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和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和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本良  张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3):144-146
魏子孝教授主张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要与西医学的疾病诊断、化验指标、疗效评价相结合,使治疗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践过程中,辨病、辨证有机结合,选方、用药思维缜密,思路清晰,并提倡中、西医配合治疗,对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厚朴水溶性成分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厚朴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S,8R)-syringoylglycerol(1),3,4-二羟基-烯丙基苯-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2),3,4-二羟基-烯丙基苯-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synapicaldehyde-4-O-β-D-glucopyranoside(4),丁香脂素双葡萄糖苷(5),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6),厚朴酚(7),和厚朴酚(8),4-O-methylhonokiol(9)。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厚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散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进行中医症状计分,测神经传导速度。试验共计12周。试验结束后进行两组症状计分、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41%,对照组有效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养血散寒颗粒治疗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疼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综合疗效优于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对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撤药困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结合糖皮质激素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在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中药治疗基础上,辅以养阴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如生地、黄柏、知母、玄参等,可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缩短病程,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逍遥散与同方汤剂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散剂组和汤剂组,其中散剂组20例,给予逍遥散,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汤剂组22例,给予逍遥散同方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判定中医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散剂组优于汤剂组(P<0.01)。散剂组便溏不爽症状总有效率为80.00%,汤剂组总有效率为40.91%,散剂组明显高于汤剂组(P<0.05),其余症状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逍遥散及同方汤剂两种剂型均可改善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但散剂疗效优于汤剂。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62届美国糖尿病学术年会上,炎症学说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明确2型糖尿病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试验也证实了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周围大量存在白介素(IL-2、IL-4、IL-6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细胞因子.而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近年来也认为与炎症有关,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疾病更有其特点,有证据表明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TNFα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腺瘤是临床常见甲状腺良性肿瘤之一,属中医学"肉瘿"范畴,西医多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易复发.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灵活,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有独特优势.笔者导师郭宝荣主任医师对治疗该病有独到见解,疗效明显,现将导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间关系。方法将20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Ⅲ期组和对照组,分别收集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aemoglobin A1 c,HbA1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指标。对Ⅲ期组病例按照本证、标证进行辨证分型。结果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107.74±96.19)、(82.03±79.10)个月]、BMI[(26.25±4.02)、(24.95±3.56)kg/m~2]、Scr[(71.93±24.24)、(65.91±13.7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证气阴两虚证38例,所占比率最高,为36.19%;标证瘀证51例,所占比率最高,为48.58%;本证中脾肾气虚证组MALB(mg/24 h,128.77±103.59)高于阴虚燥热证(88.43±68.93)和气阴两虚证组(82.60±55.22),本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三组间HbA1c比较(%),瘀证(10.73±2.71)、湿证(8.80±2.19)、痰瘀证(8.8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mmol/L)水平三组间(2.29±1.58,4.37±5.92,2.4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BMI及Scr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发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兼瘀证常见;MALB与脾肾气虚证更相关;HbA1c与瘀证更相关;TG与湿证更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