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RNA干扰YAP基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将靶向沉默YAP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中Y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实验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转染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转染siRNA后,YAP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相对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MTT实验及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显示,siRNA干扰YAP表达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及划痕试验显示,siRNA干扰YAP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实验显示,沉默YAP后,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检测证实沉默YAP后细胞凋亡率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结论 抑制YAP在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可有效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去乙酰化修饰在瘦素(Leptin)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Lepti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诱导作用,并测定乳腺癌细胞活力、侵袭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测定Leptin诱导后MDA-MB-231细胞周期关键因子及相关酶的表达情况;染色质沉淀法(ChIP)检测Leptin作用MDA-MB-231细胞后核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Leptin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25 nm (20 mg/mL)、24 h为Leptin最佳作用浓度和孵育时间;经Leptin处理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活力增强,同时由G1进入S期的细胞显著增多;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Leptin诱导后BrdU荧光染色增强,且主要集中在MDA-MB-231细胞核内;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也显示细胞侵袭力增强;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发现Leptin处理后的 MDA-MB-231细胞中与G1/S 期限制点调控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2、cyclin E1以及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的Bcl-2均显著增加,细胞中HDAC酶活性增强,且与细胞周期G1/S 期调控密切相关的HDA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强;ChIP 实验发现Leptin处理后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GAPDH 启动子区域核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降低,而经HDAC抑制剂SAHA阻断后MDA-MB-231细胞p21WAF 1/CIP 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结论】 Leptin通过HDAC1的去乙酰化修饰抑制p21WAF 1/CIP的表达,激活细胞周期关键因子CDK 2、cyclin E1的表达,从而加速乳腺癌细胞周期G1/S 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消癌解毒方抗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显微镜观察MDA-MB-231细胞形态,MTT法考察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53、P21、Cyclin B1、CDK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消癌解毒方给药组细胞减少,排列疏松,体积变小,形态变圆;消癌解毒方可以提高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0.05~0.01),使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5~0.01),可以抑制与细胞周期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P53、P21,下调Cyclin B1、CDK1蛋白的表达(P<0.05~0.01)。结论 消癌解毒方能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重组慢病毒CIAPIN1表达载体和CIAPIN1沉默载体感染食管癌EC9706细胞,观察调控CIAPIN1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体外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构建CIAPIN1表达慢病毒载体和CIAPIN1 siRNA慢病毒载体,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食管癌EC9706细胞,筛选得到稳定CIAPIN1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实验分为CIAPIN1表达组、CIAPIN1 siRNA组、无关siRN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CIAPIN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 Boyden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转移。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无关siRNA对照组和CIAPIN1 siRNA组比较,CIAPIN1高表达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S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平均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穿透Matrigel的平均细胞数减少(P<0.05)。 结论 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的CIAPIN1基因高表达可有效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ZR-75-1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阐明PTEN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BP-wt-PTEN导入人乳腺癌细胞ZR-75-1中,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扩增培养;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重组质粒pBP-wt-PTEN稳定转染可明显抑制ZR-75-1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并在G1期峰前出现1个较为明显的凋亡峰。结论转染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因可使ZR-75-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氨基姜黄素(hydrazinocurcumin,HC)脂质体纳米颗粒(NP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联氨基姜黄素脂质体纳米颗粒(HC-NPs)。用HC-NPs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刘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细胞周期、凋亡、侵袭及迁移相关蛋白分子的变化。结果 HC-NPs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形态变圆,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HC-NPs可下调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以及下游分子Cyclin D1、Survivin、Bcl-2及MMP-9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 HC-NPs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月腺大戟素A抗乳腺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中药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化合物月腺大戟素A,探讨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溶剂萃取和吸附色谱法从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月腺大戟素A,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解析其化学结构。以乳腺癌细胞SUM149(三阴型)、MCF-7(luminal A型)、ZR-75-1(luminal B型)、SK-BR-3(HER2阳性型)为测试细胞株,用MTT法测定月腺大戟素A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月腺大戟素A对SUM149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裸鼠移植SUM149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并评价月腺大戟素A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 月腺大戟素A结构为3,3’-二乙酰基-2,4’-二甲氧基-2’,4,6,6’-四羟基-5’-甲基二苯基甲烷;对SUM149、MCF-7、ZR-75-1和SK-BR-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0、6.16、7.08、8.64 μmol/L。月腺大戟素A作用SUM149细胞12、24和48 h后,随着月腺大戟素A浓度(2.5、5、10 μmol/L)的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P<0.01),S期细胞比例上升(P<0.05,P<0.01)。给予35 mg/kg腹腔注射月腺大戟素A后,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7.94%和41.38%。结论 月腺大戟素A对4种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裸鼠SUM149细胞移植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M149细胞周期从S期到G2/M期的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虫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作用于MG-63骨肉瘤细胞24h和48h后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虫草素对MG-63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虫草素对MG-6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及NICD1、Hes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虫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导致MG-63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虫草素可上调Bax、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下调Bcl-2,NICD1和Hes1蛋白的表达。结论 虫草素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MG-63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骨肉瘤作用,可能骨肉瘤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iRNA-EGFR对人乳腺癌细胞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测定RNA干扰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S、ZR-75和ZR-75-30后Hyase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iRNA-EGFR作用于表达不同水平透明质酸酶的人乳腺癌细胞铢MDA-MB-231、MDA-MB-453S、ZR.75.30和ZR-75后能明显抑制其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iRNA-EGFR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后能特异性抑制EGFR的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通过Hedgehog(HH)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cyclopamine作用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研究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以及对Cyc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Cyclopamine处理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的情况;RT-PCR检测GLI1、CyclinD1的mRNA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术检测细胞中的Cyclin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clopamine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呈时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231细胞,发现Cyclopamine能提高细胞周期G0/G1期的比例,48 h后出现明显的"亚G1"峰;GLI1,CyclinD1的mRNA以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Cyclopamine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减少Cyclin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ADR化疗耐药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DA-MB-231/ADR对耐药的影响;FCM检测转染p75NTR及p75NTR-siRNA的乳腺癌及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p75NTR可有效增强MDA-MB-231/ADR细胞对ADM、GEM和OXA的耐药性(P<0.05);抑制p75NTR的表达可抑制MDA-MB-231/ADR细胞对ADM、GEM和OXA的耐药性(P<0.05).转染pcD-NA3.1-p75NTR后,MDA-MB-231/ADR-p75NTR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G0/G1期细胞增至(61.12±1.89)%,S期细胞减至(32.76±0.23)%,凋亡率减至(16.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75NTR-siRNA后MDA-MB-231/ADR-p75NTRsi1细胞的细胞周期于G0/G1期减至(39.26±1.31)%,S期细胞增至(52.88±1.74)%,凋亡率增至(21.49±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p75NTR能够使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ADR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细胞存活,抑制其凋亡,降低MDA-MB-231/ADR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促进其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水平,探讨RI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RI基因转入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高表达R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RI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R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MTT结果显示,转染的RI基因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转染的RI基因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RI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13.
刘媛  陈燕  赵菲  李睿  张纯  文璐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819-1823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RPMI 8226 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P21wap1/cip1 和 P27kip1 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 MTT 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 RPMI 8226 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 RT-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RPMI 8226 细胞中 P21wap1/cip1、P27kip1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 RPMI 8226 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醇作用 48 h 的 IC50 值为 (71.18±2.01) nmol/L。雷公藤内酯醇还可以诱导 RPMI 8226 细胞周期阻滞于 G0/G1 期,随着雷公藤内酯醇浓度的增加,G0/G1 期细胞逐渐增多,S 期细胞逐渐减少。经雷公藤内酯醇干预后周期调节蛋白 P21wap1/cip1 和 P27kip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 RPMI 8226 细胞增殖,该抑制作用是通过调控 P21wap1/cip1 和 P27kip1 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周期 G0/G1 期过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Rab7a相关基因在TNBC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中Rab7a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敲除TNBC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Rab7a基因敲除组,根据敲除的4种不同Rab7a序列分为KD1组、KD2组、KD3组和KD4组。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组(KD2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基因,一体化通路分析(IPA)软件分析Rab7a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在TNBCMDA-MB-231细胞中可见Rab7a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有63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增多(P<0.01);差异基因分析,Rab7a基因敲除与癌症、细胞存活、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及转移等有密切联系;Rab7a的IPA网络图中eIF4F、IRS1和RPS6KB1表达下调,PRKAA1、IKBKE、VEGFA和转录因子ATF2表达上调。结论:Rab7a基因在TNBCMDA-MB-231细胞中以基因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Rab7a基因与多基因相互作用,参与癌细胞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诱导构建人胃癌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探讨RNAi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表达对SGC7901/L-OHP增殖、凋亡、耐药的影响。方法 L-OHP高浓度间歇冲击法诱导构建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RNAi沉默SGC7901/L-OHP细胞SDF-1基因,从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沉默效果,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L-OHP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L-OHP对其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SGC7901细胞,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且SDF-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P均<0.05)。成功沉默SDF-1基因表达后,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SDF-1-RNAi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对L-OHP药物敏感度明显升高,且其细胞凋亡也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人胃癌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并发现SDF-1参与胃癌细胞SGC7901对L-OHP获得性耐药过程;RNAi沉默SDF-1基因表达后抑制SGC7901/L-OHP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部分逆转其对L-OH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郭变琴  陈婷梅  文阳安 《医学争鸣》2008,29(22):2053-2056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Ⅱ基因的表达情况,阐明Annexin Ⅱ基因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MDA-MB-435S,MDA-MB-231,ZR-75-30和MCF-7共4株人乳腺癌细胞Annexm 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nnexinⅡ蛋白在4株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Millicell小室测定4株人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MDA-MB-435S,MDA-MB-231,ZB-75-30和MCF-7的Annexin 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21,0.38±0.03,0.05±0.03,(4.06±0.81)×10<'-5,任两组细胞间Annexin Ⅱ mRNA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435S,MDA-MB-231,ZR-75-30和MCF-7的Annexin Ⅱ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结果分别为1.47±0.06,1.10±0.05,0.70±0.03,0.09±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分别为3423±312,2767±147,2001±245.353±128;任两组细胞间AnnexinⅡ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4355,MDA.MB-231,ZR-75-30和MCF-7的体外侵袭力分别为135.3±7.6,147.2±8.9,79.4±2.9,15.3±4.4,除MDA-MB-435S细胞与MDA-MB-231细胞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两组细胞侵袭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所检测的4株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Ⅱ表达量与细胞体外侵袭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 μmol/L组,秋水仙碱6.25 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 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 h达到低谷值,48 h后又升至6 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白花丹醌2、8 μmol/L干预后,HSC-LX2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 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抗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丹参多种提取物及萃取部位;以抗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的活性为导向,MTS法筛选活性部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UPLC-Q/TOF法分析丹参活性成分;通过反向对接预测试药抗细胞增殖的机制,RT-PCR检测caspase-3、MAP2K1、MAPK1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丹参石油醚提取部位有较强的抗HSF增殖的活性,能显著增加G0/G1 期细胞的比例,降低增殖指数(PI),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酮类化合物;反向对接预测结果显示,丹参酮类化合物抗HSF增殖机制主要与调节caspase-3和MAP2K1等靶点及其相关通路有关;隐丹参酮能够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下调MAP2K1、MAPK1基因的表达,与预测结果相吻合。结论 丹参抗HSF增殖作用的机制与丹参酮类成分调节MAPK、VEGF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protein member 2,TM9SF2)对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非致瘤的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TM9SF2蛋白表达的情况;对高表达TM9SF2的三阴性细胞株MDA-MB-231进行基因沉默;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PI3K、AKT、SRC和ERK)和转移相关蛋白(Snail、Slug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证明,MDA-MB-231中TM9SF2蛋白的表达量高于MCF-10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siRNA-TM9SF2转染组TM9SF2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转移能力减弱,PI3K、Snail、Slug和N-cadherin表达水平均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激活降低。研究结果表明,TM9SF2基因能促进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UA作用不同时间对A549及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UA对A549及SPCA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UA作用下A549及SPCA1的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MTS结果显示UA对A549及SPCA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UA作用后,光镜下可见A549及SPCA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出现变圆、回缩和脱落。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在UA作用后,A549及SPCA1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S期和G2/M期的比例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UA作用后A549及SPCA1细胞cyclinD1 mRNA、cyclinE mRNA、Ankrd17 mRNA表达水平降低,p27 mRNA、p16 mRNA表达增加,Ankrd17 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A能明显抑制A549及SPCA1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作用是通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实现的。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p27和p16的表达,下调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