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就诊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8例(32髋),均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随访13个月至7年,2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植骨块不愈合的病例。Harris评分75~96分,其中优8髋,良20髋,中4髋,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及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个性化导航模板,指导髋臼发育不良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精确安放。方法:16例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7例,年龄34~52岁,Crowe分期Ⅰ期10髋;Ⅱ期2髋;Ⅲ期2髋;Ⅳ期2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2~24分,平均42.6分。通过术前CT扫描的三维数据,设计髋臼旋转中心,建立发育不良髋臼的计算机数据模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制做与病人髋臼解剖完全吻合的导航模板,并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时行术前、术后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16例病人术后的髋臼位置良好,外翻角在42°~55°,前倾角为12°~22°,下肢延长2~6CM,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80.3分,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形导航模板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能精确的控制髋臼假体的安放,对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和外翻角能精确的控制,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因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髋臼浅而平,股骨头退变,半脱位,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并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髋关节周围异常病理改变,手术比较复杂,处理上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骨性重建,又要考虑神经血管,软组织松解,外展肌平衡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行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32例(37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接受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女31例(5例为双髋),年龄36~86岁,平均58岁。按Crowe分型分类:Ⅰ型3髋,Ⅱ型13髋,Ⅲ型14髋,Ⅳ型7髋。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7.8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年7个月),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1分,优良率达93.7%,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的征象。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处理好病变髋臼重建、选择合适股骨假体、正确处理股骨近段并同时准备好植骨来源,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高度和下肢长度的方法.方法 1996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析:I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3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旋转中心内移.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正常,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块吸收现象,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6分,术后平均91.3分.结论 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峰 《吉林医学》2010,31(28):4870-48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11个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组随访11个月~9年,平均49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标准,优7髋,良3髋,中1髋,优良率90.9%。无坐骨神经及股神经损伤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注意肌力平衡,真臼安放生物性假体,细直柄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调整前倾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范永前  刘志宏  王毅  冯建民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5,28(2):96-98,i001
目的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针对髋臼和股骨侧重建以及假体选择等几个方面对不同Crowe分级的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对37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35例,男2例;年龄44~79岁。按照Crowe分级:Ⅰ级16髋,Ⅱ级 7 髋,Ⅲ级8髋,Ⅳ级8髋。对CroweⅠ~Ⅲ级患者选用普通的生物型假体或Hybrid假体。对8例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患者,髋臼侧选用骨水泥假体1例、小髋臼生物型假体5例(其中1 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普通生物型髋臼 2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4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 1 例、S ROM假体 1 例。有 8 例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结果 CroweⅠ~Ⅲ级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高位脱位的8例CroweⅣ级患者中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术后卧床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患者术后3周下床活动,2 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的患者髋臼和股骨均存在解剖异常;对于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10年8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5例,单侧置换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经6个月~10年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90.71分,全部病例均能自行下地行走,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治疗优化方法 ,减少并发症。方法 :自 1 986~ 1 998年应用改进Zahradnicek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1 0 3例、1 36个关节 ,用特制的小儿髋臼钻有限切削臼软骨 ,重建髋臼孤形结构 ,恢复其头臼同心圆关系 ,同时矫正前倾角至 5°~ 1 0°,颈干角至1 2 0° ,用专用的 1 2 0°鹅颈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疗效评定 :优 76髋 ,为 5 3% ,良 45髋 ,为 33% ,可 9髋 ,为 6 6 % ,差 6髋 ,为 4 4% ,优良率占 89%。结论 :此种手术在一次手术中使股骨头、髋臼、股骨颈及股骨干恢复或接近恢复正常解剖和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 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杨帆  强洪  王仕雄 《西部医学》2009,21(10):1736-1737
目的总结髋关节脱住伴髋臼骨折的诊断经验。方法对38例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患者,先行急诊Allis法或Bige-low法整复,整复后若复住不良、移位大者,再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或根据病情及合并症情况,选择髓内钉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7年,以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8例中获1~7年随访结果者34例(89.47%),综合疗效评定结果:优27例(79.41%),良3例(8.82%),可2例(5.88%),差2例(5.88%),优良率为88.23%。结论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时,既要处理好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又要处理、治疗合并伤,方可有利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对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到术后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康复指导,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均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及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41髋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髋臼有限加深法非骨水泥假体全髋置换术并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结果经术后6个月至5年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患髋疼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到术后的(92.42±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置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