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4例,根据心室膨胀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7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时心率(HR),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前壁梗死情况,病变血管支数,贫血发生情况,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情况,药物使用史〕、白细胞计数(WBC)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预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入院时HR、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NYHA分级>Ⅱ级及病变血管支数≥3支者所占比例、贫血发生率、行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及有药物使用史者所占比例、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发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前壁梗死发生率、WBC高于未发生组,LVEF低于未发生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9,95%CI(2.157,3.365)〕、发病至治疗时间〔OR=3.019,95%CI(2.053,4.162)〕、前壁梗死〔OR=2.408,95%CI(2.214,2.685)〕、WBC〔OR=2.680,95%CI(1.985,2.931)〕、LVEF〔OR=3.047,95%CI(2.013,4.121)〕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P<0.05)。(3)发生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745、0.712、0.823、0.861。(4)发生组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01、0.734、0.796、0.772、0.812。结论高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前壁梗死、高WBC、低LVEF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A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时大脑内静脉(ICV)不对称显影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功能康复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IS并行静脉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拴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tPA溶栓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分为康复较好组和康复较差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两组NIHSS评分和溶栓后的CTA影像资料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其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CTA影像、NIHSS评分及CTA+NIHSS评分对患者康复情况评估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康复较差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康复较好组、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卒中发作24' h后NIHSS评分变化更小、溶栓后d2双侧ICV不对称例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PA治疗前高NIHSS评分(P=0.041)、24 h内NIHSS评分变化小(P=0.027)及d2双侧ICV不对称比例多(P=0.031)是预示溶栓后康复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CTA评估的敏感性为83%,高于NIHSS的72%;NIHSS评分的特异性为79%,高于CTA的75%;CTA联合NIHSS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和92%,较单独采用CTA或NIHSS评估的特异性敏感性更高,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AIS患者溶栓后d2双侧ICV不对称较多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溶栓治疗康复较差的指标,且CTA影像结合NIHSS评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康复情况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因"进行性头面部麻木9y伴面部肌肉萎缩6y"入院。9y前开始出现头面部麻木,初为右下口唇麻木,随后麻木部位进行扩大,8y前开始累及右侧面部,3y前麻木累及前额部及耳前颞部,2y前开始累及左侧面部;6y前发现右侧颞肌萎缩,4y前累及右侧咬肌伴流涎,2y前累及左侧颞咬肌,逐渐出现构音障碍,近3m来发现右侧下颌  相似文献   
5.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失治、误治或患者正气亏虚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该文介绍运用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代数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并培养原代BM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传代培养分别获取P1、P3、P5、P7、P9代BMSCs.CCK-8实验检测不同代数BMSCs的增殖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骨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比较不同代数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不同代数BMSCs成骨分化标志物Ⅰ型胶原A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P1、P3、P5代间BMSCs的细胞形态、体外增殖、细胞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别;而P7和P9代BMSCs各方面指标与P1代BMSCs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5代以后的BMSCs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育浩  张雄  张本印  张得钧 《中草药》2019,50(7):1551-1554
目的研究藏药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熏倒牛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3)、槲皮素(4)、原儿茶酸甲酯(5)、芹菜素(6)、格链孢酚(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0)、β-谷甾醇(11)、4′-methoxytricetin(12)、3′,4′,5,8-四羟基黄酮-7-O-β-吡喃葡萄糖苷(13)。结论化合物3、5~7、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5、7、10、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胫神经电刺激(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PTNS)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难治性CP/CPP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胫神经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最终75例患者完成了整个临床研究(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治疗后IIEF-5、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NIH-CPSI、Qmax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Qmax、IIEF-5、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IIEF-5、S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胫神经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P/CPPS患者的临床症状、性功能状况及心理状态,给临床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CP/CPPS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操作时对胫前动脉的风险。方法对10具新鲜小腿标本行胫骨远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实验,模拟术中操作以确定钢板螺钉与胫前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动脉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内踝上(15.4±3.3)cm,换算成胫骨长度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内踝上(40.0±8.4)%;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36.6,42.4)%。结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时,钻孔及螺钉固定操作可能会损伤胫前动脉,笔者提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的概念,指导临床手术,减少术中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含睾丸动脉的曲张精索内静脉集束结扎术(ALV)和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内静脉结扎术(APV)对大鼠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检测对照组、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组、ALV组和APV组大鼠左侧附睾的重量、显微结构、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EV组和ALV组附睾上皮的显微结构明显异常.对照组大鼠左侧附睾重量显著高于EV组和ALV组(P<0.01),与AP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组附睾重量显著高于ALV组(P<0.01).对照组大鼠附睾上皮细胞AI显著低于EV组和ALV组(P<0.01),与AP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组附睾上皮细胞AI显著低于ALV组(P<0.01).结论:EV可导致大鼠同侧附睾上皮结构改变,细胞凋亡过度,APV可以修复这些损害,而ALV则进一步加重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