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病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脑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复制冠心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益气化痰祛瘀方高、低剂量组,施加相应药物干预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和主动脉组织PAI-1、t-P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和主动脉组织PAI-1表达增强,t-PA表达减弱(P<0.01);各给药组PAI-1的表达减弱,t-PA的表达增强(P<0.01);益气化痰祛瘀方高、低剂量组均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P<0.05或P<0.01),益气化痰祛瘀方高、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可通过调节冠心病大鼠心肌、主动脉组织PAI-1、t-PA受体表达,促进纤维溶解,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应用益气解毒祛瘀法 (四妙汤加味 )对感染人巨细胞病毒的大鼠模型进行中药治疗 ,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易栓倾向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属血瘀证表现。用益气解毒祛瘀法可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血液黏度 ,防止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益气解毒祛瘀法也适于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用冻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彩超下心脏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7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3.9g*d-1,每日一次,共14天。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彩超下心脏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通过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血液粘滞性,正性肌力作用,即益气复脉养阴生津达到对心力衰竭的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冠心病(CHD)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和益气化痰祛瘀方高、低剂量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复制冠心病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大鼠心电图ST段、血清TC、TG含量变化以及心肌和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益气化痰祛瘀方能纠正冠心病大鼠心电图ST段的异常改变,降低血清TC和TG含量,改善心肌和主动脉的病理损害。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病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祛瘀消斑胶囊对冠心病血脂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祛瘀消斑胶囊(主要由水蛭、大黄、海藻、山楂、莪术等中药组成)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及中药组(31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中药组加服祛消瘀斑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变化。[结果]祛瘀消斑胶囊治疗10周后,血液GMP-140,血清TC、TG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血清HDL-C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可降低血脂,改善血小板功能,对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益气祛瘀化痰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肺功能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益气祛瘀化痰汤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九江市中医院住院的病人32例,通过随机抽样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益气祛瘀丸合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2组患者其它治疗均遵照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进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14d后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14d后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祛瘀调脂胶囊早期防治中青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方法将120例中青年高血脂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疏肝祛瘀调脂胶囊治疗;对照组加用脂必妥、复方丹参片治疗,8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心电图ST-T变化,观察胸闷、心痛发作次数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电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心电图、临床胸闷、心痛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祛瘀调脂胶囊是早期防治中青年冠心病安全、有效、理想的中药制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予益气祛瘀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周均放血100mL。结果:治疗组头痛、乏力、紫绀及结膜充血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RBC、Hb、Hct治疗前后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全血黏度切变率1(1/s)、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两组较治疗前都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是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较满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益气祛瘀法治疗妊娠高血压体会袁良章(安徽财贸学院医院蚌埠233041)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益气祛瘀益气祛瘀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提出的观点。笔者在其理论的启发下,运用益气祛瘀治疗妊娠高血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祛瘀法对肝功能失代偿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降酶、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气补肾祛瘀中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0.00%,对照组33.33%;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9.00个月,对照组9.13个月;治疗组在改善乏力等临床症状,提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及提高AFP阴转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肝功能失代偿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益气补肾祛瘀法能更好地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药益气通脉胶囊与西药消心痛治疗效果。方法: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益气通脉胶囊治疗组(64例)和消心痛、恬尔心对照组(72例)。两组在年龄、分型、合并症及心电图异常等分布相仿。前者给予益气通脉胶囊8粒,每日3次口服;后者给予消心痛5~10mg,恬尔心3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30天。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心电图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胶囊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将9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等]的改变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组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无退出和脱落病例。(2)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75.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CRP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用血塞通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2月~1997年12月,在成都市4所医院观察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心绞痛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6.67%;心电图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0.0%;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主要症状改善有有效率均大于80%。对血液流变学指标J2、LH、Lb、Ei、Rh、Fb、SR均有一定改善作用(P〈0.05或P〈0.01);除1例报告睡眠欠佳外,未发现毒副反应。提示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立新 《中外医疗》2012,31(21):128+130-128,130
目的观察自拟导痰祛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用方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我院自拟导痰祛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观察用药6周后临床症状、血糖值等改善情况。结果自拟导痰祛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62.49%,伴随疾病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导痰祛瘀汤能较好的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症状,能显著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化痰祛瘀法对缓解期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8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补肾、化痰祛瘀中药,两组患者疗程均为半个月,以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都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心肌以及水肿等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化痰祛瘀中医治疗有助于改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冬  王岩 《吉林医学》2010,31(16):2418-2419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89例,对照治疗组76例,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变化(LVEF、LEDV、LESV)、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各指标较入院均有显著改善(P<0.01);芪参益气滴丸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证型属于肺脾肾气虚、痰瘀互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51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26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同时还口服益气化痰祛瘀方。2组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中药组治疗前后对比的肺功能(FEV1)、临床症状改变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西药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FEV1、症状积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西药组,并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好,说明益气化痰祛瘀方治疗COPD具有疗效显著、控制病情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白术丹蛭消肿方治疗慢性肺心病下肢水肿22例;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益心祛瘀冲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益气祛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45例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 ,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治疗后观察药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 1)统计学结果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2 )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 中药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法 ,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