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乳癌组织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对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并与疗效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gP在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和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P与GST-π化疗前共表达率为40%,呈正相关(r=0.539,P〈0.01)。P-gP、GST-π及TopoⅡ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8.6%、46.2%、75.0%,阴性者分别为55.0%(P〈0.05)、60.0%(P〉0.05)、35.0%(P〈0.05)。P-gP与GST-π同时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5%。结论:P-gP和TopoⅡ对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雅  叶淑芳  汪剑波  施骅  周新木  涂朝勇 《浙江医学》2015,37(11):934-936,954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检测64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6/64)、35.9%(23/64)、40.6%(26/64),在胃高-中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9%(7/64)、37.5%(24/64)、60.9%(39/64)。Pgp在胃印戒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高-中分化腺癌,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GST-π阳性表达率与胃高-中分化腺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印戒细胞癌的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对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在8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三者表达的影响。结果P-gp,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P-gp,GST-π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腺癌(P〈0.01);P-gp,GST-π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对于胃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廖海涛  韦义萍  覃洪  罗虹  黄彬  赵刚  陈细珍 《广西医学》2007,29(12):1849-1851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p53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19例乳腺癌标本P-gp、GST-π、TopoⅡ、p53、ER和PR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2.1%、66.4%和66.4%,p53、ER、PR的表达率分别为56.3%、42.0%和41.2%;乳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53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GST-π、ER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GST-π、TopoⅡ与p53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GST-π与ER间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53基因与GST-π、TopoⅡ存在协同表达的关系,GST-π、ER阴性是某些乳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导致内分泌治疗失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组织、4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情况. 结果 GST-π在乳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2.5%(9/40),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9.44%(25/36),Ⅲ期乳腺癌中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组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ST-π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LRP(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术前未化疗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标本LRP、GST-π的表达.结果:LRP总的表达率为41.5%,Ⅱ+Ⅲ期为LRP的表达率73.3%高于Ⅰ期23.1%(P<0.05);LRP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40.0%,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P>0.05).GST-π总的表达率为34.1%,Ⅰ期表达率为38.5%,Ⅱ+Ⅲ期表达率为26.7%,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30.0%,在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GST-π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RP的表达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可用作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GST-π、TOPO-Ⅱ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前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97例肺癌组织及21例癌旁组织中GST-π、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95%、60.83%,其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则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ST-π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类型无关,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在鳞状细胞癌中明显高于腺癌(P〈0.05)。结论:在NSCLC中存在原发耐药。联合检测化疗前NSCLC中耐药蛋白GST-π、TOPO-Ⅱ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曾辉  龚晓成  韩建伟  许朝阳 《当代医师》2013,(12):1650-165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患者胃癌组织中P—gp、GST-百及Topo—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将P—gp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和Topo-Ⅱ表达阴性作为3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将人组患者分成高危耐药组(2—3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结果P—gp阳性表达率为41.9%,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GST-订阳性表达率为44.2%,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χ2=5.58,P〈0.0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72.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9.07,P〈0.01)。3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耐药组24例(55.8%),低危耐药组19例(44.2%)。高危耐药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低危耐药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有关,对于高危耐药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不能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朱萌  徐远义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976-978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GST-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GST-π的表达。结果128例乳腺癌中,C-erbB-2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68/60)、35.94%(46/82);C-erbB-2和GST-π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受体状况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表达率增高,GST-π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和GST-π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C-erbB-2和GST-π均参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恶性程度的增高,且两者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bcl-2、P-gp、GST-π、TopoⅡ耐药相关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DLBCL患者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DLBCL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在DL-BC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47.0%、25.2%、52.9%、64.7%,p53、bcl-2、P-gp、GST-π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TopoⅡ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但3年生存率却较低.结论 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可作为DLBCL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指标,指导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谷胱甘肽转移酶π( 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多药耐药基因产物与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是否有关联。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ER、PR的表达,且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4%、81.4%、51.5%。 LRP和TopoⅡ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块长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相关性(P>0.05);LRP和TopoⅡ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GST-π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 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未见相关性( P>0.05)。 LRP、GST-π、TopoⅡ两两之间无相关性( P>0.05)。结论 GST-π、LRP、TopoⅡ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有关,且LRP和TopoⅡ与乳腺癌的转移有一定关系,GST-π与ER、PR负性相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P-gp、GST-π、Topo 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42.7%、69.8%。P-gp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分期以及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在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者、ER/PR阴性者和HER2阳性者中P-gp的阳性表达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ST-π的表达在腋淋巴结阳性者和组织学分级Ⅱ、Ⅲ者中有增高趋势。TopoⅡ的阳性表达在组织学分级Ⅰ级较Ⅱ、Ⅲ级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gp、GST-π、TopoⅡ存在共表达情况。结论乳腺癌组织的原发多药耐药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有关,化疗前对它们进行检测可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耐药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肺癌组织中HIF-1α、MRP1和GST-π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肺癌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者HIF-1α、MRP1和GST-π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53例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44例(83.0%),GST-π阳性表达28例(52.8%),两者呈正相关(P<0.05),HIF-1α表达与MRP1表达(阳性表达31例,为58.5%)无相关性(P>0.05).肺癌TNM分期T3、T4组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率分别为60.0%、80.0%和73.3%,与T1、T2组的26.3%、44.7%和4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率分别为84.0%、72.0%、68.0%,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5.0%、42.9%和3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可能对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与肺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鞠芳  王秀珍  马学真 《河北医学》2007,13(7):766-769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ST-π和LRP在8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GST-π和LRP表达的影响.结果:GST-π和LR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在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组、肌层组、浆膜及浆膜外组表达率无显著差别(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GST-π、LRP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GST-π、LRP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联合检测GST-π、LRP对于胃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98例各类慢性胃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组118例(组1)、肠化及异型增生组46例(组2)和胃癌组34例(组3),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各组及组内HP阳性和阴性胃黏膜组织GST-π的表达。结果:3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57.63%、73.91%和82.35%,组3较组1、组2显著升高(P〈0.05)。HP阳性与HP阴性GST-π的阳性率分别是组1为44.93%与75.51%(P〈0.01)、组2为55%与88.46%(P〈0.05)和组3为78.95%与86.67%(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表达,削弱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胃内致癌物的形成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4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及Topo II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51%、45.65%和73.91%,TopoII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gp及GST-π阳性表达率(P〈0.05);2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共表达率为30.98%,2种和3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共表达率为67.39%,明显高于单独表达率12.41%(P〈0.01);P—gP与GST-π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P—gP和TopoII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GST-π和TopoII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P—gP、GST-π及TopoII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对肿瘤耐药起重要作用,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以多基因共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8.
Cao DY  Shen K  Yang JX  Gu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38-174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环氧合酶-2(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00至2004年间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0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经铂类和紫杉醇一线化疗6-9个疗程,随诊资料完整。其中浆乳癌35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1例,移行细胞癌4例,子宫内膜样癌8例,患者平均年龄51.2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标本中MRP、GST-π、TopoⅡα及COX-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耐药和预后的关系。结果MRP,GST-π,Topoπ和COX-2在卵巢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93.3%、61.7%和78.3%。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R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透明细胞癌(54.5%V820.4%,P〈0.05);Ⅲ-Ⅳ期组织中Topoπ的阳性率显著低于Ⅰ~Ⅱ期(56.6%V878.6%,P〈0.05)。将MRP阳性、GST-π强阳性、TopoⅡα阴性和COX-2强阳性表达作为4个与复发、耐药及预后不良有关的危险因素。复发组具有≥2个危险因素者显著多于未复发组(81.6%V854.5%,P〈0.05)。化疗耐药组中具有≥2个危险因素者显著多于化疗敏感组(100%V855.6%,P〈0.01)。具有≥2个危险因素者和危险因素不足2个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和91.7%(P〉0.05)。结论MRP、GST-π、TopoⅡα及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呈中等到高等程度的表达。具有MRP阳性、GST-π强阳性、TopoⅡα阴性和COX-2强阳性中的2个以上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复发和耐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69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0%,其中CD13为20.7%,CD33为10.3%,T-ALL和B-AL 系抗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367);CD34表达阳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77.8%vs13.3%,P=0.036);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明显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33.3%vs80%,P=0.0203);(2)4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为15%,CD19为12.5%,CD2为2.5%,CD7主要分布在M1,M2亚型中,CD34阳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1.1%vs4.5%,P=0.000125);AML淋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但差异无显著性(50%vs 71.4%,P=0.126),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约为30%,CD34阳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有抗原错译表达的AL的CR率低于无抗原错译表达的AL和CR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GST-π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关系以及预后。方法46例脑胶质瘤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 GST-π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发病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ST-π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ST-π蛋白在脑胶质瘤发病年龄、性别之间阳性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ST-π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级别程度有显著相关。GST-π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