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中药干预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探讨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病毒,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两组同等条件的患者,采用50%三氯醋酸烧灼治疗,清除可见病灶后,给予中药与空白对照.结果中药组有效率98.3%,远期复发率5.4%,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干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清除病毒,降低复发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温与细菌脂多糖复合应激大鼠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高温与细菌脂多糖复合应激大鼠生命体征与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细菌脂多糖组(L组)、高温细菌脂多糖组(HL组)。持续监测动物肛温(T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动脉血气的动态变化。结果(1)HL组Tr上升到43.04℃±0.11℃,HR加快到(660±42)次min,MAP下降到(49.0±3.5)mmHg。HL组Tr、HR、MAP与L组[分别为35.00℃±0.21℃、(408±27)次min、(97.2±2.3)mmH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组HR、MAP与H组[分别为(576±33)次min、(67.2±4.8)mmHg]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2)HL组PaO2、HCO-3、PaCO2于致伤40min时即出现明显下降,致伤120min时分别为(11.59±1.11)kPa、(10.42±1.06)mmolL、(2.82±0.81)kPa。结论高温与细菌内毒素复合应激能够促发与加重生命体征、动脉血气的改变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oll样受体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组(均按60 mg/kg连续5 d腹腔注射),常温组在干球温度25℃±0.5℃、相对湿度43%±5%的条件下暴露2 h,其他组在干球温度35℃±0.5℃、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热暴露,观察不同时间点(1、2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LR 4 mRNA的表达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常温组CD14和TLR 4 mRNA表达分别为0.34%±0.047%和0.31%±0.062%;高温1 h组分别为0.53%±0.085%和0.45%±0.049%,与常温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2 h时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1 h组CD14和TLR4表达升高,但在2h时有轻度下降;青蒿琥酯1 h组CD14和TLR4的表达则分别为0.26%±0.051%和0.25%±0.084%,并在2 h有轻微的下降。各组TNF-α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与CD14、TLR 4变化基本一致的趋势。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降低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上CD14和TLR 4的表达,减少TNF-α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蒿琥酯拮抗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暑是环境高温和/或剧烈体力活动时,因热的作用而引起的一组急性热致疾病.预防和控制中暑及其并发症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中暑内毒素血症就是其中要克服的难题。青蒿琥酯是近来发现具有抗外源性内毒索血症的新药物,但其在中暑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讨阶段。本通过建立中暑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某医院老年病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5年老年病科17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病科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为主,占34.7%;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分别占27.1%、15.3%、14.7%和5.9%。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90%,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8.3%,CR-AB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70%,MRSA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 老年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球温度 (4 2± 0 . 5 )℃、湿球温度 (3 5± 0. 5 )℃、相对湿度 60 %± 5 %的条件下建立中暑模型 ,应用热毒平、地塞米松等药物 ,观察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存活时间、 3h死亡率。结果热毒平组比地塞米松组、西黄芪胶组和高温中暑组动物的肛温上升速率慢 ,分别为 0 . 0 2 3℃ /min、 0 . 0 48℃ /min、 0. 0 3 0℃ /min、 0 . 0 43℃ /min (P <0 . 0 5 ) ;较其他三组动物的存活时间长 ,分别为 198 88min、 113 88min、 164 63min、 12 5 63min (P <0. 0 5 ) ;比其他三组动物的3h死亡率低 ,分别为 2 5 %、 10 0 %、 75 %、 75 % (P <0. 0 5 )。提示热毒平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运用口服汤药,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30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诊断思路及治疗措施.方法 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5例患者均为县级以下城镇或农村居民,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醋酸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1例因受凉起病,其余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时间分别为术后5、7、7、9和14个月.入院时,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畏寒、乏力及头痛等中毒症状;3例有鼻塞和咽部充血等呼吸系统表现;1例血压较原基础血压升高,1例相对缓脉.3例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其中1例伴有肉眼血尿,移植肾区肿胀、压痛及血压上升.仅1例肥达试验(恢复期)甲型副伤寒抗体呈阳性.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均以急性胃肠炎或MMF不良反应治疗,疗效欠佳.5例患者均经血培养确诊后,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治疗7~10 d后,5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后好转;3例患者血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浓度出现较大波动及移植肾功能下降等免疫抑制剂中毒症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症状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其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冯莉苹  邓辉  谭庆  饶清风 《护理研究》2013,27(13):1260-1261
分析我校在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平台下护理兼职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护理兼职教师培养和管理方面的建议与思考,以期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护理兼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联用五酯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该中心施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并采用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醋酸泼尼松(Pred)为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病例纳入治疗组,术后以FK506联合五酯片口服,另随机选取免疫抑制方案相同患者作为对照。随访期满1年后比较两组间FK506用量、移植肾功能、肝功能(ALT)、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AR及肺部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每日FK506用量自服用五酯片1月后开始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服用FK506剂量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复查FK506血药浓度、移植肾功能、肝功能损害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1年以内,五酯片的应用在FK506用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使治疗组取得了与对照组相同的移植效果,肾移植术后联用五酯片有望成为安全、有效的途径来减少社会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