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内毒素血症的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经家兔注射内毒素5μ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以体温计动态测定家兔肛温变化,采用EDS-99内毒素定量测试系统检测不同时相血浆内毒素水平,发现注入内毒素后0.5h体温值明显升高,此后各时相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于48h始恢复正常.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4h和72h两次出现高峰值(369.17±93.75)EU/ml、(301.53±69.65)EU/ml,于168h自然恢复至正常水平(0.73±0.35)EU/ml.结果表明注入内毒素后48h内体温呈持续增高,表现为发热反应;外源性内毒素在家兔体内自然清除率缓慢,代谢周期约1周.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5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的血浆心钠素的含量。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浆心钠素分别为3628±645 Pg/ml和2692±759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血浆浓度326±31Pg/ml(P<0.001)。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肺心病患者心钠素含量增高可能主要是患者右心房充盈压高以及对机体存在水钠潴留倾向的代偿反应。简要探讨了心钠素与有关影响水钠潴留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9例,B级19例,C级26例)血浆心钠素(1843±232.7Pg/ml X±SE),与36例健康人血浆心钠素(326±31.0Pg/ml X±SE)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文章就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血浆心钠素的升高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方法。2ml血浆在pH8.6环境中用活化的酸性氧化铝吸附,0.1M高氯酸洗脱后进样。流动相的循环利用可提高电化学检测器的稳定性。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回收率为75%,检测限为25pg/ml。20例正常人及24例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140±102pg/ml和814±377Pg/ml,该法稳定可靠、简单,快速易行,可以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给狗注入灵杆菌内毒素(2mg/kg体重)后2~5 min,血浆组胺含量由对照值的1.16±0.28ng/ml,增高至11.42±5.2ng/ml,以后逐渐下降,至4h仍略高于对照值;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分别由对照值的1.13±0.28ng/ml、1.05±0.32ng/ml,增高至7.33±1.86ng/ml、10.04±3.94ng/ml,至6h仍显著高于对照值。动脉血压在2~5min内降至对照值的24.16%,至6h仍为对照值的69.2%,血压呈时相性变化;在休克过程中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降低,体循环总阻力增高;球结膜微循环在注入内毒素后1~2min即可见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血流缓慢,5min以后的6h内,微动脉明显收缩,而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仍扩张、淤血。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所得各种变化在内毒素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注入内毒素后很快地促使组胺大量释放,引起微循环扩张、淤血,外周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动脉血压急剧降低,反射性地NA和Ad释放增多,使微动脉、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血压有所回升。但由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持续性扩张、淤血,因此血压和心输出量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是降低的,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儿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在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I)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组sTNF-RI浓度为4.91±0.39ng/ml,哮喘缓解组为2.35±0.4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24ng/ml),(P<0.01和P<0.05);哮喘发作组亦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sTNF-RI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治疗。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血浆内皮素(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TNF-α水平分别为(83.86±21.62)pg/ml,(1.07±0.41)ng/ml,治疗14 d后ET-1,TNF-α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52.32±16.35)pg/ml,(0.58±0.23)n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细辛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T-1,TNF-α水平明显下降,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心钠素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含量的变化 ,探讨ANP的变化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同步研究的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 0只肺气虚证病模组 (烟熏法造模 )大鼠、1 2只对照组大鼠和 60例肺气虚证患者 (另选 30例健康人作同步对照 )的血浆ANP含量。结果 :2 0只病模组大鼠的血浆ANP含量为 2 99.2 6± 43.68Pg/ml,较对照组 1 2只大鼠明显升高 (对照组ANP含量为 2 4 0 .34± 65.40Pg/ml,P <0 .0 1 ) ;60例肺气虚证患者血浆ANP含量为 2 2 1 0 3± 2 5 68Pg/ml,也较 30例健康人显著升高 (健康人血浆ANP含量为 1 52 2 7±2 5 68Pg/ml)。结论 :ANP含量与肺气虚证有相关性 ,可以作为肺气虚证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及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4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对其行CVVH治疗,采集治疗开始后0、24、48、72 h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并对比。结果血浆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CVVH治疗开始后24 h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在治疗开始后48 h明显下降,4000 m L/h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下降程度2000 m L/h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VVH可有效清除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而且置换液剂量越大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谭钰珍 《疑难病杂志》2012,(11):867-86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cTnI)浓度测定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0例作为PTE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BNP及cTnI浓度的变化。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3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PTE组血浆BNP、cTnI浓度分别为(381.6±125.4)Pg/ml和(159.0±107.2)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0.4±18.7)pg/ml和(4.8±2.9)μg/L。治疗后PTE组BNP和cTnI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为(46.6±9.6)pg/ml和(5.1±2.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E组治疗前PaO_2水平(mmH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4±8.3 vs 86.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TE组PaO_2水平为85.7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BNP、cTnI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其浓度下降,观察两者浓度有助于PT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内毒素刺激后可溶性CD14 (sCD14 )的变化。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5 9例 ,分为伴有内毒素血症 (IETM ,A组 ) 2 9例和不伴有IETM (B组 ) 30例 ,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梯度离心法得到PBMC ,按每 2× 10 6个细胞给予内毒素 1ng的比例刺激 ,于 0、3、6h抽取培养液 ,分别检测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结果 肝功能分级 :Child PughC级者血浆sCD14水平为 (4 .79± 1.91) μg/ml,明显高于Child pughA级者的 (2 .91± 0 .14 ) μg/ml和Child PughB级者的 (3.6 8± 0 .91) μg/ml。A组血浆sCD14水平为 (4 .85± 1.11) μg/ml,其PBMC在内毒素刺激 6h后所释放的sCD14及TNF α的浓度分别为 (10 1.5 4± 7.6 3)和 (4 33.2 5± 12 3.4 5 )ng/ml;而B组分别为 (3.6 8± 0 .91)、(73.84± 6 .94 )和 (2 10 .18± 81.0 1)ng/ml;对照组分别为 (2 .31± 0 .2 1)、(70 .82± 5 .16 )和 (12 2 .2 1± 0 .34)ng/ml。在培养后第3、6小时 ,A组sCD14、TNF 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伴IETM的PBMC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加 ,提示PBMC处于预致敏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G  Rong X  Wang X  Li Q  Liu S  Zhou Y  Zhang T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52-1055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清标本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变化,对比分析3组的差异。结果(1)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腹腔注射后很快可见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12 h后达到高峰期,36 h后开始出现回落。生理盐水组炎症因子浓度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P<0.01);(2)坏死组织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的上升时间早于内毒素组(2~4 h vs 5~6 h),并且部分炎症因子在峰值期间(30 h)较内毒素组明显增高(P<0.05);(3)曲线拟合中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曲线明显有别于内毒素组。结论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中含有不同于甚至强于单纯内毒素毒性的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牙周病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对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检的8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与否分为牙周病53例(患病组),牙周正常者28例(健康组),检测所有孕妇孕晚期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并严密跟踪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预后。结果:患病组孕妇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平均值为(33.93±15.02)pg/ml,高于健康组的(27.10±11.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平均值为(44.75±10.85)pg/ml,高于健康组的(38.96±11.1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81%)远高于健康组(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39.62%)高于健康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9.62%)高于健康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的母婴结局较健康组差,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鼠酒精性肝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对肝脏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肝病时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和葡萄糖喂养对照组。乙醇喂养组大鼠饮水中加入乙醇 (剂量 5~ 1 2 g·kg-1·d-1)喂养 ,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量的葡萄糖。两组大鼠分别于 4周和 8周活杀取材测定其血浆中内毒素浓度变化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变化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乙醇喂养组大鼠喂养 4周和 8周时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为 1 2 9± 2 1 pg/ml和 1 87±3 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8± 9pg/ml和 53± 1 1 pg/ml(P <0 0 5) ;乙醇组血清ALT浓度为 1 1 2± 1 5IU/L和 1 47± 2 2IU/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 1± 1 2IU/L和 3 3± 9IU/L(P <0 0 5)。乙醇组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 乙醇能诱导大鼠血中内毒素浓度升高 ,造成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PTCA后冠脉循环TNF-α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对冠脉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 PTCA前后冠状窦 (CS)及股动脉 (AO)血浆 TNF-α水平。 结果 :与 PTCA前相比 ,术后即刻 AO血浆 TNF-α水平升高 [(15 .86± 3.75 ) U / ml对 (4 1.32± 4.36 ) U / ml,P<0 .0 1],而术后即刻 CS血浆 TNF-α水平升高更为显著 [(16 .72± 4.14) U/ ml对 (96 5 .6 1± 6 .2 5 ) U / ml,P<0 .0 1]。术后 2 4h AO血浆 TNF-α[(18.32± 5 .12 ) U / ml]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 5 )。结论 :术后血浆 TNF-α活性增高可能与 PTCA时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有关 ,TNF-α是否参与了 PTCA后冠状动脉闭塞和再狭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高灵敏度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用稀释度为1:5×10~6灰鼠抗牛胰岛素抗体及~(125)I-猪胰岛素作标记抗原(约1000cpm/管),用炭末分离游离胰岛素,其灵敏度较高,最低检测浓度为0.5p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平均为99.7%;批内、批间CV<5%。在美国纽约退伍军人医院102例截瘫病人中43名糖耐量正常者,35例糖耐量异常者及24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分别为8.96±4.67μU/ml(x±SD),10.38±8.93μU/ml及15.17±9.66μU/ml。本方法可测空腹状态下低浓度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 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采用施他宁治疗 (治疗组 ) ,B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 (对照组 ) ,于第 1~ 7天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和 TNF︿。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一天的血浆内毒素 (A/ B组 :0 .95± 0 .2 2 / 0 .96± 0 .2 7IU/ ml)和 TNF︿水平 (A/ B组 :0 .87± 0 .2 7/ 0 .86± 0 .2 1 ng/ ml)均明显高于健康人 (内毒素 /TNF︿:0 .1 1± 0 .0 3 IU/ ml/ 0 .0 4± 0 .0 2 ng/ ml) ;治疗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和 TNF︿水平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及血浆TNF︿水平升高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肯定 ,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和 TNF︿水平下降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1.5mg/kg、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100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用电针内关和氨基胍作对照于预处理,右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取血浆检测NO、TNFα浓度。结果 电针内关可以使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回升,降低血浆NO、TNFα浓度。结论 电针内关可以改善内毒素休克时的低血压.有抗休克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NO、TNFα浓度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朱运奎  孙滨 《医学争鸣》1989,10(5):332-335
作者报告山羊内毒素肺损伤后有关的肺反应和动脉血、静脉血及肺淋巴引流液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探讨氧自由基在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有关的肺反应指标符合内毒素肺损伤特点,主动脉血中MDA在内毒素致伤后1h和2h,分别由致伤前2.11±0.4nmol/ml增高至4.03±1.2和3.73±1.0nmol/ml(P<0.01),肺淋巴液中MDA致伤前为1.68±0.58nmol/ml,致伤后1h增加至2.94±0.67nmol/ml,2h达高峰为3.56±0.86nmol/ml,(P均<0.01);中心静脉血中MDA无显著增高。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内毒素肺损伤及ARDS形成中超重要作用;动脉血中MDA增高而静脉血中不增高时可能反映有内毒素所致肺损伤存在。  相似文献   

20.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障8例、慢性再障14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再障患儿TNF血清浓度为54.14±21.91ng/ml,较正常对照(15名,27.93±9.93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无相关性;急性再障(55.63±28.47ng/ml)较慢性再障(50.14±14.88ng/ml)轻度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输血组TNF为54.10±17.89ng/ml,未输血组TNF为50.50+26.30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