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以及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1 293例肾移植患者相关数据,对发生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17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17例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移植肾肾盂与原输尿管吻合术,内镜微创手术,对此17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肾输尿管狭窄17例,发生率为1.3%,男6例,女11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44岁(29~64岁),发生移植肾输尿管狭窄距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4个月(1~120个月),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肾动脉的数量、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供者的年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75%.结论: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总体发生率较低,获取和修肾时要采取保留输尿管血供的方法.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内镜微创手术等多种术式,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的治愈率最高,移植肾肾盂原输尿管再吻合的手术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输尿管在远期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自体输尿管治疗远期移植肾输尿管狭窄2例,1例采用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肾盂吻合术,1例采用自体输尿管与移植肾输尿管吻合术,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治疗后,梗阻均解除,随访14个月和9个月,均未复发。结论自体输尿管是治疗远期移植肾输尿管狭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活体亲属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供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无肾功能异常等情况.5例受者术后3 d~7 d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1例受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个月),用甲基泼尼松冲击治疗逆转.1例开放手术取肾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合并移植肾积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及下段输尿管坏死而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1 a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移植肾彩色多普勒均正常.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效果明显优于尸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5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接受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肾造瘘管治疗, 10例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更换输尿管支架/肾造瘘管和开放手术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6.8(11.8~56.0)和25.0(4.5~31.2)个月。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肾造瘘管组中, 1例(1/5)患者出现移植肾失功。开放手术组中, 9例(9/10)患者成功拔除输尿管支架。结果说明定期更换移植肾输尿管支架/肾造瘘、开放手术均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后腹腔镜治疗27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资料。结果:手术26例全部成功,一例取石过程中出现大量絮状脓液改开放手术切除脓肾。手术时间:(90±23)min,术中出血(30±15)ml。术后住院时间(7±2)d。25例随访1~3个月,肾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体现出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防治措施及疗效评价。方法收治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6例,通过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了解狭窄的发生部位,并根据狭窄情况及肾功能的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随访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了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近期及远期血肌酐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访术后1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及早发现肾移植后输尿管狭窄,依据狭窄部位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挽救移植肾功能,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并总结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2月至2007年4月1 223例次肾移植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发病情况、诊断、处理及结果.结果 1 223例次肾移植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19例(1.6%).其中13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5例经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治愈,8例经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吻合治愈.其余6例为输尿管-输尿管吻合口狭窄,采用输尿管镜下冷刀切开、球囊扩张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肾功能均得到恢复,术后平均随访52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输尿管狭窄. 结论造成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原因复杂,外科手术是解除狭窄的主要方法,处理得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 tion,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膜外路径对56例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5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8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4天平均8.5天.5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好转,40例静脉尿路造影(intrarenous urography,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以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1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扩张或联合钬激光行内切开术治疗,术后留置1根或2根F5双J支架管,2~3个月后拔管。结果:31例病人中,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5例失败。中转开放手术3例,2例改经皮肾穿顺行治疗。26例手术成功病人中,硬性扩张成功10例,钬激光治疗成功16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尿,3例术后发生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无邻近重要脏器损伤,无大出血、尿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6~12个月,痊愈20例(64.5%),好转6例(19.4%),无效5例(16.1%)。结论: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肾微造瘘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经皮肾微造瘘治疗。结果17例患者的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0.5±25.5)min,平均肾造瘘管拔除时间(2.3±1.1)d,术后平均血红蛋白减少量(3.0±1.2)g/L,平均住院时间(9.5±1.5)d,术后出现活动性尿血患者2例,需采用血肾动脉栓塞止血;改行开放手术患者1例。全部患者拔除D-J管后进行1个月~1.5年的随访观察,完全治愈率达82.35%。结论经皮肾微造瘘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采纳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腔内成形技术——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使用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患者71例,其中先天性UPJO 12例,医源性UPJ059例;平均狭窄段长度为(1.4±0.8) mm,5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完全闭锁,患肾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为(19.8±10.8) mL/min.超声引导下建立皮肾通道后,UPJO狭窄段使用21 F(1 F=0.33 mm)或24F输尿管扩张球囊采用球囊扩张-切开-球囊扩张的“三明治”技术扩大流出道,所有患者留置加强型输尿管支架管(7/14 F)作为狭窄段成形后的支撑.术后2个月撤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12 ~24个月.结果:一期手术成功69例,余2例因UPJ完全闭锁行二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9.3±24.2) min,术后肾周血肿1例,结石残余2例,无需要输血和发生尿源性败血症病例,无需要干预的尿外渗和体腔积液病例.随访期间,64例未再次出现UPJO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7例撤除支架管后出现UPJ的再狭窄,其中6例为医源性UPJO,1例为先天性UPJO患者.结论:经皮肾“三明治”腔内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对于具有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线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18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腔麻醉或腰麻+硬外复合麻醉方式,取膀胱截石位.结果 3例失败中转开放手术,1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5 min,平均44 min,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21个月,平均11.3个月,14例效果满意,1例术后5个月复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6.7%(1/15),总有效率为77.8%(14/18).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熟练掌握输尿管镜操作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加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加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7例。结果 28例手术中1例术中发现输尿管肿瘤改开放手术,1例因输尿管穿孔改开放手术,其余病例顺利完成,放置F4.7和F6双J管各一根。术后随访6~36个月,肾积水有明显减轻者24例,2例肾积水改善不明显,但患者无腰痛症状。1例有多次开放手术史且为孤立肾患者狭窄扩张效果差,目前一直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加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全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处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腹腔镜下寻找移植肾输尿管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1月收治的1例行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女性,54岁,主诉“肾移植术后肾积水5年”入院。查体:移植肾区略膨隆,无压痛。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示移植肾及输尿管明显扩张,肾盂扩张最宽处约5 cm,肾盂肾盏均明显扩张,输尿管末段可见狭窄,输尿管内未见异常充盈缺损信号,初步诊断为移植输尿管末段狭窄。既往行两次多镜联合内镜下输尿管狭窄扩张术,拔除支架后移植肾积水无改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腹腔镜下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首先切断脐正中韧带、脐外侧韧带及腹膜返折,向远端游离膀胱前间隙,逐步游离膀胱左侧壁与耻骨间隙、膀胱前壁与耻骨间隙;其次,膀胱右侧壁游离从头侧至尾侧,仔细辨认周围结构,避免损伤移植肾的输尿管,在膀胱右侧壁与移植肾下极之间寻找移植肾输尿管,剪开输尿管末端,确认切开处近侧输尿管管腔无狭窄,采用Lich-Gregoir法(膀胱外法)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最后,将吻合处周围表面膀胱组织与右侧盆壁固定,以减小张力。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约30 mL,无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肌酐稳定,术后第1天肌酐68 μmol/L,较术前下降(术前血清肌酐94 μmol/L), 术后5 d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KUB(kidney ureter bladder radiography)提示输尿管支架位置良好,拔除输尿管支架后移植肾功能稳定,复查肌酐79 μmol/L,无发热、腰痛等症状,复查移植肾超声示移植肾肾盂略增宽0.7 cm,较前明显改善,移植肾血流正常。结论:报道采用全腹腔镜移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处理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病例,该术式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肾移植患者影响更小,具有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以及伤口微创、美观的优点。该术式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医生操作。  相似文献   

15.
郭熹 《中国厂矿医学》2014,(2):179-180,18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8例复发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22—61(35.7±11.8)岁。患者均有肾、肾盂或输尿管上段手术或治疗史,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合并肾积水深度1.0—8.0(2.5±1.1)cm。合并结石直径0.4~3.5(1.2±0.7)cm。输尿管狭窄长度0.3~2.0(0.8±0.4)cm。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联合使用顺行性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统计结石清除率、肾积水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对比手术前后静脉尿路造影(IVU)及CT尿路成像(CTU)检查结果。结果45例(93.8%)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3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肾出血4例(8.3%),3例给予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止血,1例给予肾切除术;肾周脏器损伤3例(6.2%),保守治疗2例,开放手术处理1例。44例手术成功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42(20.3±4.2)个月。随访复查B超及CT示结石清除、肾积水明显减轻或减轻37例,IVU或CTU示输尿管显影通畅无明显狭窄;肾积水无明显变化7例。总有效率84.1%(37/44)。结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性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狭窄手术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顺行通道联合经尿道逆行通道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例术后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病例,均采用经皮顺行通道联合经尿道逆行通道双向内镜微创手术完成。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44岁(30~64岁),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出现时间距肾移植手术1个月至12个月。临床表现:肌酐升高4例,无尿2例,尿瘘2例。梗阻段位于输尿管末段7例,中段1例。3例病例一期急诊行肾造瘘术,二期再行内镜微创手术处理;其余5例病例同期行移植肾造瘘及经皮顺行通道联合经尿道逆行通道双向内镜治疗。结果:8例病例血清肌酐自术前(237±43)μmol/L降至术后(121±29)μmol/L(P<0.05),未出现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合并尿瘘的2例患者术后尿瘘愈合。手术成功6例,另2例未成功解决梗阻仅留置移植肾造瘘,其中1例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17%(1/6)。结论:经皮顺行通道联合经尿道逆行通道双向内镜微创手术作为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特别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梗阻病例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在肾、输尿管全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l0月-20010年6月,我院对15例肾盂、输尿管上段移行细胞癌患者实施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术联合腰部开放手术治疗。首先经尿道放人电切镜,沿输尿管开口外0.5cm处环形切割,然后腰部切口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尿管10-14d。结果:15例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5-14个月,平均8个月,15例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此手术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畸形--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治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1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联合应用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输尿管离断复位矫形术,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14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1例行肾切除术,13例经手术矫形复位.术后随访2个月至4年,右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均明显减轻,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腔静脉后输尿管需联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矫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妇产科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6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结果 62例顺利通过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改为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治疗。B超示肾盂积水均明显减轻,IVU示狭窄段通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妇产科术后输尿管狭窄具有定位准确、扩张效果好、可重复操作、住院期短、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