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茵陈蒿汤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温阳化湿中药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大黄煎剂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术附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阴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阴黄证大鼠表现为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术附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温阳化湿中药菌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大黄煎剂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疽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菌陈术附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阴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阴黄证大鼠表现为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菌陈术附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中医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降黄合剂对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降黄合剂对大鼠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黄合剂对改善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存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52-1253
目的探讨复方蒿芩清胆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复方蒿芩清胆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经中药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蒿芩清胆汤保肝利胆退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芍甘多苷利胆退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芍甘多苷(DSM)对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和小鼠异硫氢酸-1-奈酯黄疸模型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DSM,观察药物对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小鼠异硫氰酸-1-奈酯黄疽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DSM,观察药物对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影响.结果 DSM具有增加正常大鼠胆汁流量,降低异硫氢酸-1-奈酯黄疸模型小鼠总胆红素、1 min胆红素及AST作用(P<0.05或0.01).结论 DSM具有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具有中医湿热症状的血尿动物模型,研究血尿湿热证的发病机制,探讨复方中药金水清口服液对大鼠血尿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实验中相关指标的检测及病理变化.方法 建立具有中医湿热症状的血尿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金水清口服液治疗,分别观察金水清对动物模型尿中红细胞及尿蛋白的影响;无菌摘除眼球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动物模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金水清可显著降低血尿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尿红细胞、尿蛋白及IL-6的含量(P<0.01),并可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积聚.结论 金水清可早期减缓控制肾脏炎症并可以减轻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和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ANIT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利胆退黄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验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P,ALT,AST,γ-GT活性及T-BIL,D-BIL,β-G和MDA含量,评价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结果:茵陈蒿汤低剂量组能使肝损伤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而高、中剂量组保肝作用不明显。结论: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G、MDA含量,促进胆红素代谢,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郁金与姜黄药性差异的药理活性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郁金、姜黄水提物药理活性的差异,探讨两者寒温药性差异的本质。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萘酯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的寒湿黄疸动物模型,考察比较郁金、姜黄水提物(均含生药10 g.kg-1)ig给药16 d对黄疸指标(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抗氧化指标(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能量代谢指标(肝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钠-钾-三磷酸腺苷、钙-镁-三磷酸腺苷)、肝线粒体氧化还原能力、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机能指标(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姜黄水提物对寒湿黄疸的疗效优于郁金水提物,病理结果显示,姜黄水提物组的汇管区胆管病变、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肝实质病变等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郁金水提物组上述病变未见明显减轻。姜黄水提物对寒湿黄疸模型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低下、氧化还原能力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机能低下具有明显增强作用,郁金水提物对其未见增强作用。结论:郁金水提物表现为性寒,姜黄水提物表现为性温。  相似文献   

12.
祛痰活血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祛痰活血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服用祛痰活血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祛痰活血汤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痰瘀互阻证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喘哮康口服液的中医辨证用药与证候禁忌的适应性。方法:分别采用寒、热性药物灌胃给药建立寒、热证动物模型。结果:喘哮康口服液能改善寒证模型大鼠体温降低、尿量增多、血清皮质醇含量降低的症状;加剧热证模型大鼠尿量减少等症状。结论:喘哮康口服液具有散寒解表的功能,热证者慎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实解毒利湿法佐益气扶正中药后疗效优于单纯解毒利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党参、灵芝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解毒利湿法佐用益气扶正中药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  相似文献   

15.
蒿芩清胆汤对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蒿芩清胆汤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饮食因素、气候环境因素与生物因子因素对大鼠进行湿热造模,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温病湿热证的药效学作用。结果:蒿芩清胆汤能显著降低湿热证大鼠的体温,增加其饮食饮水量,对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温病湿热证大鼠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大黄硝石汤对湿热黄疸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伤与施加湿热环境复制中医湿热黄疸证候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大黄硝石汤,通过检测给药后不同恢复期大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对大黄硝石汤药效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造模后24h、96h,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硝石汤组(2.02g生药/kg)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大黄硝石汤亦可降低造模后引起的体温升高,改善异常的肝脾指数等。结论:大黄硝石汤能够降低湿热黄疸大鼠模型血清酶活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肝脾指数比等,使异常的生理生化指标趋于正常,具有较好的保肝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中医酒疸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历代医家对中医酒疸证的论述为蓝本,通过深入分析中医酒疸证形成的机理,在充分考虑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症状、病因、治疗、相关因素和客观指标五方面临床诊断依据的基础上,采用高脂饮食并自由饮用乙醇的方法造成大鼠脾胃虚弱,再分别以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大鼠肝损伤。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和生化指标,对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三种化学造模药物进行筛选,确定能够模拟中医酒疸证形成机理的造模因素组合,建立符合酒疸证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结论:选取乙醇、α-萘异硫氰酸酯作为中医酒疸证动物模型的造模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经验,分析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将中医理论与中药药理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以“银屑病”为关键词,以“湿热证”为主题词,在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1998年-2012年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料内检索,重复文献除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了用于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和基本方。结果: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共87味,基本方17首。土茯苓、白鲜皮、黄芩等23味中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使用频率较高,属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药。药物归经主要归肝经,在治疗银屑病湿热证应重点从肝经论治。结论: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要方剂为: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黄连解毒汤。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SD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结论:肠道病理变化可能是大肠湿热证最直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中药降压复方疗效评价的方法。方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宏观表征和行为学指标的观察和测定方法,以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分别观察了三草降压汤(SCD)和化学降压药莫索尼定(MOX)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同时,对其宏观表征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SCD和MOX对SHR宏观表征和行为学指标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SCD可以改善高血压大鼠急躁、易怒、眩晕、大便干、小便黄等表现。结论:中药与化学药物对高血压的整体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根据中药辨证用药的特点,建立适合中药降压复方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标准,是推动中药降压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