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肺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为全肺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提高全肺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访我科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全肺切除病人32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3、5年内行肺功能测定,将VC、FEV1(L)、FEV1%、MVV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肺切除术后1个月内,肺功能各项值均显著降低,6个月后逐步恢复到一个稳定水平,1、3、5年各项值均有缓慢恢复,但变化无显著性.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恢复到一稳定水平的时间延长,1年后肺功能各项值与左全肺切除和中青年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尤其以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明显,但术后6个月后肺功能恢复至较为稳定水平并随术后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步改善,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远期肺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临床对肺不张这一并发症已有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办法。但对肺复张后肺水肿认识不足,本文报告6例各种原因所致肺复张后肺水肿。1 临 床 资 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脓胸肺受压行胸膜剥脱术肺通气后2例,肺癌开胸术麻醉单肺阻断2h正压通气1 5min后发生1例,中段食管癌根治术麻醉单肺阻断4h正压通气30min后1例,左肺癌肺上叶切除术后余肺不张3d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1例,肺上叶及肺下叶背段切除限局性胸改术4d调整胸璧加压包扎2 5min后发生1例。年龄1 6~6 8岁,平均4 7.5岁。6例中2例为肺受压不张手术复张后发生肺水肿;2例为胸部手术麻醉单侧…  相似文献   

3.
一侧全肺切除26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26例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其中肺癌24例,肺结核1例,毁损肺1例。结果: 左全肺切除19例,右全肺切除7例,术后并发活动性出血行二次进胸止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低氧血症6例。25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低氧血症合并心律失常,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是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国外开展肺移植情况,探讨临床肺移植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2002年5月,我院成立肺移植团队,开展猪肺移植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9月~2005年8月我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24例,其中肺气肿11例、肺纤维化8例、硅沉着病1例、双侧支气管肺囊肿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1例。受体术前均为重症呼吸衰竭,长期靠呼吸机依赖4例。手术方式单肺移植20例,包括左肺移植11例,右肺移植9例,其中2例为同一供体同期的左、右单肺移植,有1例为左侧供肺植入右胸腔,1例为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后行右肺移植,1例为体外循环下右肺移植;双肺移植4例,包括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3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1例。结果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其中1例于术后15天死于急性排斥,2例于术后30天死于感染、多脏器衰竭,1例术后36天死于肺梗死、1例术后1天死于心脏衰竭。19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生存率79.8%(19/24),肺功能极大改善,生存3年以上1例,生存2年以上2例,1年以上1例,中位生存时间10(1~36)个月。结论本组肺移植的结果与国际发达国家的疗效相似,肺移植在我国新世纪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组建肺移植团队、多学科合作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开展,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和感染仍是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采用非理想供体肺进行同种异体肺移植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非理想供体肺的临床肺移植效果。例1供肺切除部分左上叶后施行左单肺移植并同期右肺减容术,例2供肺双上叶切除部分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例3供体胸腔存在广泛密集的粘连,用剪刀锐性分离切取后用于右肺移植。结果:例1术后恢复顺利,移植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例2术后5d出现短期漏气,经闭式引流而愈,术后d32死于曲霉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大出血。例3术后d1再次开胸止血,此后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结论:经过适当处理,一些非理想供体肺也可以有效地用于肺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移植的围术期ICU的监测与治疗。方法2002年9月-2005年3月我院15例肺移植患者,其中9例为肺气肿、3例为肺纤维化、1例矽肺、1例肺血管平滑肌瘤病及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手术方式:左肺移植7例,右肺移植5例,室缺修补+右肺移植1例,双肺移植2例。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呼吸机脱机时间7天,平均ICU停留时间为10天。术后3例死亡,1例于术后15天死于急性排斥,1例子术后28天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36天死于肺梗死,12例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最长生存已达30个月。结论肺移植围术期的监测与治疗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和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的缺血再灌损伤、排斥和感染仍屉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姚细保  刘慧姝 《医学综述》2005,11(8):692-693
1胎肺发育与胎肺内液体分泌的关系胎肺的发育对新生儿的存活及新生儿的健康极其重要。肺发育不全常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相关。肺发育不全的发生率在活婴中约为0.11%。而妊娠35周后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第1周内死亡者中,几乎1/3患有严重的肺发育不全。胎肺又是一特殊的充满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spinatorymanagementofperfusionlungsafter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灌注肺即灌注后肺综合征,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肺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的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出血,肺泡群大片萎缩,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气体交换障碍,因与“休克肺”的组织学变化相似,故也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综合征常发生在体外循环术后。1病例和方法1.1一级资料我院自1992年~1997年体外循环手术451例,共发生灌注肺11例,发生率2.4%,其中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6例,空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在肺腺癌术前及术后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肺腺癌诊断及预测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肺腺癌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30例肺部良性病变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术后1周、术后3个月肺腺癌组随时间延长CEA、NSE、CY-FRA21-1水平亦明显下降,3个月后早期复发者其水平亦明显升高。结论 CEA、NSE、CYFRA21-1对肺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和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袖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经验。方法:自198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行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94例,临床病理分期:0期2例,Ⅰ期23例,Ⅱ期46例,Ⅲa期19例,Ⅲb期4例。同期行肺动脉袖状切除5例,肺动脉线状切除4例。结果: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1例(1.06%),经再次行残肺切除、胸廓改形术治愈;发生呼吸衰竭死亡1例(1.06%)。术后随访85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4/93)、42%(30/72)和25%(14/55)。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扩大了中心型肺癌的手术指征,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熟悉影像学肺门立体解剖是确立手术方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常规肺叶、全肺切除术的比较,探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我科1980~2000年间行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其中TNM分期N0期21例, N1期28例, N2期15例.总结此类手术的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按TNM分期比较术后第3、5、10年的生存率.另选取同期常规全肺切除术和常规肺叶切除术患者各64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组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19%,中位生存时间为45.76个月,其中21例N0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29%,28例N1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27%,15例N2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12%、0,不同分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与同期手术的常规全肺切除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高于肺叶切除术(P<0.01).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术后的生存质量,此类手术主要适合于上叶中央型N0、N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N2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9例支气管癌病人进行了肺血管成形术。1例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术,2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并肺动脉楔形切除吻合,1例病人癌肿侵及肺上静脉,切除部分受侵的静脉壁,用奇静脉片成形术,5例行肺动脉部分切除吻合术。对手术的方法,血运阻断时间及再建顺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半隆突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双袖状切除治疗46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46例中施行半隆突切除气道重建术8例,左、右各式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8例,其中双袖状肺叶切除14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术后1、3、5年生存率82.5%、64.3%、41.1%。结论支气管袖状/双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肺功能,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支气管和肺动脉成形术治疗89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89例,其中支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63例,支气管楔形成形术14例,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12例.结果 89例中央型肺癌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漏,后死于呼吸衰竭;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76.4%、51.6%、31.5%.结论支气管和肺动脉成形术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肺功能,提高了中央型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肺癌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肺癌切除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近20年120例70岁以上肺癌手术病人的病情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因素。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死亡率明显升高;男性病人、吸烟、FEV1〈40%的病人有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肺叶或双叶切除者比楔形切除者高,近7年的手术比以前的手术并发症低。而糖尿病、高血压、及咳嗽、体重下降、胸痛、憋气等临床症状对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影响。结论老年人的肺癌手术切除是可行的,老龄肺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一方面要持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治性扩大肺切除手术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在Ⅲ期局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8年2月至2002年12月本院89例Ⅲ期局部晚期肺癌病例的治疗资料。其中胸壁、膈肌部分切除术29例,跨叶侵犯肺叶部分切除10例,跨叶侵犯肺癌全肺切除5例,胸主动脉壁切线切除、胸主动脉成形术3例,胸主动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例,左心房部分切除术16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上腔静脉心包片成形术9例,上腔静脉切除、上腔静脉人造血管重建术3例,肺动脉袖式切除或成形术16例;56例患者接受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5例为3周期,余均为2周期,术后均行化疗和(或)放疗。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急性肺水肿2例,肺部感染10例,心律紊乱3例,呼吸衰竭3例;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24%;术后随访时间为7个月~18年,1、3、5年生存率为75.6%、50.3%、26.1%。结论根治性扩大肺切除手术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Ⅲ期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治疗87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本科室1994年10月-2006年8月87例施行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发生率1.14%(1/87),肺炎、肺不张5例,发生率为5.74%(5/8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4.2年,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3%、61.5%、47.3%、31.7%。结论: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安全、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术中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接受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26例,腺癌8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Ⅰ期9例,Ⅱ期21例,ⅢA期9例,ⅢB期1例.40例中行袖状肺叶切除术37例,肺叶并主支气管楔形切除术3例,合并右肺中、上叶切除并右中间气管部分切除与右主支气管吻合1例,合并膈肌局部切除1例,合并受侵胸壁肋骨切除1例.结果 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且1例发展至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随访率为92.5%(37/40).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58.3%(14/24)和33.3%(4/12).结论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该术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肺组织,还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为少数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感染组(59例)。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82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是否伴有高血压、术前肺功能、肺叶切除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术后肺部感染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年龄(≥60岁)、切口VAS评分(4~10分)、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DM)、手术时间(≥3 h)、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机械通气时间(≥6 h)、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 d)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均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留置引流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处理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