.0ng/mL)刺激HBE24h,HMGB1明显从HBE胞核向胞质转位。结论IL‐1β可以显著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HMGB1的表达和主动释放,提示HMGB1可能参与了IL‐1β介导慢性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杰  马莉  贾丽君  梁亮  昝瑛 《西部医学》2020,32(9):1254-125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肝癌HepG2细胞miR-26a对其活性和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为肝癌组(无干预的HepG2细胞)、miR-26a组(HepG2细胞转染miR-26aminmics)(模拟物)、miR-26a-NC组(HepG2细胞转染miR-26a-NC)(空转),多种方法检测HepG2生物活性,免疫印迹和PCR分别检测β-catenin、Wnt3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结果 miR-26a-NC组与肝癌组HepG2细胞侵袭数量、HepG2细胞迁移率、HepG2细胞凋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6a组HepG2细胞侵袭数量、HepG2细胞迁移率、HepG2细胞凋亡率,与miR-26a 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6a-NC组与肝癌组HepG2细胞中β-catenin、Wnt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6a组HepG2细胞β-catenin、Wnt3蛋白水平与miR-26a-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6a-NC组与肝癌组HepG2细胞中β-catenin、Wnt3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6a组HepG2细胞β-catenin、Wnt3mRNA水平与miR-26a-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6a抑制HepG2细胞活性,促使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Wnt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不同浓度Wnt3a及wIF-1蛋白刺激MG63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细胞中G—cateninmRNA表达水平。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90pg/L的Wnt3a及WIFel刺激细胞,分别于12、24、48、72、96h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空白组、Wnt3a及WIF-1组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WIF-1组pcatenin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58,P〈0.05),随着wIF-1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不同浓度Wnt3a组β—catenin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64,P〈0.05),随着Wnt3a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空白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WIF-1组,低于Wnt3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P〈0.05)。结论不同浓度Wnt3a及wIF-1刺激下β—catenin基因在人骨肉瘤MG63细胞内表达的变化,证明wnt/p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一连环蛋白(β-catenin)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散发性甲状旁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20例散发性甲状旁腺瘤、10例甲状旁腺增生、8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在正常甲状旁腺组织、甲状旁腺增生及散发性甲状旁腺瘤胞膜中的表达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在胞质和细胞核内逐渐增强;cyclin-D1在腺瘤组和增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腺瘤组与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在散发性甲状旁腺瘤中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yclin—D1mRNA在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2.36±1.12和1.50±1.03(P〈0.05),β-cateninmRNA在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2±0.45和0.88±0.56(P〉0.05)。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可能是散发性甲状旁腺瘤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体外培养的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黏蛋白MUC5AC和MUC5B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鼻黏膜组织培养方法,分空白对照组、组胺刺激组和组胺刺激加布地奈德干预组进行研究,培养后组织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2种方法检测黏蛋白MUC5AC和MUC5B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组胺刺激组黏蛋白MUC5AC和MUC5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强(均P〈0.05),而布地奈德干预组中黏蛋白MUC5AC和MUC5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能下调黏蛋白MUC5AC和MUC5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变应性鼻炎鼻黏膜黏液的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CG刺激的Leydig细胞睾酮分泌与Atrn mRNA和Atr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原代培养的Leydig细胞分为5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0、0.1、1、10、100ng/mLhCG,培养24h后吸取培养液用于测定睾酮分泌量。同时提取细胞mRNA和总蛋白,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Leydig细胞中AtrnmRNA和Atrn蛋白表达量。结果刺激24h后,与0ng/mLhCG剂量组相比较,0.1,1,10,100ng/mLhCG剂量组睾酮生成量都明显增加,统计学差异较大(P〈0.01)。Leydig细胞AtrnmRNA表达量增加(0.1ng/mLhCG组P〈0.05,其余剂量组P〈0.01)。睾酮生成量与Atrn蛋白表达量(r=0.987,P〈0.01)和AtrnmRNA表达量(r=0.982,P〈0.01)呈正相关。结论原代培养的Leydig细胞在hCG刺激下,睾酮生成量、AtrnmRNA和Atm蛋白表达量都呈现hCG剂量依赖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各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与Wnt5a的水平,分析两者与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Wnt5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和71.7%,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和23.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内Wnt5的表达与TMN分期和血清 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明显相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TM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肝硬化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Wnt5a与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8,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Wnt5a与β-caten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肝细胞肝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