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脂肪移植术后血管新生及脂肪成活的影响。方法取乳房切除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制备游离脂肪颗粒。取健康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于裸鼠背部皮下注射1 m L脂肪颗粒+0.3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0.3 m L生理盐水(ECs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组)、1 m L脂肪颗粒+1×10~6个HUVECs+1×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ECs组)。注射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大体观察背部移植区色泽、形状。2、4、8、12周时背部移植区行超声影像学观察,取标本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组织学观察移植脂肪大体结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各组裸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移植后各时间点各组超声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移植脂肪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未见囊肿、钙化、实性占位等异常表现。移植后各时间点,ADSCs组及ADSCs+ECs组移植脂肪体积均高于ECs组及对照组(P0.05);且8、12周时ADSCs组明显高于ADSCs+ECs组(P0.05)。HE染色示移植后各组组织学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但ADSCs组组织重塑速度快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染色示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血管逐渐增加,各时间点ECs组、ADSCs组、ADSCs+ECs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ADSC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ECs组及ADSCs+ECs组(P0.05);8、12周时ADSCs组及ADSCs+ECs组高于ECs组(P0.05),ADSCs组及ADSCs+E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可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且该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断肢保存方法与血管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断肢不同保存方法与断肢血管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用成年标准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I组:干燥实验组;Ⅱ组:75%乙醇实验组;Ⅲ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组又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分为3个实验小组,每组5只。各组动物根据正交设计安排实验。结论 实验证实了(1)断肢保存的最佳方法是干燥、低温(0-4℃)、12h以内;(2)用生理盐水、0-4℃,36h的条件保存断肢与干燥、低温(0-4℃)、12h的条件能获得同样的保存效果,且不造成断肢血管明显的病理改变;(3)保存温度与断肢血管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最大,高温是造成断肢血管组织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SP17)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SP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功能的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研究发现SP17只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有研究检测到SP17只在转移阶段的肿瘤细胞中被检测到;同时体外研究发现,SP17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以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死。结论 SP17具有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的潜能,可能具有促进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未来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其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加速SP17疫苗的研制及其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乳头溢液的超声与纤维乳管镜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头溢液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观察,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与纤维乳管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乳头溢液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优势和不足。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67.86%,纤维乳管镜的诊断正确率为89.29%,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54.55%,纤维乳管镜的诊断正确率为90.91%。结论超声能准确地显示扩张的导管,但对导管内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低于纤维乳管镜,结合纤维乳管镜能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并发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总结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哺乳期感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类似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手术及病理证实了感染的存在和对组织的损害,手术不能将假体完全清除.结论超声是诊断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并发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术前能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术后能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模型。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假手术组(S);②内毒素组(L);③PTX组(P)。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内毒素组血清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心肌组织中ICAM-1、NF-κB蛋白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也明显增强(P<0.01);予PTX干预后,血清TNF-α水平和心肌组织中ICAM-1、NF-κB蛋白水平与内毒素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结论血清TNF-α及心肌组织中ICAM-1、NF-κB参与了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PTX可以下调TNF-α、ICAM-1及NF-κB,表达,减轻内毒素对心肌组织造成的损伤,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7.
乳腺粘液腺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粘液癌的病理学特性和超声声像图表现,解释其病理学特性是超声诊断敏感性低的客观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粘液腺癌56例68个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56例乳腺粘液腺癌中,术前超声检出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98.5%(1/68个包块漏检),但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的敏感性仅33例(59%),漏诊病例23例(41%)。病理学上,乳腺粘液腺癌属于特殊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包块生长缓慢,约半数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甚至假包膜形成,肿瘤富含粘液,质地较软,容易被误诊为富含粘液的纤维腺瘤。结论乳腺粘液癌特殊的病理学特性是超声容易误诊的客观原因,影像学医师在推断引起影像学改变的病因或病理时应该使用较为客观的诊断术语。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手外科成立以来,始终抓住科研工作不放,科室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全科17名护士人人写论文,个个搞科研,三年来该科护理组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达沃斯吗?你也许会说,哦,那个瑞士小城,因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天下。可是你知道吗?达沃斯很早就名冠欧洲,不是因为经济论坛,而是因为在有效的抗结核药发明之前,达沃斯因其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清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用各种方法采取肺活体组织检查以助诊,阳性率为50%~100%。我们曾用16号腰穿针及多孔穿刺针作经皮穿刺活检104例,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分别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粟粒型结核、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或长期肺影待查。所有病例均经过支气管镜检,痰瘤细胞、痰结核菌检查而无阳性所见。104例中病史可靠待诊半年以上者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