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10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190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836篇
内科学   406篇
皮肤病学   545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3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66篇
综合类   1780篇
预防医学   679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757篇
  1篇
中国医学   730篇
肿瘤学   13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抗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荧光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初步应用于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的病毒灭活验证。 方法  以SEOV L-99株灭活病毒原液为免疫原,采用小鼠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SEOV特异性单抗杂交瘤;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单抗腹水,蛋白A亲和层析纯化单抗,并以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单抗效价和相对亲和力;纯化单抗采用搅拌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并分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与小鼠脑内接种法对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进行病毒灭活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4株特异性抗SEOV L-99株杂交瘤1D5、2E3、3A4及5B7。蛋白质印迹法鉴定4株单抗均与SEOV L-99株核衣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为3.13×10-8~ 1.25×10-7;相对亲和力顺序为1D5>3A4>2E3>5B7;纯化抗体纯度>95%;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1D5株单抗的结合比率为3.4;直接免疫荧光法与小鼠脑内接种法检测盲传3代的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原液,病毒灭活验证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筛选到高效价特异性抗SEOV单抗,并制备成荧光单抗,可用于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中的病毒灭活验证。  相似文献   
2.
3.
背景 近年来抑郁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而人体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心理特征的研究则更少。目的 了解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及认知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宁夏“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流调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对照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的评定与粪便的收集;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探讨情绪调节策略、抑郁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吸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以97%的相似性将所有样本的有效序列聚类为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所得稀释曲线趋向平坦,说明测序数据量合理。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P<0.05);在属水平,抑郁症组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菌属减少,而Klebsiella、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菌属增多(P<0.05)。LEfSe分析显示,抑郁症组肠道菌群中主要以拟杆菌、产碱菌科(Alcaligenaceae),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Β-变形菌纲、Erysipelotrichaceae、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为主;对照组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Subdoligranulum、乳酸杆菌等有益菌为优势菌。抑郁症组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CERQ分量表中自我责难得分与Enterobacter菌属呈正相关,与Odoribacter、Alistipes菌属呈负相关(P<0.05);沉思分量表得分与Subdoligranul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Odoribac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分量表得分与Weissella菌属呈正相关(P<0.05);灾难化分量表得分与Dialis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抑郁严重程度与拟杆菌门及Flavonifractor菌属呈正相关(P<0.05),与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Coprococcus、Dialister、Odoribacter、Faecalibacterium、Butyricimonas菌属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肠道菌群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及丁酸盐产生菌、益生菌的减少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SWOT理论分析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医院开展在线教学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在综合性大学附属某医院开展临床医学课程在线教学,具有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但也存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特殊性、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师身份特殊性、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的软硬件特殊性等劣势;为医院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发挥课程思政在教学阵地的主作用、营造主动型学习生态圈提供了发展基础;也对未来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空间变革提出了挑战。基于此,提出推进医院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筑构适应于医院管理环境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基于智慧教学空间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多学科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等措施,以推进医院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促进“新医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制备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P179抗原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混合乳化剂添加量、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将重组HEV P179抗原吸附在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表面,制备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测定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与同剂量含弗氏佐剂的重组HEV P179免疫制剂对比。结果 经正交试验确定乳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混合乳化剂体积分数2%,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73 μm(分布范围3.90~9.10 μm,方差1.78 μm),形态较为均一,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双层球体及内部疏松多孔的微球结构特点相符。用此条件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混悬制剂,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为90.64%。免疫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皮下多点免疫试验中微球制剂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了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且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为其在新型实验动物超敏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免疫紊乱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205例,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不伴AGI组(N-AGI组);AGI组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AGI组(L-AGI组)与重度AGI组(S-AGI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于伤后1、7、14 d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免疫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79.5%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AGI(163/205例)。与N-AGI组患者相比,AGI组在伤后1 d总T淋巴细胞(Tc)、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率;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h/Ts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14 d的IL-8与IL-10水平,Ts、Th/Ts及Treg比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AGI组患者相比,S-AGI组在伤后1 d的Tc、Th比率,IL-6与TNF-α水平;7 d和14 d的Ts、Th/Ts与Treg比率,IL-8与IL-10水平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 7 d( OR=2.018,95% CI:1.105~5.364, P=0.013)、Treg 14 d( OR=3.612,95% CI:1.375~8.476, P=0.006)、IL-6 7 d( OR=1.824,95% CI:1.011 ~5.835, P=0.024)、IL-10 14 d( OR=2.847,95% CI:1.241~6.216, P=0.014)、TNF-α 7 d( OR=1.754,95% CI:1.215~5.441, P=0.018)是严重多发伤后伴发AGI的高危因素。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机体免疫紊乱易诱发AGI,且伴发AGI将导致伤后免疫紊乱的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7例Alstr?m综合征患者的ALMS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7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应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及致病性分析。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7例患儿中检出12个ALMS1变异位点,分别是c.5418delC(p.Tyr1807Thrfs*23)、c.10549C>T(p.Gln3517*)、c.9145dupC(p.Thr3049Asnfs*12)、c.10819C>T(p.Arg3607*)、c.5701_5704delGAGA(p.Glu1901Argfs*18)、c.9154_9155delCT(p.Cys3053Serfs*9)、c.9460delG(p.Val3154*)、c.9379C>T(p.Gln3127*)、c.12115C>T(p.Gln4039*)、c.1468dupA(p.Thr490Asnfs*15)、c.10825C>T(p.Arg3609*)和c.3902C>A(p.Ser1301*);其中7个为无义变异,5个为移码变异;c.9154_9155delCT、c.9460delG、c.9379C>T和c.1468dupA是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9379C>T和c.12115C>T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其余10个变异均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3+PP4)。结论ALMS1基因变异为这7例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ALMS1变异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