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婕 《中原医刊》2007,34(17):69-7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至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后期再狭窄主要机制是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和收缩性血管重塑引起再狭窄。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首次和多次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从1994年8月到1998年8月,共对57例老年患者(60~75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包括13例(22.8%)二尖瓣行“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和6例(10.5%)二尖瓣膜再狭窄行“双径闭式分离术”后再-再狭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4例(7.01%)其中有1例再狭窄和2例再-再狭窄患者。随访3个月到4年,晚期死亡4例,3例(5.8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吴迅汪家瑞全世界每年约有80万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达90%以上。但术后3~6个月约有25%~35%的患者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的定义是:PTCA后在原位直径减少≥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0年47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复查DSA时检测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比分析动脉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术后6~12个月复查DSA显示,21例(44.7%)患者出现了再狭窄,其中13例再狭窄率<50%,8例再狭窄率≥50%,26例患者未发现血管明显再狭窄。再狭窄组术前及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后6~12个月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术前及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血清Cys-C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再狭窄有关,并可能成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报道80例二尖瓣狭窄经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再窄构成比为:术后2 ̄5年占25.0%, ̄10年占42.5%, ̄15年占20.0%, ̄24年占12.5%。当出现症状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行右经/双径二尖瓣分离术36例,二尖瓣替换术44例,手术效果良好。文中结合病例及有关文献,对再狭窄原因、术式选择、操作技术及中心肌保护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左前降支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即刻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2月~2005年3月在本院造影证实连续LAD单支病变患者94例,共107处病变,按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分析患者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成功率,并行随访。结果:94例患者中,29例置入PES,6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手术成功率100%。病变弥漫性30例(31.9%),位于近段52例(55.3%),中段12例(12.8%)。全部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并行造影复查。PES组术后6个月时造影复查2例(6,9%)发生再狭窄;BMS组1例1个月内因急性前壁心梗死亡,6个月时造影复查21例(32.3%)发生再狭窄。结论:P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LAD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心源性猝死及非Q波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与置入BMS者相似,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再狭窄需冠脉搭桥率也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与文献报道冠脉搭桥术相近。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乐 《医学综述》1999,5(12):565-566
<正>虽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tasty,PTCA)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2%~10%的患者会发生急性再闭塞,且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30%~45%。1987年Sigwart等首次报道了冠脉内支架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再闭塞,降低再狭窄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最近BENSTENT-I和STRESS试验却表明,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分别达到22%~31.6%。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是临床较常见的畸形之一,约占耳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耳聋者的半数以上,在出生婴儿的发生率为1/(10000-20000)临床以手术造人工外耳道的方法来治疗;耳道再狭窄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Shih等报道耳道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3%~60%。如何有效防治术后再狭窄,甚为关键。我科采用早期外耳道支撑方法对术后再狭窄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毅 《医学综述》2000,6(12):567-568
<正>自从1977年瑞士科学家Gruentzig率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成功以来,PTCA被广泛接受,迅速推广,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但是其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生率高达30%~40%,需要进行再次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对PTCA术后可能发展成为再狭窄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报有重要的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笔者医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置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置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0.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置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结论 支架置人数量和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狭窄病变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及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为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根据病变的不同,支架术后仍有12%~58%的再狭窄发生率,增加了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置人术后再狭窄主要是由于内膜过度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肝素膜支架对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其对远期再狭窄的影响,对28 例病人的32 个靶病变置入肝素膜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100 % ,术后无1 例急性/ 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 ~24 月,5 例复发心绞痛(17 .9 % ) ,3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再狭窄,无死亡病例。结果提示:肝素膜支架对于防止急性/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有效的,但不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药物涂层球囊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康  葛均波 《疑难病杂志》2008,7(3):129-130
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35%不等,植入裸金属支架发生率较高,而植入药物支架也有一定发生率。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手段主要有3种:(1)单纯球囊扩张,由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39%~67%)而限制了其使用;(2)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进口Coroflex Please紫杉醇支架治疗冠心病的近中期安全性与有效性,并与国产BuMA雷帕霉素支架比较.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6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33例接受进口Coroflex Please紫杉醇支架治疗,于病变血管43处置入63枚进口Coroflex Please紫杉醇支架;33例接受雷帕霉素支架治疗,于病变血管42处置入69枚国产BuMA雷帕霉素支架.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有无胸痛复发、心电图异常改变、重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等.结果 进口Coroflex Please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8例(24.2%)发生再狭窄;国产BuMA雷帕霉素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2例(6.1%)常规复查时发现再狭窄.两种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支架在冠心病近中期治疗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近期疗效,但支架内再狭窄率进口Coroflex Please支架高于国产BuMA雷帕霉素支架.  相似文献   

16.
冠脉内放射治疗预防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即刻成功率大于90%,其病死率小于1%。但是术后3~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许多种技术(如旋切、激光、血管内支架等)和药物(如阿斯匹林、抗凝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鱼油、Ⅱb/Ⅲa受体阻滞剂、)都用来预防再狭窄。目前只有支架使PTCA术后的再狭窄率降  相似文献   

17.
涤纶补片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常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防治颅外颈动脉硬化生度狭窄致缺血性脑中风的标准方法,如何预防术后颈动态再狭窄的发生是该手术的关键。本拟对术中常规应用Hema Carotid涤纶补片对内膜剥脱后颈动脉行成形关闭作一些探讨。方法:将58例德国患行标准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作一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患死亡率及中风率是0%,术后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患人数是2例(3.45%),但未发现急性颈动脉闭塞,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是2例(3.45%)。结论:术中常规应用涤纶补片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成功防止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关键步骤,对于国内开展该手术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陆平  盛净 《医学综述》2004,10(7):387-38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是术后25%~50%发生再狭窄制约其发展。近年来随着PTCA术后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明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已应用于再狭窄预防,本文就eNOS与PTCA术后再狭窄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球囊食道扩张法介入治疗食道癌手术后吻合口再狭窄的疗效及近期观察.方法应用二尖瓣成形球囊食道扩张法在X线监视下治疗16例食道癌手术后吻合口再狭窄,每次间隔2~3d,3次1疗程,16例患者共行69次扩张,平均每例3次以上.随访6mo,观察吞咽通畅维持时间及食道吻合口直径变化.结果16例患者行1疗程扩张术后梗阻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无1例食管撕裂及穿孔.6mo内随诊,9例保持通畅,4例2~3疗程扩张术后保持通畅,2例扩张术疗效欠佳行吻合口支架置入后好转.结论二尖瓣成形球囊食道扩张术介入治疗食道癌手术后再狭窄经济、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可反复扩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