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5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7例应用内固定.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1~4个等级,JOA评分改善率为(69.1±17.5)%,不稳节段均获得稳定的融合.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辅以必要的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5~28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前路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其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维持颈髓减压、颈椎稳定以及生理曲度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与手术疗效差别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996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5例疗效进行探讨。结果 保守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并县城越早手术脊髓功能改善率越高。手术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显优于保守治疗,伤后1个月内手术效果最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5.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因与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病理实质;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结果2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中,过伸型损伤16例(62.7%),退变性椎管狭窄15例(68.2%),先天性椎管狭窄4例(18.2%)。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管狭窄由于其病程缓慢,许多人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但一旦头颈部遭受非严重外伤,可以出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这类损伤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的病理基础、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方法 从1997~2003年8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6例,经X线及MRI检查均无骨折脱位,确立诊断,明确脊髓受压、损伤节段,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结果 56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至伤前状态42例,大部分恢复14例,无1例完全不恢复.讨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大都有以下病理基础:1、间盘退变突出;2、发育性椎管狭窄;3、后纵韧带骨化;4、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外伤是诱因.根据受压、损伤脊髓节段的多少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引起慢性颈髓损害或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OPLL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1.经颈前路OPLL切除,2.经颈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扩大椎管。其中经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较为常用,临床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就手术的节段(范围)应根据具体病人的不同情况,慎重选择。本文报告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OPLL患者进行常规C3-7节段单开门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扩大减压范围取得了理想效果的病例。试探讨颈椎高位OPLL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伤后1周内行MRI检查,表现为颈髓受损区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等或略低信号,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等。11例手术采用前路减压并植骨,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或椎管成形术同时药物治疗;7例保守治疗以牵引以及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探讨克服单开门手术弊端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91例获随访,随访3~6.5年,平均5年3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9.06%。术后3例出现开门侧肩及上臂神经根性疼痛,1例出现脑脊液漏,无1例出现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结论: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通过选择性神经根管扩大、牢固的椎板固定、准确的开门节段选择可以避免单开门术式的弊端,与文献报道相比,是一种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 icu lopathy,CSR)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观察CSR 16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10例,行后路手术6例,其中单纯椎间孔减压2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神经根管减压4例。16例患者中有8例加行颈椎钛板固定。结果 14例获随访,平均3年4个月(6月-10年)。根据M 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9%。结论 前路减压术或后路成形扩大术治疗严重的CSR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1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法、颈椎管平均矢状径评价临床疗效,X线、CT判定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观察其近期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6例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确诊.手术方法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颈椎间盘突出相应的硬脊膜的位置上纵行切开硬脊膜,显露颈髓和上、下神经根及齿状韧带,切开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结果 本组6例均获随访,按JOA评分标准平均提高3-6分,肌力平均提高2-3级,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术后予以X线片及MRI复查,无明显并发症,钳夹节段的颈髓均显示压迫解除.结论 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避免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周、15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3周、15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3周及15个月的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12%。术后ROM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单开门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之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椎单开门不同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方法 :新鲜成人颈椎标本 6具 ,模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 ,依次分 2组 ,A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固定在对侧椎旁肌肌膜和关节囊 ;B组 :单开门后 ,椎板用 10号丝线斜拉分别固定在C2 和C7棘突。应用生物力学方法 ,测试颈椎单开门后再关门负荷及功耗。结果 :再关门过程中A组和B组的最大负荷分别为 ( 8.5 7± 1.80 )N、( 12 .93± 2 .2 3)N ;完全关门时负荷分别为 ( 8.12± 2 .17)N、( 12 .93± 2 .2 3)N ;功耗分别为 ( 0 .0 6 2± 0 .0 2 1)J、( 0 .0 83± 0 .0 2 3)J。相互间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斜拉棘突固定法固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的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5例,C级14例,D级9例,E级5例。其中行前路手术3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前-后-前入路3例。结果48例均获得6个月-4年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分,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48例术后末次随访A级3例,B级3例,C级12例,D级15例,E级15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根据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损伤部位和程度,采用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或前-后-前入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缩短治疗期,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20.
詹乙  王彪 《骨科》2022,13(6)
颈椎病是影响国人乃至全人类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之一,颈椎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生活困扰。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尤其是多节段颈椎病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后路手术需将颈椎棘突和附着在其上的棘上、棘间韧带部分或完全切除,从而破坏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术后病人易出现颈椎反曲、鹅颈畸形、颈椎失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受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避免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从集中术式改良和手术入路改良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均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故本文就近年来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术式研究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未来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后路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