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感染与未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于我院治疗且完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其中合并COVID-19患者75例(COVID-19组)、未发生COVID-19患者112例(无COVID-19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炎症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等。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VID-19组的NLR[3.62(2.31,6.71) vs 2.64(1.87,5.04),P=0.014]、D-二聚体[0.70(0.32,2.27)mg/L vs 0.37(0.27,0.76)mg/L,P=0.001]、FIB[4.21(3.26,5.17)g/L vs 3.25(2.77,3.87)g/L,P<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1.40(1.03,1.71)×109/L vs 1.61(1.09,2.21)×109/L,P<0.05]高于无COVID-19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既往脑卒中史(OR =15.430,95% CI=(1.538,19.175),P= 0.009)、D-二聚体(OR =1.425,95% CI=(1.104,1.840),P= 0.007)及FIB(OR =2.405,95% CI=(1.683,3.437),P= 0.001)是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COVID-19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炎症和凝血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COVID-19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高凝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火神山医院200例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临床分型将其分为非重症(轻型/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危重型)2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COVID-19患者中,非重症和重症患者人数占比分别为57.0%和43.0%;组间比较年龄(t=4.593,P<0.001)、脉率(t=2.134,P=0.034)、高血压(χ2=23.933,P<0.001)、糖尿病(χ2=5.141,P=0.023)、冠心病(χ2=5.879,P=0.015)、白蛋白(t=3.073,P=0.002)、白/球比值(t=2.127,P=0.035)和尿素氮(t=2.064,P=0.04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40,95%CI=1.012~1.069,P=0.040)、脉率(OR=1.029,95%CI=1.000~1.006,P=0.051)和高血压病(OR=4.378,95%CI=2.033~9.429,P<0.001)是重症COVID-19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龄、伴有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的COVID-19患者,应当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COVID-19重症发生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居家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有PICC带管出院史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和PICC维护管理记录,统计CRI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间歇期并发CRI的影响因素,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患者临床资料,间歇期并发CRI23例(9.58%),并发局部感染19例(7.91%),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9例(3.75%),其中同时发生局部感染和CRBSI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T2DM)、置管时间、发热、平均PICC维护间隔时间、PICC规范维护情况是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8.026,95%CI:3.446~21.574)、合并T2DM(OR=4.873,95%CI:2.554~14.711)、置管时间(OR=3.375,95%CI:1.439~5.911)、维护间隔时间(OR=0.325,95%CI:0.112~0.674)、PICC规范维护(OR=0.502,95%CI:0.387~0.895)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居家患者并发CRI风险较高,高龄、合并T2DM、置管时间长、维护间隔时间长和PICC维护不规范是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CR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和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BEIL分期≥Ⅱ期)NEC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组(128例)和早产组(159例),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足月儿和早产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足月组NEC分析显示,Ⅲ期NEC(OR=63.052,95%CI=2.373~1674.987,P=0.013)和并发呼吸衰竭(OR=85.917,95%CI=3.005~2456.151,P=0.009)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益生菌(OR=0.036,95%CI=0.002~0.809,P=0.036)为其保护因素。早产组NEC分析显示,并发败血症(OR=5.669,95%CI=1.829~17.569,P=0.003)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益生菌(OR=0.172,95%CI=0.054~0.547,P=0.00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影响早产儿和足月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差异,临床上应采取个体化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林勤清  何国军  姚亚克  周华 《浙江医学》2022,44(20):2208-2212
目的探讨影响成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延迟出院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中心院区住院治疗的成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毒株感染的COVID-19患者281例。根据患者是否超过中位住院时间分为延迟出院组(住院时间超过中位住院时间)152例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中位住院时间)12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肺部CT表现、药物治疗情况及核酸转阴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VID-19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时间8~49d,中位住院时间26.0(22.0,29.0)d;延迟出院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29.0(27.0,31.0)d,对照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22.0(21.0,24.0)d。延迟出院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普通型患者比例、肌痛比例、高热比例、D-二聚体升高比例、CRP水平、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CT表现的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中药使用比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例、皮下注射胸腺肽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核酸转阴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23,95%CI:1.004~1.044,P<0.05)、合并糖尿病(OR=4.883,95%CI:1.589~15.003,P<0.05)和肌痛(OR=7.368,95%CI:1.439~37.731,P<0.05)均是影响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高龄、肌痛、合并糖尿病是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视此类患者的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量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进行营养筛查,研究不同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及营养是否与该病的临床类型相关。方法:选择2020年1月24日至2月29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24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确定患者的临床类型,据NRS2002评分值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2002评分≥3分)与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评分<3分),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分型差异,对营养评分与临床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临床类型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营养风险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0.023)及糖尿病者(P=0.000)更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更高(P=0.000),而氧分压(P=0.038)、淋巴细胞计数(P=0.000)及白蛋白(P=0.000)较无营养风险者更低;NRS2002评分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分析提示二者呈正相关(r=0.635),NRS2002评分是患者临床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41,P=0.000)。结论:营养风险是COVID-19患者临床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NRS2002对COVID-19患者筛查的结果可用于快速指导患者院内分流及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蔓延流行给全球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是一类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研究发现RAASi可能增加COVID-19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明确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系统评价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纳入公开发表的、采用RAASi治疗与非RAASi治疗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局指标为总体死亡率、危重症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心肌损伤发生率、肾损伤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共包含5 689例患者,其中2 168例接受了RAASi治疗(RAASi治疗组),3 521例未接受RAASi治疗(非RAASi治疗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RAASi治疗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总体死亡率低于非RAASi治疗组〔OR=0.54,95%CI(0.41,0.72),P<0.000 1〕;RAASi治疗组与非RAASi治疗组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重症发生率〔OR=0.92,95%CI(0.79,1.08),P=0.30〕、ARDS发生率〔OR=0.81,95%CI(0.57,1.13),P=0.22〕、心肌损伤发生率〔OR=1.03,95%CI(0.83,1.27),P=0.82〕、肾脏损伤发生率〔OR=1.13,95%CI(0.78,1.66),P=0.5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AASi治疗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降低总体死亡率,且不增加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重症、ARDS、心肌损伤及肾脏损伤发生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月—2021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IAI 患者124例。根据进入ICU 1周内是否发生ARDS 分为ARDS 组和 非ARDS 组,其中ARDS 组60 例,非ARDS 组64 例;根据28 d 生存状况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73 例,死亡组51 例。 采集患者的入院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感染部位、是否接受外科干预,收集入ICU 第1 个24 h 内的相关实 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D 二聚体 (FDP/D-dimer)、白蛋白(ALB)、促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乳酸(Lac)、24 h 液体平衡量,计算患者进入ICU 24 h 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cIAI 患 者并发ARDS 的危险因素及死亡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cIAI 继发ARDS 和死亡结局的预测 价值。结果:ARDS 组年龄、血清ALB 水平、SOFA、显性DIC 评分、外科干预等指标与非ARDS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73、-3.877、-7.364、-2.756,字2=6.115,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OFA(OR=1.570,95%CI:1.277~1.9307)和显性 DIC 评分(OR=1.631,95%CI:1.063~2.503)是cIAI 患者1 周内并发ARDS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OFA 联合显性DIC 评 分预测ARDS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6~0.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76.6%。生存组患者年龄、 ALB、PLT、SOFA 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0、-4.741、-2.071、-6.390,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OFA(OR=1.408,95%CI:1.209~1.641)和ALB(OR=0.914,95%CI:0.858~0.973)是cIAI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SOFA联合ALB 预测28 d死亡率的AUC 为0.864(95%CI:0.80~0.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72.7%。结论:SOFA 联 合显性DIC 评分对cIAI 继发ARDS 具有一定预测价值;SOFA联合ALB 测定对预测cIAI 患者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病人死亡Nomogram预测模型,为降低ICU住院病人死亡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1 133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住院病人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对简单评价模型和复杂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感染(OR=1.876,95%CI:1.037~3.043)、高血压(OR=1.133,95%CI:1.090~1.177)、糖尿病(OR=1.141,95%CI:1.064~1.209)、输血(OR=1.357,95%CI:1.102~3.421)、低GCS评分(OR=0.953,95%CI:0.917~0.991)、APACHEⅡ评分(OR=2.638,95%CI:0.794~8.692)、气管切开(OR=3.973,95%CI:2.386~6.615)、气管插管(OR=1.562,95%CI:1.163~2.266)、动静脉插管(OR=1.365,95%CI:1.067~3.172)、动静脉插管时间(OR=1.825,95%CI:1.224~2.979)、导尿管插管(OR=2.016,95%CI:1.050~3.870)、导尿管插管时间(OR=2.689,95%CI:1.724~4.195)为ICU住院病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Nomogram模型,经验证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C-index=0.748,P < 0.05)。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09~0.49)范围内,复杂模型的净利润高于简单模型,阈值概率在(0.49~0.87)范围内,简单模型的净利润高于复杂模型。结论成功建立预测ICU住院病人死亡的Nomogram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形态学分型困难的白血病24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慧  马东初  蔺迪  于卉影  时葆赋  陆岩 《医学争鸣》2006,27(13):1185-118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以指导临床化疗. 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 ① 9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 5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1例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且1例伴红系异常改变; 1例为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为淋巴细胞白血病B,T双表达;③ 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2例为髓系白血病;3例为红白血病(M6);④ 1例MDS伴骨髓纤维化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M6;⑤ 4例疑似粒-淋双表型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粒-淋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符合率为79.2%. 结论: 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庭安 《吉林医学》2010,31(15):2172-2173
目的:探讨对早期食道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对13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希罗达联合放射治疗,并与同期单存放疗患者比较。结果:联合组对患者完全缓解率有影响,能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声音嘶哑因为例数太小无法进行比较,患者吞咽困难改善率,联合组优于单纯放疗组,对胸痛影响无差异,且两组治疗患者均未见Ⅲ级以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希罗达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李春萍  姜凤鸣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7,28(9):1074-107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且无相关禁忌证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32岁,体重43kg~62kg。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2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年龄、体重和人流时间均无差异(P>0.05)。R组瑞芬太尼静脉滴注剂量为0.75μg/kg,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2mg/kg,P组丙泊酚静脉滴注剂量为3mg/kg。两组待麻醉满意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同时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手术结束时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苏醒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R组诱导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P组诱导后2min时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比R组明显(P<0.05);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小,起效快,呼吸、循环抑制较轻,患者术后苏醒快,此方法优于单纯用丙泊酚麻醉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痨"的疗效。方法:对108例患者经过辨证分型,采用中医药内服外敷:内服瘰疬宁片(院内制剂)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外敷七味内消膏(院内制剂)行气活血,消肿散结;或丹剂(加味Ⅰ号丹,Ⅰ号丹,Ⅱ号丹,生肌散等院内制剂)祛腐提脓,生肌收口;同时配合西药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108例患者治愈率为97.2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博取了中西医之长,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CR与DR床旁摄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和DR是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的两种有效途径.本文分析比较了CR与DR各自在床旁摄片的优势,并加以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复合Innovar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方法 :选择自愿人工流产孕妇 1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0例。A组 :丙泊酚加Innovar(芬氟合剂 1∶5 0 )静脉注射 ;B组 :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对循环与呼吸影响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1) ,无局部注射痛 ,术中BP、HR、SPO2 基本平稳 ,醒后无腹痛 ,安静舒适。结论 :丙泊酚复合Innovar静脉注射 ,镇痛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门诊人工流产术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