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的肾源性脊柱转移癌的外科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共收治35例伴有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并内固定重建术。对所有患者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重建策略、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以及双膦酸盐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96±35)min,术中出血量为(2 160±240)m L,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2±8.7)个月。术后1例ASIA A级患者恢复至B级;3例ASIA B级患者恢复至C级、D级各1例,1例因压迫时间过长无恢复;2例ASIA 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1例仍然为C级;11例ASIA D级患者9例恢复至E级,2例仍然为D级;18例ASIA E级患者无变化。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复发压迫颈髓致瘫痪,并肺部转移,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复发,1例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3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征象。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患者局部压迫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术后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1~128例,T12~L112例,L1~216例。术前后凸 Cobb 角12°~20°,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 分级:C 级12例,D 级24例。术前、术后常规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时间140~19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住院时间13~16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8个月植骨均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落,均无结核复发。术后 Cobb 角0°~11°。末次随访时ASIA 分级:6例术前 C 级患者恢复至 D 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 E 级。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很好地完成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稳定,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部分椎体切除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难复性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难复性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载荷分享评分(LSC)6 ~ 9(7.2±1.1)分;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15例,重物砸伤6例;L_3骨折18例、L_4骨折7例、L_5骨折3例,其中6例合并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马尾神经损伤10例,神经根损伤4例,两者均有损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 7(3.4±1.4)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3.9±22.4)min,术中出血量(652.1±95.5)mL。所有患者随访12 ~ 30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前A级1例术后仍为A级;术前B级4例,术后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术前C级15例,术后恢复至D级11例、E级4例;术前D级8例,术后仍为D级4例,恢复至E级4例。结论后路部分椎体切除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难复性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手术治疗36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通过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对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按ASIA分级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4个月。2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经修补后未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术后1个月完全吸收;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矫正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8例中24例恢复至D级,4例无恢复;D级7例中2例恢复至E级,5例无恢复。结论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手术可实现对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矫正,截骨面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联合椎体间颗粒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期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联合椎体间颗粒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术后每3个月行X线复查,评估骨融合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评估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5)个月,骨融合时间为(6.3±2.3)个月,融合率为100%。ASIA分级术前B级1例、C级2例术后恢复至D级;术前D级14例,术后12例恢复至E级,2例仍为D级;术前E级13例,术后仍为E级。后凸Cobb角术前为40.1°±8.1°,术后即刻为12.0°±7.0°,末次随访时为15.1°±6.9°,随访期间矫正角度丢失3.1°±1.4°,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综合疗效优22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3.33%。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联合椎体间颗粒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期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但尚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得到确切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下腰椎结核并椎旁/椎管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病变节段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相关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0(47.3±8.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SR、CRP、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术前ASIA分级C级8例恢复至D级、E级各4例,D级6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8(13.2±2.1)个月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收治胸腰椎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0~77岁;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2例;T3 1例,,T8 2例,T9 1例.T11 1例,L1 1例;骨巨细胞瘤1例,椎体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性腺癌4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3例.均应用改良弧形骨刀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同时采用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前方重建,并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min;失血量1100~3000ml,平均1400ml.随访6个月~3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前VAS评分平均8分,术后平均2分,平均下降6分;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中1例由Frankel 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1例胃癌转移瘤患者术后14个月因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胸腰椎肿瘤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脊柱骨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8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8例;D级14例均恢复至E级。2例术后3 d出现坠积性肺炎,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9月因多椎节脊柱肿瘤于我院行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且资料完整的9例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42.0±13.7岁(24~64岁)。原发肿瘤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造釉细胞瘤、间叶源性肿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4例,其中肾癌、肝癌、前列腺癌、脂肪肉瘤各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情况。术后随访观察肿瘤是否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后路多椎节全脊椎切除术,其中2椎节切除6例,3椎节2例,4椎节1例。手术时间8.9±2.8h(7~16h)、术中出血量3422.2±1342.4ml(1700~6000ml)、输血量2200.0±842.6ml(1000~4000ml)、住院时间31.1±20.3d(14~73d)。3例患者术中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4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胸腔感染,无神经、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钛网下沉,其他无内固定并发症。术后VAS评分(0.9±1.1分)较术前(7.1±1.2分)明显下降(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5例ASIA分级为E级,术后仍为E级;3例术前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仍为D级;1例术前C级,术后恢复至D级。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9.8±15.2个月(12~61个月),随访期内6例患者局部无肿瘤复发,另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8个月、28个月时发现手术部位局部肿瘤复发。4例死亡,其中3例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引起的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34.7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仍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但是可以术后即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短节段固定并病灶旷置术治疗老年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48例老年腰骶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联合腰骶椎病灶旷置(将链霉素粉剂填塞入"开窗的椎间隙"之间)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8~86个月,平均63个月。手术时间(139.5±51.8)min,出血量(220.8±71.5)m L,植骨融合时间(4.5±1.7)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除3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D级的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至E级。患者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深部感染。术后1例患者由于疼痛复发而二期再行椎板减压病灶清除内固定;1例患者发生皮神经痛,给予非甾体镇痛药物塞来昔布口服,随访时患者疼痛消失。结论对于伴有神经症状或顽固性疼痛,但不伴有脓肿和死骨的腰骶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病灶旷置术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能同时获得缓解腰骶部疼痛、神经根减压、维持稳定及融合的效果,但应注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llie技术治疗寰枢关节矢状位不稳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明确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8年2月年—2013年6月,本院采用Gallie技术治疗寰枢关节矢状位不稳患者2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对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寰枢椎的稳定性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67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枕颈部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3.48±1.04)分,末次随访时降低到(0.52±0.60)分;NDI术前5.83±1.40,末次随访时降低到0.78±0.80。ASIA分级术前E级15例,D级9例,C级1例;术后1例C级患者改善至D级;9例D级患者,8例改善至E级,1例无明显改善仍为D级。21例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2例延迟融合,2例不融合改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论 Gallie技术治疗寰枢关节矢状位不稳安全、有效,但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前路松解复位后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时须慎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钛板、钛网行胸壁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继发性胸骨柄肿瘤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56岁(41~72岁),原发性胸骨柄肿瘤11例,纵膈肿瘤侵犯胸骨柄1例,乳腺癌转移至胸骨柄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钛板、钛网行胸壁重建修复。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EQ-5D直观模拟评分量表(ED-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并于术后3个月拍摄CT。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恢复好;1例术后出现反常呼吸,予呼吸机支持,术后9 d反常呼吸消失。13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CT显示钛板、钛网无移位,无变形。均无明显上肢功能障碍。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7~41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因复发于术后11个月死亡。EQ-5D评分中疼痛或不适一项,术前为(1.85±0.80)分,术后为(1.15±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其余4个维度手术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Q-5D问卷总分为(7.08±2.02)分,术后为(5.45±0.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前ED-VAS得分(85.69±7.58)分,术后为(92.54±2.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钛板、钛网应用于胸骨柄肿瘤切除即刻胸壁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AO分型C型旋转骨折脱位患者10例,均为青年男性,伤椎累及T10~L3.AO分类C1型7例,C3型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全部为A级.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平均 520 mL.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复位良好,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ASIA分级A级恢复到B级,6例无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能从单一入路能同时完成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矫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及冠状面侧凸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凸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凸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耐药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耐药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0例耐药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24例,年龄5~79岁,平均47.3岁.其中34例患者有神经受损症状,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3例,D级14例.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采用经脊柱前路、肋横突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并在药敏试验结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观察患者复发、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平均3.1年.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神经功能受损的34例,术后改善或完全恢复.X线或CT检查提示57例患者植骨融合.结论:对耐药脊柱结核,药敏试验结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个体化术式选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