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族聚集性疫情传播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COVID-19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传播链,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 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发现4例普通型、1例危重症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危重症病例最终死亡。首例病例A于2020年1月31日发病,其他病例在首例病例发病后的1~13 d内发病,病例B、C和D、E分别为二、三、四代病例。 结论 家族聚集性疫情是COVID-19的防控重点,及早发现传染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隔离,防止传播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床旁血液净化进行管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防止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方法:将血液透析机搬至患者床旁进行治疗。结果:42例患者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机器运行良好,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结论:加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环节控制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RT-PCR检测不同部位采集的核酸标本及其它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外周血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例CRP升高,3例有ESR加快;总共采集107份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其中咽拭子25份,阳性率44.0%(11/25),鼻拭子35份,阳性率25.7%(9/35),粪便(肛拭子)31份,阳性率77.4%(25/31),16份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至2月27日对3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出院2周或更长时间粪便SARS-CoV-2核酸仍阳性。结论 监测新冠肺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及时判断,新冠肺炎的确诊鼻咽肛拭子组合送检是较好的策略,病毒有持续经粪便排泄现象,需对出院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和追踪随访,以避免粪-口及接触传播的风险和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惠州市一起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积累经验。方法 对该起疫情所有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液标本,对一般接触者采集咽试子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和胶体金法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本起疫情共有1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可能是具有武汉居住史的无症状感染者C,并较大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染给无症状感染者B,由B传染给确诊病例A,但不排除由C先后传染给B和A; A是该起疫情的指示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COV-2核酸检测以及血液标本IgM、IgG检测判定,本疫情为一起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导致本地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 家庭聚集性疫情以密切接触方式传播为主,加强对家庭的个人卫生防护宣传;家庭聚集性疫情中如果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传染具有一定隐蔽性,是社区扩散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特别是对无症状感染者儿童应重视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7.
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田林县人民医院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CT变化、临床表现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COVID-19防控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30日在田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诊疗经过和流行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伴少许咳痰,入院以“呼吸道感染”收治,CT显示磨玻璃影,病灶进行性增大,通过对不同日期肺部CT对比高度怀疑新冠疑似病例,进而对患者隔离治疗并取样送检,该患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长期居住田林县定安镇,其本人及家属均无武汉等旅居史;患者发病前同其妻一直经营一家早餐店。经大数据手段对患者潜伏期内到其经营粉店用餐的可疑人员逐一排查发现,2020年1月20日上午来自湖北省黄石市卢某某(卢某某为黄石市确诊病例)在患者经营的粉店用早餐,用餐人员一般情况下均通过递粉小窗口与患者面对面有近距离短暂交流对话。结论 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肺部CT病灶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普通型特征。该患者感染途径是通过自疫区的当地短暂旅居者(感染源)发病前(潜伏期后期)近距离空气飞沫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9.
医院隔离病区作为突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诊疗场所,是提高疫情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这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作为新发的传染性极强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规范、严格的隔离病区建设与管理是其防治的关键。随着COVID-19疫情的进展,郑州人民医院从后备医院立即启动成为患者定点医院。医院快速完成隔离病区建立、人力资源调配、感染控制等各项工作,快速完成功能转换,统筹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稳定,全体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初步成绩,防控经验值得大型综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OVID-19和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18号硅胶胃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处理患者的粪便排泄物。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64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48人。收集医护团队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每2周检测1次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结果:患者,女性,78岁,以"腹泻、咳嗽、咳痰15 d,胸闷、气短10 d,发热1 d"入院。COVID-19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治疗中应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收集粪便排泄物,医护人员平均操作时间由原来的20 min减少为10 min,患者肛周皮肤潮红消退,未发生失禁性皮炎(IAD)。患者治愈,但因其他基础性疾病仍留院治疗。医护人员64人的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医护人员无感染。结论: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的稳定性更好,可有效预防IAD以及COVID-19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境外旅客医学观察隔离区感控管理,不断提高感控预防措施达标率,以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方法 2020年3月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境外疫情开始暴发蔓延,作为境外旅客定点筛查医院,为防止境外输入病例造成医院感染,科室开展“提高境外旅客医学观察隔离区工作人员感控预防措施达标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合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等确定4项对策实施方案。结果 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境外旅客医学观察隔离区工作人员感控预防措施达标率,实施后工作人员感控预防措施达标率由原来的45.08%提升至91.54%,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标率为84.43%,进步率为108.8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境外旅客医学观察隔离区工作人员感控预防措施达标率,从而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新冠肺炎病区医务和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结果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后,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穿脱防护用品步骤、护目镜穿戴、口罩穿戴、医疗废物处理和物表消毒合格率等方面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能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对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茜  高世同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59-963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和所实行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新冠病毒疫情下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深圳市疟疾疫情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共报告104例疟疾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97.1%由非洲输入;以恶性疟为主,占8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段占发病人数的81.7%;患者以境外务工人员居多,占59.6%。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8月最多13例,其次是9月12例。2017—2021年共布放诱蚊灯709台,共捕获蚊子3 523只,平均蚊密度为2.60只/灯·夜,未发现有按蚊,优势蚊种均为致倦库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从完善多部门合作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强筛查与监测、人员培训、蚊媒控制、物资保障等几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转运、早隔离和早治疗。结论 深圳市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全面实施一系列防控输入性疟疾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现了及时识别发现病例并有效救治,阻止了疟疾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防止疟疾疫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证实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口腔颌面外科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需与患者头面部近距离接触,并且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感染暴露风险较大,病房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应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各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诊疗工作。我们从患者收治、病房感染防控、物资管理、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疫情期间相关防控措施,为做好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管理、防控疫情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区感染控制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讨论。通过密切围绕传染病流行的3个核心环节,严格遵循普遍预防原则,对包括病区设置、人员管理、消毒管理、防护管理、诊疗路径、标本、物品复消及垃圾清运等进行系统管理;对重点患者及其周边环境、诊疗环境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采样监测,摸排沾染路径,指导防控。任务期间,系统化、精细化病区感染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交叉感染,在保障COVID-19患者有效、安全救治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也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时的病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就医诊疗。奥密克戎毒株现已成为主要流行株,由于其传播力更强,且早期多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极易造成人群中大面积播散,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3月以来,上海地区发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大流行,为解决患者住院就诊需求,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控制院内感染,某大型三甲医院创新性开设院内集中过渡病房,病房运行期间,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极大缓解专科病房压力,且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现将我院开展集中过渡病房的筹备、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为公立医院在疫情下开展该项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度情况,了解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意识,为后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对589名来自韶关学院医学院的在校医学生通过微信联合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的方式采用自制的问卷“关于对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的认知程度(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知晓度现况调查。对新型冠状病毒基本认知问题答案进行赋分后,采用t检验来比较不同性别的基本认知情况。结果 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晓度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且没有性别差异。对于少出门、戴口罩是有效防控措施的同意率高达100%和97.79%,并且绝大多数(87.93%)学生主动学习正确戴口罩的方法。结论 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意识较好,政府及学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持续,武汉市各大医院投入主要力量抗击疫情,加上患者间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风险,非COVID-19患者的救治受到挑战。根据COVID-19的特性,我院针对性地设立了过渡病区,强制执行COVID-19筛查排除程序,科学制定、顺畅运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和流程,使非COVID-19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确保了医疗安全及护理质量,有效避免了COVID-19在医院非隔离区的传播,在疫情暴发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