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兔颈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损伤建立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从术前3天开始各治疗组予相应剂量冠心合剂灌胃给药,分别于2、4、6周处死动物,取手术侧颈动脉标本观察血管形态并计算内膜和中膜厚度比(I/M)、内膜和中膜面积比(SI/SM)。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内膜增生、管腔狭窄较模型组减轻,I/M、SI/SM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合剂大剂量组6周的I/M、SI/SM值最低。结论:冠心合剂具有抑制PTCA术后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通络方对球囊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通络方对球囊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S)兔动脉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并加以球囊损伤的兔AS模型,实验结束后测量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指数,并观察动脉内膜病理学变化。结果:①术后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血管腔狭窄;冠心通络组以上改变较同期模型组显著减轻。②模型组内膜增生面积和内膜增生指数均显著高于冠心通络组。结论:冠心通络方能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防止血管狭窄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栓口服液和补阳还五汤对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白鼠颈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侧肢循环的实验,比较了消栓口服液和补阳还五汤对抗大白鼠血栓形成作用。结果表明:二者作用是显著的(P〈0.01),但补阳还五汤作用好于消栓口服液(P〈0.01)。  相似文献   

4.
祛瘀消斑胶囊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23只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2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24周末在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两周后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斑块破裂。于12周末和26周末分别进行血脂和血管内超声检测,并和病理及电镜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实验兔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或P〈0.01);中药组实验兔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和管腔面积狭窄百分率较造模后显著降低(P〈0.05或P〈0.01);造模后、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实验兔形态学检查有明显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明显增加易损斑块的稳定性,血管内超声技术是定性和定量判断斑块易损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静脉桥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过程中用黄芩苷(中药组)进行干预,同期用西药非诺贝特(西药组)进行对照干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检测静脉桥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中药中、高剂量预防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能有效降低TNF—α、IL-6的含量(P〈0.05);中药预防各组,中药中、高剂量治疗组与西药预防、治疗组比较,静脉桥内膜增生厚度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黄芩苷给药浓度越高,上述作用越明显。结论:黄芩苷具有减缓静脉桥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对于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腔粘连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2月―2021年2月,病例数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5.18±0.87)mm、PI(0.96±0.21)、RI(0.59±0.09),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17±0.84)mm、PI(0.98±0.15)、RI(0.61±0.10)];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I和RI指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I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6.68±1.02)mm、PI(0.86±0.02)、RI(0.5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异汤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前应用对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初步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给予中药消异汤治疗3个月。其中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VD。随访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及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内异灶MVD比较,(观察组16.36±3.43,对照组29.85±2.24)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异汤能明显减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灶的血管生成,中药术前预处理能有利于术中异位症灶的切净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随机分为消栓肠溶胶囊组30例和阿司匹林组30例,另选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AF含量的变化。结果: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清PAF含量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分别为(28.05±7.40)ng/mL和(27.51±7.61)ng/mL,经治疗后分别为(8.67±3.93)ng/mL和(11.36±3.03)ng/mL,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后其降低PAF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拜阿司匹林(P<0.01)。结论:临床抗栓治疗均可明显降低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血清PAF含量,而消栓肠溶胶囊组下降更为明显,体现了中药复方消栓肠溶胶囊多途径、多靶点降低患者血清PAF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月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外用中药制剂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中药制剂对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光镜下见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降低胶原纤维的含量。结论:中药制剂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对大鼠骨折后骨痂形成和改建的影响。方法:将60只3月龄 SD 雌性大鼠制成左侧胫骨骨折模型,并以克氏针固定。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超微组、散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自术后第1天开始,超微组和散剂组大鼠分别采用中药外敷超微粉体和中药外敷散剂外敷骨折部位,每天2次,共28 d,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7 d、14 d、21 d 和28 d 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左侧胫骨分别进行 X 线、组织学及 Micro-CT 检查。结果:①X 线检查结果。超微组和散剂组术后28 d 时骨折处外骨痂密度增加,骨折线模糊,均接近愈合,其中超微组大鼠骨折处外骨痂更致密;对照组术后28 d 时仍可看到骨折线。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7 d 骨折处主要为纤维骨痂,3组无明显差别;术后14 d 和21 d 时,软骨骨痂开始取代纤维性骨痂;术后28 d 时软骨骨痂周围不断有原始骨小梁出现,骨折断端表面出现破骨细胞,原始骨小梁不断改建成为成熟骨小梁,其中以超微组骨小梁最多。③Micro-CT 检查结果。术后7 d 时 Micro-CT 检查,3组均未见到明显骨痂。术后14 d 时3组大鼠骨折部位骨痂体积和骨痂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2±2.3)mm^3,(16.4±1.7)mm^3,(14.4±1.3)mm^3,F =13.286, p =0.001;(184.6±9.3)mg·m^﹣3,(162.8±5.7)mg·m^﹣3,(148.2±6.8)mg·m^﹣3,F =30.649,p =0.001];超微组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散剂组和对照组(p =0.000,p =0.000;p =0.000,p =0.000),散剂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01,p =0.001)。术后21 d 时3组大鼠骨折部位骨痂体积和骨痂密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6±3.6)mm^3,(21.2±0.8) mm^3,(17.6±1.8)mm^3,F =41.517,p =0.000;(248.2±16.0)mg·m^﹣3,(222.6±7.8)mg·m^﹣3,(197.8±9.0)mg·m^﹣3,F =23  相似文献   

11.
水蛭和丹参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2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TA)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方法:将60支髂动脉(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支髂动脉):水蛭组、丹参组和对照组,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并进行TA后,水蛭组每天饲喂2g水蛭粉和普通饲料,丹参组每天饲喂2g丹参粉和普通饲料,对照组每天只饲喂普通饲料,30天后,进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水蛭组髂动脉内膜厚度(40.1±9.8μm)显著小于丹参组(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经皮控内冠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消长机制。方法:仿PTCA术后再狭窄的新西兰兔模型28只,以原位引物标记法测动脉内皮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基因表达,分析再狭窄消长机理。结果: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7天,手术部位动脉内皮的SOD-1基因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PDGFRmRNA的表达则减弱,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作用。方法复制内毒素性发热家免模型,观察NRQ对家免体温的影响,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结果NRQ+内毒素组的△T[(0.69±0.07)℃]、TRI2(4.85±0.57)、ET[(197.96±39.11)ng/L]和TXB2[(177.35±77.30)ng/L]的含量以及PAI[(0.84±0.01)AU/ml]的活性明显低于内毒素组的△T[(1.31±0.13)℃]、TRI2(8.44±0.98)、ET[(250.80±40.99)ng/L]和TXB2[(279.64±83.74)ng/L]的含量以及PAI[(0.86±0.01)AU/ml]的活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6-keto-PGF1α[(986.70±327.36)ng/L]的含量和t-PA[(0.25±0.02)IU/ml]的活性明显高于内毒素组6-keto-PGF1α[(507.81±170.01)ng/L]的含量和t-PA[(0.21±0.02)IU/ml]的活性,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NRQ可能通过改善发热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起到扩张血管,加快体表散热,从而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解热效应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芎芍胶囊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4Fogarty导管剥脱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继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兔节段性AS模型。术后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3天组、2周组、6周组,单纯内皮损伤组,普罗布考组,芎芍胶囊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内皮损伤组外均予高脂饲料喂养,对腹主动脉病变最明显处标本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并进行内膜增殖与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随时间延长,动脉内膜逐渐增厚,模型6周组与模型2周组及内皮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芎芍胶囊大剂量与普罗布考组可明显减少内膜最大厚度(MIT)及内膜面积(IA),与模型6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内膜增厚,动脉出现早期代偿性扩张,模型2周组内弹力膜围绕面积(IELa)、外弹力膜围绕面积(EELa)及管腔最小直径(MLD)、管腔面积(LA)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至模型6周时,随内膜进一步增厚,IELa、EELa反而有所缩小,血管代偿性扩张不足,管腔明显缩窄,MLD缩小(P<0.01),各药物组均可增加MLD、LA,与模型6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内皮损伤可能是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始动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可加重这一病理改变;内膜增殖和病理性血管重构共同参与了内皮损伤后AS管腔狭窄的病理过程;芎芍胶囊通过抑制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干预病理性血管重构,发挥防治AS作用。  相似文献   

15.
疏血通在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43例患者完成随访,疏血通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0例。疏血通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3例(1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例(35%)](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疏血通治疗组经治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治疗组;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0.46±0.25)mm,(24.26±8.64)%]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0.75±0.33)mm,(31.25±11.03)%],P值均<0.05;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1.23±0.30)mm,(58.96±24.68)%]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0.98±0.33)mm,(42.68±29.51)%],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及)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哮胡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和西药常规加芎芍胶囊治疗(加中药)组28例。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血瘀证积分值变化、冠脉造影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加中药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共有28例复查冠脉造影,其中加中药线10例中,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赤芍提取物对高脂喂养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狭窄有无防止作用。方法 采用Clowes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给予赤芍提取物。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兔颈动脉新生内膜成分、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巨噬细胞表达;血管特殊染色观察Ⅰ型胶原增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新生内膜面积。结果赤芍提取物可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抑制Ⅰ型胶原增生,减轻新生内膜形成。结论 赤芍对高脂喂养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血管有显著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莪术油洗脱支架防治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裸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支架、莪术油洗脱支架(药物含量100 μg/支架)随机置入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术后4周冠脉造影后处死分析支架段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可见裸支架组和单涂层组支架段血管内膜增厚,莪术油组内膜较薄,均未见内膜下出血和中膜、外膜坏死,无附壁血栓和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内皮完整。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裸支架和涂层支架比较,莪术油洗脱支架显著减少了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P<0.01),增加了管腔面积(P<0.01);裸支架组与单涂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莪术油洗脱支架安全可行,显著抑制了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生,具有防治再狭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段中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RS)模型。采用计量组织学方法,结合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药物对后期管腔丧失及血管重塑的影响。结果:血管重塑可解释(59±20)%的后期管腔丧失,各药物组在减少后期管腔丧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在减少由血管重塑造成的后期管腔丧失方面,芎芍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血管重塑对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期的管腔狭窄具有重要作用,芎芍胶囊可明显抑制猪冠状动脉球 伤后的病理性血管重塑,从而减少术后管腔丧失,预防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防治动脉再狭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丹参酮对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 ,每组 12只。将小鼠左颈总动脉近动脉分叉处结扎 ,造成内膜增生、颈动脉狭窄模型。将模型组结扎动脉对侧血管作为正常组。术前两天开始给药 ,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丹参酮 6,3g·kg-1·d-1,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给药 4周后 ,取颈动脉作HE染色 ,光镜下观察动脉形态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相对管腔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 ,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阳性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管腔相对面积明显减小 (P<0 .0 1) ,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增大 ,差异显著 (P<0 .0 1) ;与模型组比较 ,丹参酮低剂及高剂组的管腔相对面积均显著增大 (P<0 .0 1) ,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 /中膜面积均有减小 (P<0 .0 5) ,PCNA的表达明显减少 ,阳性指数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丹参酮可抑制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以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膜增生 ,提示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有积极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