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38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BM-MVD)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0.39 ±8.49)/ hpf]明显高于对照组[(8.97±3.49)/hpf](P<0.01);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与白血病病情正相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表达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M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缓解组骨髓MVD及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未缓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Ⅲ期MM患者MVD及VEGF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1).MM患者中MVD及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1).结论:血管新生与M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骨髓MVD及VEGF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体内瘤负荷及短期疗效,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而探讨VEGF对APL发病机制的作用和预后价值.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测定了22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同时以15例健康成人作对照,观察其与APL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22例APL患者中,14例初发未治患者的血清VEGF平均水平(82.93±23.8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34±5.87)pg/mL(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VEGF平均水平(20.00±4.38)PS/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72.13 4-23.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初治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21,P<0.01),与年龄、性别、APL亚型、近期疗效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 ①APL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可能主要来自白血病细胞.反映APL患者体内肿瘤负荷,与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有关;②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芳  许多荣 《华夏医学》2007,20(2):194-19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plastic sydrome,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了17例MDS亚型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患者初诊时、转化白血病后及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17例初诊MDS-RAEB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转化白血病后其水平进一步增高(P〈0.05),9例患者经治疗取得缓解后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MDS-RAEB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病情进展、近期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血清HGF和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SIA)动态检测并分析患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水平.结果 ①ANL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L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③ANLL患者C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N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GF,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HGF水平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染色骨髓活检标本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预后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的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以MDS/骨髓增生症MPD和RAEB—t亚型为最明显;S—VEGF和MVD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密切相关。结论MDS患者骨髓基质存在显著的血管新生,其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高,S—VEGF和MVD增高反应疾病处于进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邵珊  李桂英  周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56-158,161
目的:检测初诊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的表达对AML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40例AML初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12例对照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初发和未缓解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CR)AML组(P<0.01);初治组AML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未缓解患者血清VEGF含量又明显上升,与C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未治AML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同时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与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EPCs数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骨髓活检样本微血管密度(MVD),以良性血液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 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108.36±15.43)个/μL较对照组(16.10±5.26)个/μL显著升高(P<0.01).AL患者骨髓MVD为(19.31±2.29)/400倍视野)较对照组(7.70±1.64)/400倍视野,显著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与骨髓MVD呈正线性相关r=0.963,P<0.01.结论内皮祖细胞在AL骨髓血管新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AL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因子(VEGF)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组)行m RS评分,根据m RS评分,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38)和预后不良亚组(n=29),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VEGF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175.25±26.62)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97.65±15.59)ng/m L](P0.01)。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SHH水平[(194.11±32.74)ng/m 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154.93±20.43)ng/m L](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且VEGF水平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2 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KDR、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 ,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 ,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 ;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 ;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 (P<0 .0 5 ) ,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 ,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 ,VEGF 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技术 ,对 4 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及 10例正常对照骨髓中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骨髓中VEGF的阳性率为 5 2 .4 % (2 2 / 4 2 )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MVD及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多发性骨髓瘤Ⅲ期患者骨髓中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 (P <0 .0 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MVD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血管新生及其正性调节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初诊的MM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骨髓活检,制成塑料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骨髓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例初诊MM患者骨髓中MVD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VEGF和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MM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MM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VEGF的分泌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M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初诊ALL患儿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CD105、VEGF及其受体Flt-1水平。结果:初诊ALL患儿血清VEGF及Flt-1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CD1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组ALL患儿CD105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CD105水平与患儿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及免疫分型有无髓系抗原表达等因素无关,染色体核型正常与异常组间也无显著差异,但在有不同的肝脾淋巴结等髓外浸润表现及不同的早期治疗反应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ALL患儿VEGF及Fl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浆CD105水平有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辅助热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凶子(VEGF)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新辅助热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MVD的变化,检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热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VD明显下降[(47.4±13.3)个/HP vs (81.7 ±17.6)个/HP,P<0.05];新辅助热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及对照组相比,MVD下降更明显[(26.8±5.9)个/HP vs (47.4±13.3)个/HP及(81.7±17.6)个/HP,P<0.05].与对照组相比,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热化疗后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降低[(315±154)ng/L vs (156±53)ng/L,P<0.05;(307±156)ng/L vs(140±47)ng/L,P<0.05];新辅助热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后VEGF含量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热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MVD及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新辅助热化疗组较新辅助化疗组MVD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上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3例初诊未治的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枸橼酸钠抗凝的外周血2 ml、肝素抗凝的骨髓3~5 ml,离心后分别抽取血浆、骨髓上清,贮存于-20℃冰箱待用.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血浆中VEGF的表达水平.骨髓上清VEGF对照选取8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无骨髓浸润患者,血浆VEGF对照选取5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初诊未治的AML患者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骨髓上清水平明显高于血浆水平(P<0.05),二者呈正相关(r=0.484,P=0.031).AML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组(n=6)与未缓解组(n=4)血浆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完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骨髓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与缓解组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结论 初诊未治的AML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骨髓上清明显高于血浆,具有诊断价值,可能为AML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但化疗后VEGF的变化不能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NLL)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ANLL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水平,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ANLL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外周血VEGF的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病情呈正相关,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中TGF-β1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期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TGF-β1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组)、缓解患者40例(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复发患者12例(复发组),另同期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初诊组、复发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EnV is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对照10例和2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表达分别为1、5、6和8例;对照组10例中等、较高水平表达分别为7和3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内MVD在40倍镜下为8.50±3.92,较对照组(4.71±1.53)明显增高(P<0.05)。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578,P<0.05)。结论: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分布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 (ER)表达、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用 因子抗体与抗 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乳腺病灶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显微镜下判断 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乳腺癌的 VEGF阳性表达率为 5 1.35 % (38/74 ) ,MVD均值为 (30 .8± 19.4 )个 /2 0 0倍视野 ,而良性乳腺疾病的 VEGF阳性表达率 16 .13% (5 /31) (P<0 .0 0 5 ) ,MVD均值为 (16 .0 9± 7.9)个 /2 0 0倍视野 (P<0 .0 5 ) ;乳腺癌中 ,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 (P<0 .0 5 ) ,VEGF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P<0 .0 5 )。 VEGF和 MVD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 (P<0 .0 5 )。 VEGF和 MVD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乳腺癌的 VEGF和 MVD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VEGF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