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用多粘菌素B琼脂糖亲和层析法清除内毒素,结果表明:5ml多粘菌素B层析柱的总吸附内毒素能力为450 μg,用此法可完全清除体液或各种液体中的内毒素,对血清及腹水中的内毒素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其他各种主要成分(除内毒素外)经过处理后无明显改变。去氧胆酸是一种强有力的去污剂,可使已饱和的柱子复活,复活率达85%左右。该方法有简便,可靠,吸附能力大,柱子的复活率高等优点。本方法的建立为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展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乙烯三胺戊乙酸(99Tc-DTPA)测定肝硬化大鼠小肠通透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肝硬化模型采用CCl4皮下诱导.小肠通透性测定应用5μCi99Tc-DTPA溶于1ml水中灌胃并收集5h及24h尿待测.通过测定尿排出的99Tc-DTPA比率来反映肠粘膜对DTPA的通透状态,尿中排出越多反映肠道的通透性越大.结果肝硬化腹水大鼠的5h及24h 99Tc-DTPA尿排出率分别为(8.43±0.91)%及(16.3±8.9%),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的排出率,也高于肝纤维化大鼠的DTPA排出率.吗叮啉组的5h尿DTPA的排出率高于阿托品组(P<0.01),而12h尿两组则无差异.结论肝硬化大鼠99Tc-DTPA尿排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纤维化大鼠的排出率则与正常组大鼠无差异,提示只有严重肝病时小肠通透性才有改变,同时也提示24h尿的DTPA排出率不受胃排空及肠转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张顺财,王吉,刘厚钰,朱无难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国内尚未见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4年伴黑便一个月而入院。体格检查发现,严重贫血貌、少量腹水及下肢浮肿。胃镜未见消化性溃疡;结肠镜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60岁及以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jE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乏力和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以药物性肝病(DILD)居首位(40.32%),其它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97%)、胆源性疾病(17.74%)、心肺功能不全(9.6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DILD患者中增高最为明显,老年组DILD患者ALT和AST高于非老年组[ALT:(775.83±478.51)vs(526.44±401.54)U/L,AST:(663.61±464.85)VS(457.45±521.78)U/L;P〈0.01]。引起老年人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是中药(40%)、非甾体类消炎药(12%)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2%)。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以DILD最为多见,其次为NAFLD和非肝源性疾病导致肝损伤,临床医师应特别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AIH-PBC重叠综合征: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国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病例报道增多,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不再认为是少见的疾病.PBC和AIH在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组织学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而易于鉴别.然而,文献报道5%的AIH和19%的PBC患者存在疾病的相互重叠现象,即所谓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1]>.AIH-PBC重叠综合征是指在同一时间段或病程中具备PBC和AIH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组织学特征.目前临床对重叠综合征的研究不多,由于病例数的限制和存在明显异质性等,尚无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对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的难点.本文报道我院确诊的6例PBC-AIH重叠综合征病例及分析,并就近年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复习,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胶原Ⅳ型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Ⅳ型胶原的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标方法对各种肝病进行Ⅳ型胶原的检测。结果 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以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细胞瘤(HCC)为最高,分别为(250±78)、(278±95)及(268±89)ng/ml。急性肝炎(AH)及脂肪肝(FL)的Ⅳ型胶原无明显变化。肝组织纤维程度与Ⅳ型胶原的血清水平也有一定关系,S2期有所提高,以S3 ̄S4期为最高。Ⅳ型胶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估价肝硬化大鼠的小肠转运时间,确定最有效的参数.方法同批在同样条件饲养的正常SD大鼠30只,分为3即即阿托品组、西沙比利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20只大鼠用于肝硬化模型制作,肝硬化模型采用CCl4皮下诱导,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小肠转运时间测定用含有2μCi51Cr的磷酸缓冲液1 ml经导管在十二指肠直接灌注,并采用下列参数评价(1)放射性在小肠中的分布;(2)最远端的放射性;(3)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结果阿托品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大鼠组的放射性物质大多潴留在第一区域.阿托品组最为明显.西沙比利组在30′时放射性物质集中在第3区域,在60′时推进到第4区域.60′最远端的放射性物质推进较30′时明显.30′及60'时正常大鼠及西沙比利组大鼠的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大鼠及阿托品组,西沙比利组大鼠30′时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但60′时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所用3个参数所得的转运时间不完全一致,以远端放射性参数最差,最不敏感,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的相关性最好.肝硬化存在着小肠转运障碍.应用51Cr时30′完全能够满足对肝硬化小肠动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Toll样受体4(TLR4) mRNA的表达、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探索TLR4 mRNA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及TNF-α的关系.方法:抽取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RT-PCR半定量分析TLR4 mRNA水平;同时用鲎试剂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和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050±0.020 EUmL-1和0.107±0.080 EUmL-1(P<0.05),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282 pgmL-1±0.249 pgmL-1和2.076±0.358 pgmL-1(P<0.05),后者均明显升高,而且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内毒素水平升高越明显;肝硬化患者PMBCs中TLR4 mRNA的表达(0.900±0.263)与正常对照(0.923±0.46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尤其主要是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PMBC的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无变化,这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内毒素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药物性肝病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60岁的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药物性肝病潜伏期为10d~1年。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药(43.3%)、非甾体类消炎药(10.0%)、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0.0%)。主要症状包括:纳差(60.0%)、黄疸(56.7%)、乏力(53.3%)。临床分型为:肝脏检查异常3.3%;肝损伤96.7%,其中包括肝细胞损伤型33.3%、胆汁淤积型40.0%、混合型23.3%。老年组潜伏期≤4周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纳差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认识,重视中草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