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和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48例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予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2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19例,其中17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者8例,重残者2例,死亡2例(呼吸道感染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施行显微手术疗效较好。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充分解剖暴露瘤体瘤颈,避免盲目操作,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2例手术患者中,有252例行瘤颈夹闭术,19例行夹闭后瘤体切除术,24例行包裹加固术,7例行孤立手术。术后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者258例(85.4%),效果不佳者25例(8.3%),死亡19例(6.3%)。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以防其破裂出血。充分开放脑池和正确夹闭动脉瘤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4-04我院收治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给予早期(3d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并结合术中术后抗痉挛药物治疗,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按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综合处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术中探查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破裂动脉瘤周围有血凝块合并脑血管痉挛,在分离瘤颈的过程中有8例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外,余47例动脉瘤均消失,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余均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治愈和好转共39例,好转率为81.25%;术后发生一过性偏瘫和原有偏瘫加重者共7例,出院时明显好转5例;出院时重度残疾2例,轻度残疾4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可以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病死率;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痉挛药物,对预防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显微手术早期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1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病人,共125个脑动脉瘤,其中94个行动脉瘤颈夹闭,26个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5个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6例,经积极治疗后,12例逐渐恢复,4例因大片的脑梗死而出现长时间昏迷。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年10个月,其中恢复良好92例,轻残16例,重残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再出血的危险,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一旦动脉瘤破裂,可采取暂时性阻断载瘤动脉和控制性低血压,但时间不宜过长。应用罂粟碱溶液冲洗脑池,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高度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处理(附8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这89例病人中,1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均经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沾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压迫、小功率双极电凝器电灼破裂口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控制出血后,夹闭瘤颈。结果出院时良好78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2例。其中17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恢复优良者15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认真细致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制订相应的手术策略和应急预案,采用个体化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术中再破裂;而术者沉着冷静地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出血,从容夹闭瘤颈。  相似文献   

6.
早中期手术辅助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中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11月~2002年8月施行早中期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合并蛛并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经翼点开颅侧裂入路或半球间入路行瘤蒂夹闭术39例;余1例为无明显瘤颈的床实上眼动脉段动脉瘤,行包裹术。手术后常规应用甘露醇,麻醉苏醒后立即应用扩血管解痉药物,持续治疗14d。结果 于发病后1个月根据GOS分级标准评估疗效,优21例(52.50%);良10例;差8例;死亡1例。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除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其余38例患者动脉瘤均消失,而且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外,余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可尽早解除再出血的危险;围手术期辅助应用抗血管痉挛及扩容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再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发生术中再破裂,4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后夹闭动脉瘤;8例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处用动脉瘤夹直接夹闭止血;6例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迅速分离瘤颈并夹闭。结果18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并成功夹闭动脉瘤颈。术后痊愈10例,偏瘫或语言障碍5例,死亡3例(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及早显露和控制载瘤动脉近端,瘤颈分离动脉瘤困难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术中再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例患者72h内手术,2例患者6h内手术,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瘤颈夹闭29例,瘤颈夹闭十包裹1例,1例大脑中动脉M2远端动脉瘤急诊手术术中破裂行载瘤动脉夹闭,出院时优20例,良6例,差4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为治疗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减少血管痉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手术技巧与术中破裂的预见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技巧、术中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影像学改变、针对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预案制定以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岁。41例采用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显微直视夹闭手术,另1例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行夹闭切除术。结果术后痊愈39例,偏瘫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16.7%),破裂出血动脉瘤成功夹闭后,6例恢复良好,1例因发生全脑多发性梗塞而死亡。结论显微镜下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夹闭动脉瘤是预防并成功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关键;对于DSA/3D-DSA呈葫芦状、宽颈及瘤体另有囊泡(子囊)形成的动脉瘤,应警惕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病病房自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 结果 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3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8例夹闭动脉瘤颈后切除动脉瘤.所有患者术后1 d及出院时头部CT证实无脑积水和脑组织缺血梗死发生.术后第3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患者出现额叶精神症状,1周后恢复.本组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 结论 经纵裂间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交通复合体、动脉瘤颈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同时可以清除血肿,减轻术后血管痉挛,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患者入院经CT检查后直接急诊开颅探查,术中先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后行动脉瘤探查并夹闭;对探查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术后3月按GOS分级标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按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即使在探查中动脉瘤再次出血,也能很好地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与内窥镜辅助下瘤颈夹闭在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破裂的脑动脉瘤进行早期治疗。介入组36例,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微导管,以GDC、EDC、Orbit或Microplex微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瘤颈夹闭组32例,术中应用蛇牌内窥镜辅助夹闭瘤颈。结果术后二组病人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发生以及临床随访无显著差异。结论二种方法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颅内多发动脉瘤,后循环及海绵窦区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较优于瘤颈夹闭。占位效应明显、合并脑内血肿、出血破入脑室者,瘤颈夹闭较优于栓塞。术前Hunt-Hess分级Ⅳ或Ⅴ级者,二种术式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2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2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其中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或包裹术(其中8例应用内镜辅助)。结果本组48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10例。术后45例治愈出院,4例有不同程度的偏瘫,3例死亡。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预见性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及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应用内镜辅助可更确切的夹闭动脉瘤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期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急性期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40例后交通动脉瘤经DSA确诊,均行瘤颈夹闭术。结果术后随访1 ̄10月,1例自诉偶有头痛,12例仍有动眼神经麻痹。30例患者恢复工作。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Ⅰ ̄Ⅳ级的后交通动脉瘤实施显微手术瘤颈夹闭可防止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严格掌握手术时机,熟悉手术经路解剖和显微操作及术中术后正确预防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附95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介绍95 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asargil 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解剖动脉瘤颈, 稳妥地夹闭瘤蒂, 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 本组95 例中85 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8 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 治愈率为95-8% 。术中动脉瘤破裂10 例, 死亡4 例, 死亡率为4-2%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早期(3d内)在全麻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手术治疗。45例共48个动脉瘤,46个动脉瘤行瘤颈夹闭,1个行动脉瘤包裹加固术,1个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7例夹闭瘤颈得到妥善处理,1例行包裹加固术后死亡,1例行孤立术无脑梗死发生。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38例,轻残6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可有效防止再出血的危险,并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是造成手术失败、术后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性内镜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6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其中63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多数患者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动脉瘤夹闭术,包括动脉瘤夹闭前后对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的观察,以确定最佳夹闭位置和程度.结果 内镜能更好地观察瘤周局部解剖结构,保证首次最佳夹闭,5例第一次夹闭后,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重新调整动脉瘤夹,其中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不全;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夹闭不全;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同时夹闭后交通动脉;2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穿通支.在使用内镜过程中造成1例轻度颞叶脑挫伤,在所有过程中未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辅助使用内镜,能更好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3d之内)经受了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共135个动脉瘤中,130个行瘤颈夹闭术,5个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2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106例;4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颅内动脉瘤破裂一经确诊,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