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手术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式,同时使用吲哚菁绿染色免疫荧光技术。手术视频总长30 min,视频全程无剪辑无加速,基本能反映出手术全程步骤的各个细节,全程手术层次入路标准,几乎无出血。腔镜下操作及缝合动作流畅,手术流程亮点包括保留左结肠动脉、吲哚菁绿染色荧光以及减张关闭盆底腹膜。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明子  徐靖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比例及其足部护理状况。方法方便取样,选择10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Semmes Weistein 5.07/10g单尼龙丝检查患者压力觉,128兆音叉测定患者震动觉,两者相结合筛查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同时应用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以及病历回顾等方法了解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目前足部自我护理状况。结果101例患者中86例(85.1%)为高危,正常者仅为15例(14.9%)。高危患者中压力觉异常者为61例(60.4%),振动觉异常者为85例(84.2%)。压力觉和振动觉得分均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5,r=0.27,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28,r=-0.40,P<0.01)。高危组和正常组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总分和各模块得分无显著差异。患者每天检查双脚,穿鞋前检查鞋内异物及不应赤脚行走,不穿有破洞、打补丁的袜子等方面的知识较欠缺,行为不健康。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比例相当高,存在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和疾病知识等方面问题较多,足部护理状况令人担忧,提示应加强住院患者的筛查、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灵芝新品种,促进灵芝产业链发展。方法:品种(系)间遗传差异分析采用ERIC-PCR扩增技术,经组织分离、航天诱变、品比及稳定性试验,结合系统育种方法,从"仙芝1号"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灵芝新品种"仙芝2号"。结果:获得高产量、抗高温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的灵芝新品种。结论:"仙芝2号"菌株具有抗逆性强、孢子产量高、饱满度高等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与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纳入标准、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梗阻未缓解并行手术治疗者65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31例,开腹手术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评分及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例腹腔镜探查患者共中转5例,3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在术后并发症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率(7.7%)低于开腹组(14.7%),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微创、效果可靠,可显著减低术后复发率,可作为复杂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IC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MMP-2和MMP-9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MP-2和MMP-9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CC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和32.0%,而两者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ICC组织中MMP-2和MMP-9的相对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MMP-2和MMP-9表达与ICC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分期无关(均P0.05);MMP-2和MMP-9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阴性者,而两者均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最低(均P0.05)。结论:ICC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与ICC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 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 组)和对照组,其中ERAS 组24 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处理,对照组21 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康复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2.71±0.23)d vs(4.17±0.15)d]、术后第1 天血糖更稳定[(6.23±0.32) mmol/L vs(8.17±0.53) mmol/L]、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更低[(1.42±0.19) vs(2.75±0.18)]、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1.73±0.21) d vs(4.00±0.28) 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4.14±0.23) d vs 7.69±0.31) d]、术后住院d 数更短[(6.92±0.28) d vs(9.58±0.5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疗措施能够促进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徐靖  刘瑾瑾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69-2070
近年来,由于穿刺技术的不断更新,材料工艺学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导管,股静脉置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对股静脉置管的固定方法研究较少.我院肿瘤科多年来应用股静脉置管术,在导管固定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导管的固定提出了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下智慧医疗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统计并分析大数据下智慧医疗对社区糖尿病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医疗,有助于加强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基于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医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经形成,国内用于静脉注射的中药品种越来越多,由于该类药物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输注过程中及治疗后穿刺血管疼痛、红肿、溶液滴速减慢或不滴及热源反应等不良反应[1-3].对于强刺激性药物,目前在临床上采用输液中添加普鲁卡因等药物及局部外用药物的方法来预防或减轻治疗的痛苦[4],有时须为此终止治疗,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进一步应用.为寻求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我科2004年11月~2005年8月为30例患者进行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静脉输液器的自身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