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21-1024
[目的]采用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量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探讨当前城乡差异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SRS-22量表评分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将128例AIS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城市组68例(男14例,女54例),农村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平均随访时间4.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主弯Cobb角、末次随访残余Cobb角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填写一份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比较两组SRS-22量表中各个条目和各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城市组与农村组在功能/活动度维度条目12、15、18,自我形象/外观维度条目4、6、10、14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组自我形象/外观维度的得分低于农村组(P<0.05);两组在功能/活动度、疼痛、精神健康、治疗满意度维度的得分及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城乡差异仍会对AIS患者术后SRS-22量表的评分结果产生影响且结果具有新的特征,使用SRS-22量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时仍不能忽略当前城乡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患者放射学参数与SRS-22量表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方法 95例术后患者(13男,82女)分为2组:胸弯组64例,胸腰弯/腰弯组31例,平均随访时问为2.8年.所有患者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检查,并填写一份SRS-22量表.在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上测量放射学参数,计算AIS患者放射学参数与SRS一22四个维度得分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结果 脊柱力线偏移、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这三个参数与SRS-22各维度得分不存在相关性.胸腰弯/腰弯组的主侧凸残余Cobb角与SRS-22各维度得分同样不存在相关性.胸弯组主侧凸残余Cobb角与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s=-0.411,P=0.001).结论 主侧凸为胸弯的AIS术后患者残余Cobb角越大,其SRS-22量表自我形象维度的得分越低.应当尽可能多地矫正胸弯的畸形以改善患者的外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与家属对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量表认知一致性的差异,明确影响SRS-22量表各维度得分的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AIS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前分别填写SRS-22量表,患者中女性37例,男性9例,年龄11~19岁(13.6±1.8岁)。比较AIS患者与家属在SRS-22量表各维度得分的一致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侧凸主弯部位、主弯Cobb角、轴向躯干旋转角(ATR)与SRS-22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自评SRS-22量表疼痛、心理状况、功能状况、自我形象得分和总分分别为4.6±0.5、4.0±0.8、4.4±0.6、3.6±0.6和4.2±0.5分,家属评价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6±0.5、4.1±0.7、4.2±0.7、3.2±0.6和4.1±0.5分,患者疼痛、心理状况得分与家属无显著性差异(P=0.868、0.195),功能状况、自我形象得分和总分高于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1和0.038)。患者自评年龄与心理状况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343,P=0.020),主弯Cobb角度数与功能状况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366,P=0.012),病程、BMI、ATR与各维度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家属评价各维度得分与患者年龄、主弯Cobb角度数、病程、BMI、ATR均无显著相关性。女性患者的家属在疼痛亚维度平均得分低于男性患者的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6分vs 5.0±0.1,P=0.017);其他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对功能状况和自我形象维度的满意度高于其家属,双方在疼痛和心理状况方面具有较好的认知一致性,年龄、主弯Cobb角分别是影响AIS患者SRS-22量表疼痛、功能状况维度得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将2004年-2008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AIS患者96例分为两组,女性75例,男性21例,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随访时间、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固定节段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所有患者填写-份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比较组间单个维度和单个条目得分的差别。结果:女性患者治疗满意度维度、疼痛维度的得分高于男性患者,而自我形象/外观维度得分低于男性患者,男女性患者功能/活动度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患者疼痛条目1、2、8、11、17,功能/活动度维度条目15,自我形象/外观维度的条目4、6、14、19,以及治疗满意度维度的条目22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性别会影响AI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22项(SRS-22)量表简体中文版问卷评分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无支具及手术治疗史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SRS-22简体中文版的问卷调查.男17例,女9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8岁.冠状面主弯Cobb角16°~102°,平均37.3°.分析SRS-22各维度得分及亚总分与年龄、体重指数、主弯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间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年轻(<30岁)与年长(≥30岁)、小角度(Cobb角<40°)与大角度(Cobb角≥40°)、胸弯与胸腰/腰弯以及男性与女性患者间SRS-22评分差异.结果:年龄与SRS-22亚总分、疼痛、心理状况及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分别为-0.35、-0.50、-0.31、-0.21,P<0.05);体重指数与疼痛得分负相关(r=-0.23,P<0.05);主弯Cobb角与SRS-22亚总分、自我形象及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分别为-0.31、-0.49、-0.30,P<0.05);矢状面平衡与功能维度得分负相关(r=-0.26,P<0.05).年长患者SRS-22亚总分、疼痛及心理得分低于年轻患者(P<0.05).大角度患者SRS-22亚总分、自我形象及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小角度患者(P<0.05).胸弯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维度得分低于胸腰/腰弯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疼痛维度得分明显低于男性(P<0.05),其余参数及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侧凸Cobb角、体重指数、躯干矢状面平衡可影响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不同维度得分.胸弯患者自我形象及心理受侧凸的影响较腰弯患者更大,女性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柱畸形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外观,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但关于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MSS)畸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报道并不多。目的:分析接受矫形手术的MSS患者术前SRS-22问卷和SF-36问卷中的心理健康评分情况,并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MSS患者的SRS-22问卷及SF-36问卷结果,其中男7例,女21例;术时年龄11~19岁,平均14.8岁。选取同期收治的56例AIS患者的资料进行配比,男7例,女49例;年龄11~17岁,平均14.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参数、SRS-22问卷和SF-36问卷中的心理健康评分的差异。结果:MSS组与AIS组患者SRS-22问卷心理健康平均得分分别为3.6±0.5和3.8±0.6,总得分分别为17.8±2.7和19.2±3.0。MSS组与AIS组患者SF-36心理健康最终得分分别为66.3±11.4和71.9±10.3。上述SRS-22问卷及SF-36问卷心理健康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差异主要来自于SRS-22问卷的Q20和SF-36问卷的Q9.8,其他问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S组患者的上述心理健康评分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术前剃刀背高度、主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术前冠状面躯干平衡情况、术前双肩及骨盆失平衡情况和矢状面胸后凸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的MS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AIS患者,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问卷中有关愉快感受方面。MS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与患者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平均Risser征3.4度;主弯跨度平均6.8个椎体;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2.0度.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计算主弯柔韧性.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主弯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女性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胸腰弯组和腰弯组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显著大于胸弯组(P<0.05),胸腰弯和腰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中的年龄及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且胸弯女性AIS患者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及顶椎旋转度也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胸弯AIS患者中侧屈位主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组中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主弯跨度及Risser征与脊柱柔韧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脊住柔韧性受年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弯型及顶椎旋转度等因素影响;男性AIS患者的脊柱侧凸柔韧性主要受主弯Cobb角及弯型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改良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30例AIS患者应用改良色努支具进行治疗,其中男5例,女25例,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初次就诊和末次随诊时躯干倾斜角、Cobb角、VAS评分和SRS-22得分。[结果]AIS患者躯干倾斜角治疗前平均为10.0°,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后平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40)。Cobb角治疗前平均为33.7°,治疗后平均为26.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867,P=0.006)。SRS-22量表中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治疗前平均为3.20,治疗后平均为3.6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714,P=0.009)。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前后,AIS患者在VAS评分、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平均为4.12。[结论]改良色努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改善躯干外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寅羽  李劼  刘昌伟  徐辉  胡宗杉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骨科》2023,14(2):117-12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间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病人弯型特征及矫形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后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且有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5C型AIS病人70例,男性组20例,女性组50例。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弯/腰弯Cobb角、胸弯Cobb角等冠状面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近端交界性后凸角(PJA)等矢状面参数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RS-22)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性组不典型弯型的比例高于女性组(20% vs. 1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和男性组的胸腰弯/腰弯Cobb角、胸弯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两组病人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胸弯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腰弯/腰弯矫正率分别为70.6%±12.9%和72.6%±17.9%,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矫正丢失率分别为5.3%±15.8%和7.6%±15.7%。女性组术前的TK明显低于男性组(19.2°±7.0° vs. 24.5°±14.5°),术前和术后即刻的矢状面平衡(SVA)均大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男性组的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率高于女性组(30% vs. 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在SRS-22量表疼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组[(4.8±0.2)分 vs. (3.9±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Lenke 5C型AIS病人中表现为左胸弯右腰弯的不典型弯型的比例稍高于女性,女性病人的术前和术后即刻的SVA大于男性,但均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矫形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和矢状面稳定椎(sagittal stable vertebra,SSV)位置关系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DJK)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行后路主胸弯选择性融合术的Lene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临床资料。SSV定义为骶骨后上角垂线接触的最远端下终板所在的椎体。根据术后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与SSV的关系分为两组:LIV位于SSV近端椎体为LIVSSV组,LIV位于SSV或其远端椎体为LIV≥SSV组。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脊柱-骨盆矢状面相关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JK的发生率以及发生DJK与未发生DJK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和SRS-22评分。结果:LIVSSV组31例,LIV≥SSV组1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Risser征、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随访时间、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4~69个月,共有13例患者发生DJK,发生率为8.4%,LIVSSV组患者DJK发生率(25.8%)高于LIV≥SSV组(4.1%)(χ~2=12.320,P0.001)。发生DJK患者与未发生DJK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发生DJK患者的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矢状面轴向距离、远端交界角均高于未发生DJK患者,且SRS-22疼痛评分低于未发生DJK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固定椎-矢状面稳定椎位置关系显著影响Lenke 1A型AIS患者术后DJK的发生率,远端融合至SSV或其远端椎体可以显著降低术后DJK的发生率,更好地维持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体中文版脊柱外观问卷(spinal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SAQ)并测验其用于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指南对英文版SAQ问卷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后建立简体中文版SAQ。共纳入9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完成简体中文版SAQ问卷与SRS-22问卷,随机选取50例患者间隔7 d完成第二次简体中文版SAQ问卷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ICC)、Bland-Alt-man一致性以评价重测信度。对95例患者各维度内的条目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维度内一致性;对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完成聚合效度评价,通过对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不同角度组、不同治疗组间的SAQ总分差异的方差分析完成区分效度评价。结果 SAQ各条目间一致性系数范围为0.521~0.792(P〈0.01),重测ICC为0.965,Bland-Altman一致性测验显示良好的测量一致性。聚合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的相关系数为r=-0.326(P〈0.01);区分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相关系数为0.779(P〈0.01),SAQ总分在不同最大Cobb角亚组间、不同推荐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简体中文版SAQ对于测量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heneau支具佩戴依从性与高侧凸进展风险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侧凸进展的关系,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Cheneau支具治疗的高侧凸进展风险AIS患者73例,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2.8±1.2岁,平均主弯Cobb角31.4°±6.0°,平均Risser征为0.7±0.8级.所有患者每3~6个月定期复查,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在末次随访时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问卷量表.侧凸进展定义为末次随访Cobb角大于初诊6°以上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Cobb角>45°),其余为非进展.依从定义为患者每天坚持佩戴支具时间≥22h直至随访终止,否则视为不依从.随访结束后根据患者依从性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依从性对患者侧凸进展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0.8年.根据依从性定义,47例(64%)患者被纳入依从组,26例(36%)纳入不依从组.依从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28.9°±11.7°)明显小于不依从组(38.6°±11.6°),有统计学差异(P<0.01).依从组侧凸进展率明显低于不依从组(OR 5.7,95%CI 1.9~16.8,P<0.01).末次随访时不依从组自我形象/外观、精神健康、治疗满意度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依从组(P<0.01);不依从组患者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得分亦明显低于依从组(P<0.01).结论:良好的支具佩戴依从性可降低高侧凸进展风险AIS患者的侧凸进展率,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6.1°);男性患者61例,年龄14~18岁(15.7±1.0岁),Risser征3~5(3.5±0.5),Cobb角10°~40°(25.9°±5.9°).对所有患者拍摄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然后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距离.对不同性别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角度AIS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8.8%,其中男性小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6.4%,明显高于女性的6.6%(P<0.05).两组均以单胸弯最为常见,各种典型弯犁在两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弯中,胸椎左侧凸的发生率为3.4%,其中男性患者胸左侧凸的发病率为10.7%,明显高于女性的1.7%(P<0.05).在冠状面上,男性患者的躯干失平衡率为28.3%,明显高于女性的20.1%(P<0.01).结论:小角度AIS各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小典型弯型脊柱侧凸和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403-1408
[目的]分析各因素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综合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9例,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详细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距离、顶椎旋转度、双肩平衡等,采用SRS-30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而后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各因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胸弯Cobb角平均20.7°,腰弯Cobb角平均12.8°,双肩高度差平均6.8 mm,C_7PL-CSVL平均13.7 mm,SVA平均22.9 mm,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28.3分,各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疼痛(4.53)、心理(4.46)、功能/活动(3.73)、自我形象(4.28)、满意度(4.45)。男性患者在功能/活动维度(P=0.05)及满意度(P=0.037)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城乡患者间得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SRS-30问卷各个维度的影响权重各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差异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SRS-22问卷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性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SRS-22问卷评分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来自7个脊柱外科中心的29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 柱侧凸患者接受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调查,男62例,女236例;年龄12~20岁,平均15.7岁;冠状面Cobb角21°~106°,平均52.8°。男性患者中34例来自城 市,28例来自农村;女性患者中132例来自城市,104例来自农村。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年龄、冠状面Cobb角、城乡构成、SRS-22问卷中功能状况/活动能力、疼 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四个维度及亚总分的差异。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年龄、冠状面Cobb角及城乡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功能状况/活动能力 (18.5±3.0)分、疼痛(22.3±2.8)分、自我形象(16.7±3.6)分、心理状况(18.8±4.0)分、亚总分(76.3±8.3)分,女性组分别为(16.0±3.9)分、 (16.7±6.4)分、(15.2±3.7)分、(17.3±4.1)分、(65.1±8.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女 性,使用SRS-22问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时应将性别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上胸弯评价量表,并应用其确定上胸弯是否需要融合.方法 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测量29份影像学资料.按照上胸弯冠状面Bending像、矢状面Cobb角和放射学双肩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值(0~3分),设计评分量表.3周后,重复测量,分析量表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根据患者评分量表得分多少,确定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分析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术前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Bending像Cobb角、RSH、矢状面Cobb角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2.4、0.2和1.1,总计得分平均为6.0.评分量表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平均值分别为:总计得分项均为79.3%(Kappa值0.77);冠状面Cobb角得分项为89.7%(Kappa值0.89)和82.8%(Kappa值0.81);Bending像Cobb角得分项为86.2%(Kappa值0.85)和89.7%(Kappa值0.89);RSH得分项为96.6%(Kappa值0.95)和93.1%(Kappa值0.92);矢状面Cobb角得分项为96.6%(Kappa值0.95).根据评分量表,规定上述评分项单项得分达到3分或总计得分≥4分时,上胸弯需要融合,此方法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为96.6%(Kappa值均为0.95).结论 AIS 上胸弯侧凸参数评分测量法和根据评分确定上胸弯是否需要融合方法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AIS患者50例,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上肢抱胸体位下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椎(T2~T5)后凸角(upper thoracic kyphosis,UTK)及胸椎(T5~T12)后凸角(total kyphosis,TK)。两种弯型患者分别按TK大小分为两组:A组TK<10°,B组10°≤TK≤40°。分别将两种弯型的A组及B组的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单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UTK平均为6.9°,B组为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AIS患者TK与UTK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双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的UTK平均为12.0°,B组为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与UTK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对UTK无明显影响;而单胸弯型AIS患者的UTK会随着TK的减小而减小,在对单胸弯型AIS患者进行胸椎融合时,应考虑其对术后矢状面形态重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428-1430
[目的]探讨影响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后路融合术的26例Lenke 1型AIS患者,其中男5例,女21例。按照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严重程度将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顶椎区椎体残留旋转比率70%)15例,B组(顶椎区椎体残留旋转比率70%)1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Risser征、术前主胸弯Cobb角、主胸弯柔韧度、术前顶椎区椎体旋转角度、术前及术后的顶椎偏移距离和躯干偏移距离、胸椎矢状位Cobb角改善率、主胸弯矫正率以及顶椎区置钉密度。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患者的主胸弯柔韧度、术前顶椎偏移距离、主胸弯矫正率、顶椎区置钉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主胸弯矫正率、顶椎区置钉密度(P0.05)。[结论]Lenke 1型AIS患者主胸弯矫正率、顶椎区置钉密度是影响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杨 《颈腰痛杂志》2023,(4):589-592
目的 探讨术中触发式肌电图监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矫形椎弓根螺钉置钉过程中神经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一期手术的68例A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在O型臂导航下置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损伤风险(at risk for nerve injury, ARNI)发生率。结果 轴面评估显示,观察组ARN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评估显示,观察组ARN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术后主弯Cobb角和主弯矫正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肌电图监测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