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中期手术辅助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中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11月~2002年8月施行早中期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合并蛛并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经翼点开颅侧裂入路或半球间入路行瘤蒂夹闭术39例;余1例为无明显瘤颈的床实上眼动脉段动脉瘤,行包裹术。手术后常规应用甘露醇,麻醉苏醒后立即应用扩血管解痉药物,持续治疗14d。结果 于发病后1个月根据GOS分级标准评估疗效,优21例(52.50%);良10例;差8例;死亡1例。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除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床突旁动脉瘤有小部分残颈,其余38例患者动脉瘤均消失,而且原有脑血管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除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外,余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可尽早解除再出血的危险;围手术期辅助应用抗血管痉挛及扩容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等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Fisher分级>Ⅱ级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6.7%)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者(26.7%),P<0.01。Fisher分级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明显相关(r=0.3164,P=0.0135);SAH后3周内手术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明显高于3周以后手术(20%),P<0.001。术前发生SAH2次以上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6.9%)明显高于1次(41.2%),P<0.001。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是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的延续。(2)SAH后3周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经保守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者,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或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取得了较好疗效。1 脑血管痉挛发生机理及早期诊断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动脉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脑血管痉挛这一概念的含义包括:①脑血管造影见一条或多条脑底部大血管的管  相似文献   

4.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8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临床表现及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86例共87个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出血病例.经CT、螺旋CT三维脑血管成像、MRA脑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急诊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同时手术夹闭破裂出血的动脉瘤87个.结果 86例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均获夹闭.56例恢复良好,16例生活可自理,5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结论 急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可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生痉挛的严重程度;去骨瓣减压是最快捷、最有效解除颅内高压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早期手术结合术后抗痉挛药物治疗破裂动脉瘤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行早期手术夹闭或包裹动脉瘤患者共30例。报告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29例出院时清醒,术后1个月Glasgow恢复分级Ⅰ级16例,Ⅱ级9例,Ⅲ级4例。1例术后第4天脑疝死亡,2例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病情好转。6例术后48hCT发现脑内低密度灶。用药后1月内逐渐缩小,30例均复查血管造影,除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部分残留,其余动脉瘤消失。6例术前出现血管痉挛者术后血管痉挛减轻或消失。2例术后出现新的血管痉挛。结论 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治疗。结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术前Hunt-Hess分级Ⅳ、V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术后3 d内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患者出院时进行疗效评价,预后良好12例,预后差7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有利于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以及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早期脑损伤.二者结合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2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2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其中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对43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早期头颅CT扫描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早期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月-4年,良好31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6.98%。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可减少血管痉挛的危险,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脑的迟发性缺血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血管痉挛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高.脑血管痉挛的病因学不完全清楚,但大都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引起血管痉挛的主要病因.作者报导一例左颈内动脉瘤破裂经夹闭动脉瘤清除大部分蛛膜下血液后两次出现迟发性缺血症状,认为动脉瘤破裂,早期彻底清除蛛网膜下腔血液可能会影响血管痉挛的严重性和进程,并可防止严重的迟发性脑缺  相似文献   

10.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 对我科 2 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2 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 ,其中 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 ,术后 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 ,其中 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 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 ,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 ,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 ,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急诊手术治疗以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12例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16枚;27例行CTA检查,检出动脉瘤30枚;其中有6例先后行CTA、DSA检查,两者完全符合。全部病例均在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6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CTA检查明确病因更具优势;早期手术、预防脑血管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早期(3d内)在全麻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手术治疗。45例共48个动脉瘤,46个动脉瘤行瘤颈夹闭,1个行动脉瘤包裹加固术,1个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7例夹闭瘤颈得到妥善处理,1例行包裹加固术后死亡,1例行孤立术无脑梗死发生。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38例,轻残6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可有效防止再出血的危险,并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是造成手术失败、术后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早期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1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病人,共125个脑动脉瘤,其中94个行动脉瘤颈夹闭,26个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5个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6例,经积极治疗后,12例逐渐恢复,4例因大片的脑梗死而出现长时间昏迷。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年10个月,其中恢复良好92例,轻残16例,重残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再出血的危险,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一旦动脉瘤破裂,可采取暂时性阻断载瘤动脉和控制性低血压,但时间不宜过长。应用罂粟碱溶液冲洗脑池,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高度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是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入院病人最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及早手术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冲洗脚间池,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外科治疗相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并不能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本文作者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GDCs)血管内治疗急性破裂的脑动脉瘤,并检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和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48例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予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2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19例,其中17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者8例,重残者2例,死亡2例(呼吸道感染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施行显微手术疗效较好。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充分解剖暴露瘤体瘤颈,避免盲目操作,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且住院期间死亡的2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原因.结果 死亡原因分别为:颅内再出血11例,其中术前再出血5例,介入栓塞术中出血3例,栓塞术后颅内再次出血3例;术后脑血管痉挛或脑梗死8例,其中早期(术后3d内)CT表现为脑梗死3例,晚期(术后3d后)脑血管痉挛或脑梗死5例;椎动脉瘤栓塞术后呼吸骤停1例;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衰竭1例. 结论 颅内再次出血、脑梗死或脑血管痉挛、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和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06—2014-11 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Fisher分级分为FisherⅠ组、FisherⅡ组和FisherⅢ组,选取同期30例未破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血量和脑血管痉挛程度状况。结果FisherⅢ组第3天和第7天及第13天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的高于FisherⅠ组、FisherⅡ组,且FisherⅡ组和FisherⅢ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FisherⅠ级和FisherⅡ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积血量会增加,加重血管痉挛。而FisherⅢ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血量降低,减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超早期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超早期显微手术,开颅手术处理动脉瘤的技术,持续腰大池引流术,脑血管痉挛治疗。结果术后早期良好24例,轻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8例,死亡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采取超早期显微手术配合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地防治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科2014~2017年连续收治的389例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研究术后脑缺血损伤的 具体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389例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共有27例患者发生脑缺血损伤,发生率为6.9%, 其中早期脑缺血损伤12例,晚期脑缺血损伤15例。脑缺血损伤主要与术中穿支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 临时阻断、分水岭脑梗死、脑血栓有关,早期脑缺血损伤主要与穿支血管损伤有关,晚期脑缺血损伤主要 与脑血管痉挛有关。结论 术中联合多普勒血管超声、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降低术中穿支 血管的损害、载瘤动脉的狭窄和临时阻断所带来的缺血性脑损害;术中避免过多的血管操作、清除血肿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等均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3H疗法能明显降低脑血管 痉挛所致的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