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667例,根据制定的中医证素判定表,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热盛证、气滞证、湿热证、血瘀证、痰浊证九种证素,进行中医证素的判定。并记录其年龄、性别及病史等资料,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根据指南制定TC、TG、HDL-C和LDL-C达标的标准,分为TC达标组(n=271例)和TC未达标组(n=396例),TG达标组(n=306例)和TG未达标组(n=361例),HDL-C达标组(n=328例)和HDLC未达标组(n=339例),LDL-C达标组(n=235例)和LDL-C未达标组(n=432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中医证素的分布差异,分析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667例,血脂中TC、TG、HDL-C、LDL-C的达标率分别是40. 63%(271/667)、45. 88%(306/667)、49. 18%(328/667)、35. 23%(235/667)。TC达标组的年龄、气滞证高于TC未达标组(P0. 05)。TG达标组的年龄高于TG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血瘀证低于TG未达标组(P 0.05)。H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HDL-C未达标组(P 0. 05),痰浊证低于HDL-C未达标组(P 0.05)。L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低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四组BP达标率和Hb A1c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和血脂达标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气虚证、瘀血证与TG达标相关,痰浊证和HDL-C达标相关,气虚证和LDL-C达标相关。  相似文献   

2.
何佳  张雅文  刘雯  朱忠帅 《新中医》2017,49(11):21-24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分级的重要性。方法:将255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痰瘀互结证组147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108例。并将痰瘀互结证组147例患者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组,检测纳入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脉压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组TC、LDL-C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TC、TG、24h SBP、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T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G、24h SBP及脉压差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cy水平与TC、24h SBP、脉压差呈正相关,与TG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高Hcy的H型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以血脂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应加强对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注意LDL-C水平,及早做好二级预防,通过控制Hcy水平来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试图从血管介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探讨其实质,并分析痰瘀证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66例)。分别检测Hcy、Hs-CRP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与血管介质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HDL-C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组Hcy、Hs-CRP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1);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TG、HDL-C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Hcy、Hs-CRP等血管介质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心衰痰瘀证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而高血脂有可能成为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的血脂及血糖指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非痰瘀组和痰瘀组。痰瘀组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TC、TG、HDL-C、LDL-C、FINS、ISI、FBG。结果:非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非痰瘀证组(P0.05)。TC、TG、LDL-C、FINS水平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升高(P0.05),HDLC、ISI则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痰瘀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证型,患者TC、TG、LDL-C、FINS水平明显升高,HDL-C、ISI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1月一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痰瘀内结证组患者TC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热结血瘀证组患者ApoAl浓度及HDL-C浓度最高,LDL-C浓度最低,其ApoB/ApoAl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痰瘀内阻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TC/HDL-C、TG/HDL-C及LDL-C/HDL-C比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TG、LDL、TC/HDL-C、TG/HDL-C、LDL/HDL及低HDL与痰瘀内结证有关,高ApoAI、HDL-C及低ApoB/ApoAl、LDL-C、TC/HDL-C、TG/HDL-C、LDL-C/HDL-C与热结血瘀证有关.ApoB/ApoAI、TC/HDL-C、TG/HDL-C、及LDL-C/HDL-C对ACS中医证型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1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同时记录其既往病史和采集中医辨证信息,予行颈动脉彩超和生化指标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情况的关系。结果:(1)主要复合证型为5种: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风痰瘀血、气滞血瘀,并将复合证型细分为5个单一证型: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气滞型;(2)单一证型中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多见于70岁以上年龄组;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3)气虚痰瘀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其中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型间LDL-C、TG、TC都偏高,HDL-C则偏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的患者总共有174例(91.10%),各复合证型的单双侧斑块病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单一证型气虚、痰浊和血瘀证型占多数,复合证型以气虚痰瘀多见,在气虚痰瘀证中的各种合并病患病率最高,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的特点。血脂异常(高LDL-C/TC/TG,低HDL-C)覆盖颈动脉硬化的所有证型,而动脉斑块厚度及长度各个证型间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 0. 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型高血压不同性别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危险因素之间的探讨。方法将255例研究对象分为147例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108例,女性110例,男性145例。对所有患者年龄采用两样本t检验,性别、血压级别采用卡方检验,病程采用非参数检验。将TC、TG、LDL-C、HDL-C、FPG、UA、BMI、24h SBP、24h DBP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不同性别脂代谢指标的比较: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男性HCY与TC、TG、LDL-C有关;女性患者HCY与LDL-C的关系更为明显(P0.05)。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不同性别之间脉压差的比较:男性患者24h SBP、24h DB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脉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24h SBP、24h DBP、脉压差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不同性别患者HCY与TC、TG、LDL-C相关,尤其女性患者的LDL-C更具有意义,提示我们血脂可作为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男女性别客观指标之一。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与血压关系影响都不大,然而男性患者脉压差有意义,可以从性别差异探讨H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后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调查表形式,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按照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吸烟、喝酒、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HDL-C、FB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各证型间比较,瘀血阻络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火上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度型肥胖、BMI起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朱晨 《光明中医》2014,(7):1400-1402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32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高血压组,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按照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健康组相比,在BMI、饮酒、吸烟、TG、家族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HDL-C、TC、LDL-C、FBG方面无显著差异。同时高血压组痰浊壅盛型人数最多,体重指数超标;肝火亢盛型患者偏于低龄化,且家族史病例人数较多;痰浊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的TG较高;各证型组的TC、LDL-C、HDL-C、FBG间无统计学差异;痰湿壅盛组与饮酒呈正相关;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吸烟者比例较高。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病理因素痰、瘀辨证,然后统计分类、积分,检测血脂(TC、TG、LDL-C、HDL-C),研究分析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中医各证存在的关系。结果:痰证与瘀证二者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瘀证患者LDL-C、TG水平显著低于痰证;痰瘀互结证与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瘀证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痰瘀证与非痰非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痰非瘀证患者TG、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痰证与非痰非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痰非瘀证患者TG、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G、LDL-C检测结果能够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中医痰、瘀证临床鉴别时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NAFLD组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4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NAFLD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最多见;湿热内蕴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痰瘀互结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次为重度脂肪肝;肝肾亏虚证以重度脂肪肝最多见。肝郁脾虚证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湿热内蕴证ALT、TG、FBG轻度升高;痰瘀互结证ALT、TG、FBG明显升高,BMI以痰瘀互结证最高;肝肾亏虚证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SBP、DBP、TG、FBG明显升高。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B超分度、TG、BMI、FBG、血压等与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的关系分析。方法 以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证组60例与虚证组60例),分析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实证组及虚证组患者的血清Hcy、HDL-C、TC水平,并分析实证组、虚证组中不同证型患者的血清Hcy、HDL-C、TC水平。结果 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ACS患者分为实证组[寒凝血瘀(n=12)、痰结血瘀(n=27)、热毒瘀滞(n=21)]、虚证组[气虚血瘀(n=23)、阴虚血瘀(n=26)、心阳欲脱(n=11)]。实证组中男性比例高于虚证组(P <0.05),实证组及虚证组的年龄、冠心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虚证组的血清Hcy、LDL-C、TC、三酰甘油(TAG)水平低于实证组,HDL-C水平高于实证组(P <0.05);实证组中寒凝血瘀证患者的Hcy、LDL-C水平低于痰结血瘀证、热毒瘀滞证患者,HDL-C高于痰结血瘀证患者(P <0.05);痰结血瘀证患者的Hcy、LDL-C、TC、TAG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甲钴胺片以及维生素B6片口服,治疗组给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中医证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316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纳入326例高HCY血症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体质判定,同时应用证素辨证方法行证素判断,分析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调查人群中高HCY血症患病率为24.77%,其中平和质6例,偏颇体质320例。偏颇体质中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分别为110、73、59例。血瘀、痰浊、气虚、湿为高HCY血症患者的主要证素,分别为100、98、73、37例。痰湿体质与证素痰一致性最强(Kappa=0.89,P<0.05)。结论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是高 HCY 血症患者的常见体质,血瘀、痰浊、气虚、湿为高HCY血症患者的主要病性证素特点,两者结果存在一致性,证素痰浊与痰湿体质一致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MS痰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痰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及MS痰证中医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MS痰证常见病位为肝、肾、脾;常见实性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MS痰证患者痰证素积分与腹围、HOMA-IR、LDL-C、BMI相关;(3)脾与BMI呈负相关,湿与BMI呈正相关;肾、气虚与FP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血瘀与TG呈正相关;肝、热、气虚、阴虚、血虚与HOMA-IR呈正相关,脾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MS痰证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肾,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痰的病理程度及病位、病性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