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未经治疗的抑郁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进行弥散张最成像(DTI)检查,探讨抑郁症患者脑门质的完整性及其与病程和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17名首发末服药抑郁症患者(以下简称患者组)和17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以下简称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以基于体素的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脑白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的差异.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FA绝对值,将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总分和患者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的双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和颞下回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luster>100).右侧额中回的FA值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732,P=0.001).未发现各脑区的FA值与HAMD总分存在相关.结论脑白质完整性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抑郁症病程对脑白质的完整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完整性是否受损,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是否关联.方法 对16例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14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后,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用SPM2软件处理图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1)HAMD、MMSE评分和神经心理学测试:患者组HAMD和MMSE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听觉言语测验[(5.9±2.6)分]、连线测验A[(146±127)s]和B[(264±196)s]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3±1.6)分,(73±25)s和(121±35)s;P<0.01~0.05].(2)FA值:患者组低于对照组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顶下回、右侧枕中回、左侧舌回、右侧壳核和右侧尾状核(未校正,P<0.001).(3)患者组右侧额上回FA值与连线B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r=-0.556,P=0.049).结论 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多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损,这可能是该类患者认知损害的神经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探索首次发病抑郁症中年女性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方法 对20例首次发病抑郁症中年女性患者(患者组)和15名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TBSS方法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前额叶、左侧内囊、右侧楔前叶白质的FA值显著降低(P <0.005,簇>40).结论 脑白质病变在抑郁症发病的早期即已存在,异常脑区涉及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较密切的前额叶-子皮质神经环路和默认网络的纤维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是否存在类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异常.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患者的健康同胞(同胞组)和健康对照(对照组)的全脑,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3组的白质纤维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 在左侧前额叶和海马区,患者组(左侧前额叶:0.303±0.006,海马:0.310±0.O05)和同胞组(左侧前额叶:0.320±0.006,海马:0.318±0.006)的白质FA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左侧前额叶:0.338±0.007,海马:0.338±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与同胞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前扣带区,患者组白质FA值(0.391±0.006)显著小于同胞组(0.423±0.006)和对照组(0.41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胞组的FA值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存在相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异常,左侧前额叶和海马白质FA值降低可能意味着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左侧前扣带的白质FA值降低则可能是向该病转换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 TBI)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6例m TBI患者(患者组)3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和认知功能测查,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析法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FA值的差异;提取患者组差异脑区FA值,与P300波幅、潜伏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DR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y scale,HAMA)评分,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FA降低的脑区分布在右额内侧回,双侧中央后回、左楔前叶,左后扣带回和右颞上回(P<0.01,FDR校正);未发现有FA增高的脑区。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各异常脑区FA值与患者各临床特征因子存在相关(P>0.05)。结论 m TB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多个脑区白质微细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白质结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7例AD组和32例对照组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n,MMSE)评估和DT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分析法对两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FA值差异,并评估AD组MMSE评分与FA值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出现FA值下降区域广泛分布在右侧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及双侧扣带回、胼胝体、楔前叶、顶叶下回、顶下小叶、缘上回及海马旁回(其中P0.001,未经校正的P值);当使用经FWE校正的P0.05后,AD患者右侧扣带回、左侧胼胝体、颞叶下回及双侧顶叶下回、额叶下回、楔前叶区域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AD患者FA值下降与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01,未经校正)。结论 AD患者存在特定脑区白质结构改变,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脑白质完整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门诊就诊的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58例(患者组)及年龄、BMI、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对照者57名(对照组)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完成临床相关量表的评定。比较两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分别对两组的DTI图像与BM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向异性值(FA值)进行提值计算。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DTI比较存在两簇差异脑区,分别位于胼胝体压部及体部、右下额枕束,且患者组的FA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组BMI与右侧外囊的FA值呈正相关(r=0.531,P0.01);对照组BMI与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的FA值呈负相关(r=-0.497,P0.01)。结论: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压部、体部及右下额枕束白质完整性降低,肥胖所致的胼胝体完整性降低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能够提示白质纤维(white matter,WM)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是否受到损害。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用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SPM)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以像素为基础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对两组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下列脑区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额眶区和右侧额中回的白质、双侧颞下回白质、双侧顶叶内侧白质、右侧前扣带、双侧海马、双侧大脑脚、双侧岛叶、右侧放射冠和右侧小脑上脚。结论精神分裂症多个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CADASIL脑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患者和同龄健康志愿者各14例,进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两组受试者各脑叶、内囊后肢、外囊以及胼胝体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总和,比较两组问FA值的差异.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卒中后神经功能状态分别进行MMSE和NIHSS评分.校正年龄影响,分析患者各个脑白质区域FA值及总和与MMSE分值、NIHSS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组各脑区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A值总和、右额叶、右颞叶、左顶叶、左枕叶、双侧内囊后肢以及外囊白质的FA值和MMSE分值存在相关性(P<0.05).FA值总和及各脑区FA值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CADASIL患者不同脑白质区域的FA值显著下降,部分区域的白质损害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扫描,并用基于体素的分析(VBA)方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全脑不同脑区的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探讨DTI对OSAH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评价。方法收集OSAHS患者26例,以及与OSAH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2例,两组均为男性,行头颅DTI扫描。用DTI Studio软件和基于Matlab平台的SPM8和REST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并通过VBA方法分析。观察OSAHS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位置以及簇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OSAHS组部分脑区FA值显著减低(P<0.001并经过alphasim校正),FA值下降的区域主要位于额叶及顶叶皮质、前、后扣带回、脑干、腹外侧核、胼胝体、背侧丘脑及杏仁核等。结论 OSAHS患者多个脑区FA值均较正常志愿者明显减低,证实OSAHS患者脑白质存在着广泛的损伤。运用VBA方法对DTI分析可以评价OSAHS患者的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随机入组22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患者组)和25名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匹配良好(P均0.05)。收集两组头部结构相磁共振影像资料,使用SPM8对结构相影像资料进行分割、标准化、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灰质体积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P0.01)、右侧中央前回(P0.01)及右侧楔叶(P0.01);患者组灰质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上部(P0.01)、左侧颞中回(P0.01)及左侧颞下回(P=0.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右侧,体积增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左侧。  相似文献   

12.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 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扣带束前部和双侧海马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左右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左侧海马头和胼胝体压部FA值[(0.17±0.03),(0.73±0.09)]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2),(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28±0.06),(0.29±0.05)]低于对照组[(0.43±0.07),(0.3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扣带束前部、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海马头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提示其可能存在脑神经发育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脑白质损伤情况。方法:对21例AD患者、15例MCI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脑区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且进行比较。结果:AD患者额叶、顶叶、颞叶和胼胝体的FA值与MCI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MCI患者仅颞叶和胼胝体的FA值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AD患者与MCI患者存在脑白质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MCI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共选择68例诊断双相障碍Ⅰ型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7种测量工具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脑白质病变。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估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ADC值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枕叶和小脑区域FA值和ADC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胼胝体、颞叶和基底节区的脑白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痴呆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非痴呆早期PD患者3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相匹配(P>0.05)。采用GE Signa HDxt America 3.0 T核磁共振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在AW4.4workstation工作站上运用the Functool image analysis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圆形感兴趣区(rigion-of-interest,ROI)对不同脑区白质纤维进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比较两组相应脑白质区域的FA值的差异。结果非痴呆早期PD患者的一些脑白质区域,如双侧颞叶、左侧前扣带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PD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出现较广泛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可能是其一些非运动症状的基础;采用DTI评估PD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是否具有相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受损.从而为该异常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生物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方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及其健康同胞30名和正常对照30名的脑白质密度,将组间有差异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利用纤维追踪技术重建穿过这些区域的白质纤维柬,比较三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值(FA).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及其同胞组左侧前额叶的各向异性低于正常对照组[(0.296±0.030),(0.302±0.030),(0.326±0.026),P<0.05],两组的胼胝体膝部的各向异性也低于正常对照组[(0.560±0.031),(0.568 ±0.025),(0.581 ±0.028),P<0.05],但患者组与同胞组之间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前额叶和胼胝体膝部白质完整性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磁共振探讨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特点。方法:对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30例(首发组20例,复发组10例)和正常人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比较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异常脑区以及首发与复发患者脑白质、灰质容量及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双侧额叶、右顶叶、左楔叶、左海马回灰质以及左颞上回白质T1信号强度减低;右扣带回灰质T1信号及白质T1信号强度升高(P0.01,像素集合30)。首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脑白质容量未发现显著差异脑区,但复发组右海马区灰质容量较首发组明显减小(P0.01,像素集合30)。与首发组比较,复发组右额中回、左颞中回白质FA值减低(P均0.01,像素集合30)。结论: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前额叶及右扣带回功能缺陷;双侧海马区灰质容量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的全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方法 对18例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病例组)以及10名年龄、性别、智商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应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全脑各向异性分数(FA)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各感兴趣区FA值与儿章期孤独症评定表(CARS)总分及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颞下回邻近白质的FA值低(分别为0.67±0.10、0.57±0.09、0.50 ±0.12),左顶上小叶邻近白质的FA值高(0.55±0.15;P<0.001).病例组左额中回邻近白质的FA值与CARS中的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的得分呈负相关(r=-0.63,P=0.005).结论 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多个部位的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慢性偏头痛(CM)患者脑白质结构损伤及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自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M患者60例(CM组), 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向社会招募与CM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0例(健康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全脑DTI扫描, 使用PANDA及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全自动处理, 采用基于白质图谱的分析(ABA)及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TBSS)分析CM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脑DTI数据的差异, 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M患者临床特征与AB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ABA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CM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左侧小脑下脚、右侧小脑上脚、双侧内侧丘系、双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双侧钩束及右侧内囊后肢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 右侧扣带回、内囊豆状核后部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D)值增高, 双侧大脑脚、双侧内侧丘系、右侧扣带回脑区轴向弥散率(AD)值降低, 左侧毯(胼胝体内矢状层)、左侧小脑下脚、左侧大脑脚脑区径向弥散率(RD)值增高, 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及其与病程、CAG重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SCA2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得出CAG重复次数,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DTI检查,测量感兴趣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两样本参数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不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阳性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与病程及CAG重复次数的相关性;分析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的延髓、小脑白质、小脑中脚、脑桥、黑质、壳核、苍白球、内囊前肢8个部位的ADC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延髓、小脑白质、小脑中脚、脑桥、壳核、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大脑白质11个部位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CAG重复序列与阳性部位的ADC值无相关性,与小脑白质、壳核的FA值成负相关,与其余阳性部位的FA值无相关性。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成明显负相关。结论 (1)通过对脑组织中的某些部位进行ADC值、FA值测量能够有效的辅助SCA2诊断,其中以延髓、小脑中脚、脑桥处的测量最为准确。(2)CAG重复序列与发病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