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照组辅以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音乐运动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PD综合量表(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UPDRS-Ⅲ、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步长[(47.31±7.66)cm]、步频[(117.32±18.04)步/分钟]、步幅[(77.63±15.43)cm]、摆动相时间[(42.79±7.41)%]、双支撑相时间[(8.24±2.06)%]、总支撑相时间[(54.19±8.13)%]、步长变异系数(6.08±3.14)、步速变异系数(4.29±1.84)、UPDRS-Ⅲ评分[(27.74±5.96)分]、BBS评分[(31.79±6.31)分]及MBI评分[(53.78±7.58)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 结论 音乐运动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D患者步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 对106例早期未治疗的PD患者及108例对照组进行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分析非运动症状的分布状况,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其中PD老年组76例,年龄(66.8±6.6)岁,非老年组30例,年龄(57.3±5.2)岁;结合临床特征等因素分析非运动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老年PD组的非运动症状总数(13±7)个和非老年PD组的非运动症状总数(11±4)个,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分别为(4±2)个和(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3、12.145,均P<0.001).(2)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有20项,而非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有9项,均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发生率中老年组以便秘、非老年组以嗅觉障碍的发生率最高.(3)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个数与病程(r=0.413)、Hoehn-Yahr分级(r=0.318)和年龄(r=0.385)呈正相关(P<0.05);非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个数与Hoehn-Yahr分级呈正相关(r=0.306,P<0.05). 结论 老年和非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同龄对照组;非运动症状普遍存在于早期PD患者,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及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应提高对非运动症状诊断和合理治疗的重视,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相关性,探讨Hcy、hs-CRP和D-二聚体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每份样本中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提示,HsCRP、Hcy与MMSE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参与了VaD的发病机制。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与Hcy和Hs-CRP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 和(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一般认知训练,观察组接受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于训练前、治疗6周后对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统一PD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等评分及P300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UPDRS-Ⅲ、HMDS和PDQ-39等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MoCA评分进步一分析,治疗后2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抽象、语言、定向力等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300波幅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营养状况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明显优于对照组(65.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及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总蛋白(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见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学 《抗癌之窗》2013,(6):53-53
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如放疗或化疗时常出现腹泻,表现为腹痛、肠鸣、泄泻,或有里急后重,或便如水样,甚至便血,使治疗不得不中断,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常见于奥沙利铂、5一氟尿嘧啶(5-FU)、伊立替康(CPT-11)、卡培他滨(希罗达)等化疗药,以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血清差异蛋白,初步建立血清差异蛋白指纹图谱分类树。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得15例RA-ILD患者(RA-ILD组)和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采用SPSS 13.0、Biomarker Patterns软件、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并初步建立诊断分类树。结果 RA-ILD组患者血清共检测出143个蛋白峰,其中4个蛋白峰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荷比分别为2 876.75、3 382.59、11 525.30和11 886.00。以质荷比11 525.30、2 876.75建立诊断分类树,灵敏度为93.33%(14/15),特异度为92.31%(12/13)。结论 SELDI-TOF-MS技术用于RA-ILD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可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4岁,2010年8月1日口服质量浓度为20%的百草枯原液20 ml,当即被家人送至当地县医院.给予大量清水灌胃、补液等治疗.因咽部不适、吞咽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于当日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和ADL评分以及血肿量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与血肿量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和ADL评分及血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血肿吸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