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背景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催化儿茶酚胺第3位羟基甲基化,降解儿茶酚胺,同时亦是雌激素的主要代谢酶。COMT基因在rs4680位点存在鸟嘌呤腺嘌呤(G-A)点突变,使其编码的第108和(或)158位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为蛋氨酸(Met),导致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降低。已知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酒精依赖、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而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81例天津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COMT Val及Met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脑梗死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A和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Val等位基因频率(78.45%)及Val/Val纯合子基因型(61.3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8.24%和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Val等位基因频率(82.52%)与正常对照组(66.67%)之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性患者组间差异(69.83%对69.07%)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Val/Val型与Val/Met+Met/Met型比较,血糖、血脂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MT Val等位基因频率和Val/Val纯合子基因型是男性脑梗死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COMT对脑梗死的影响与血糖、血脂及血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选用连线测验(TM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COMT基因与TMT成绩显著相关,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B部分成绩显著低于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COMT基因与WMS成绩显著相关,其中G/G基因型患者记忆商数分、背数分显著低于A/A基因型患者。COMT基因与WCST成绩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MT基因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 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突变率为10%,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比较结果仍同前;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的上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该多态性基因型在精神分裂症阳性亚型、阴性亚型、混合型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6.30倍(OR=6.300),G等位基因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1.859倍(OR=1.859).结论 COMT基因-287A/C多态性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差异,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亚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和细胞色素P450 1A1(cytochrome P4501A1,CYP 1A1)基因Msp I多态的独立及其协同作用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新疆地区237例散发性PD患者和247例健康对照者的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CYP 1A1基因Msp I多态性。结果 (1)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CYP 1A1基因Msp I多态性分布在PD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按民族、性别、年龄分层后,两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在各亚组PD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COMT G/G基因型和CYP 1A1 T/T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使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PD的发生风险增加3.288倍(OR=3.288)。(3)COMT G/G基因型与CYP 1A1 T/C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分别使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年龄≥60岁人群中PD的发生风险下降0.245倍、0.451倍(维吾尔族人群:OR=0.245、年龄≥60岁人群:OR=0.451)。结论 COMT基因、CYP 1A1基因不同基因型间的协同作用可增加或减少新疆地区部分人群P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与强迫症的关联性。方法:以山东汉族人群中的400例强迫症患者和459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发病年龄分层,采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技术对COM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680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结果:COMT rs4680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强迫症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性别、发病年龄分层后,各强迫症组和对照组该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与强迫症可能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2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选用连线测验(TM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COMT基因与TMT成绩显著相关,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PartA成绩显著低于中等活性G/A基因型,PartB成绩也显著低于低活性A/A基因型及中等活性G/A基因型。(2)COMT基因与记忆商数、背数成绩显著相关,其中G/G基因型记忆商数分显著低于A/A及G/A基因型,背数分也显著低于A/A基因型。(3)COMT基因与WCST成绩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MT基因与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患者168例为病例组和134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应用钟表绘画测验(CDT)、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对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程度、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有无饮酒的颅脑创伤患者间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颅脑创伤患者间COM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CST评测显示携带G/G基因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完成分类数(CC)分值低于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而持续性错误数(RPE)、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分值高于携带GA+AA基因型颅脑创伤患者(P<0.05)。结论 COMT G/G基因型与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可能是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探讨利培酮疗效的敏感基因.方法 对20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2~8 ms/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减分率评定疗效.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基因型.对痊愈组(29例)、进步组(153例)及无效组(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COM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COMT基因3种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利培酮不同疗效患者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MT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单体型分析,利培酮治疗痊愈组与进步组、有效组与无效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基因可能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疗效敏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执行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11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mental disorders versionⅣ,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与7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 ADHD组的WCST总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完成分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D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组之间WCST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高于G/A组和G/G组(P0.05),G/A组也高于G/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WSCT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与ADHD存在关联,但rs4680多态性可能与ADHD的某些执行功能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90名≥70岁的社区健康老人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for elderly,NTBE)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TaqM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检测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结果 基线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met等位基因携带组(n=38)组和未携带组(n=52)之间NTBE各项分测验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未携带met等位基因组NTBE 4项分测验成绩优于携带组(P<0.05);而与基线比较,未携带met等位基因组NTBE的成绩13项提高(P<0.05),1项下降(P<0.05);携带met等位基因组8项提高(P<0.05),3项下降(P<0.05).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效果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A, MAOA)基因T941G多态位点与汉族强迫症的关联.方法 应用特异性引物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4个强迫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学父母)的COMT基因val158met和MAOA基因T941G多态性.采用单体型相对危险度分析(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12个和103个核心家系分别进入COMT基因和MAOA基因的TDT和HRR分析.TDT检测McNemar检验(P=0.15)及HRR检测( χ 2=3.58, P=0.06)均不支持COMT val158met多态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 MAOA基因T941G位点的TDT( χ 2=4.78, P=0.04)及HRR分析显示存在传递不平衡( χ 2=7.63, P<0.01),等位基因T较多地传给下一代(57.22%).结论 本研究提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在汉族人种中可能与强迫症关联,不支持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强迫症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基因多态性测序方法,分析COMT rs46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437例)和健康对照者(530人)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为77.2%,A等位基因频率为22.8%,而在健康对照者分别为74.7%、25.3%,两组间COMTrs4680位点Val158Me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99).各基因型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为G/G型57.4%、G/A型39.6%、A/A型3.0%,在健康对照者分别为54.9%、39.6%、5.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在校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MT rs4680位点各基因型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之间仍无相关性.结论 COMT基因r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易患性可能无关,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在其他不同种族中的研究能更好地确定COMT rs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在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现了若干与脑外伤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白介素-1(IL-1)家族的IL-1A、IL-1B及IL-1 RN基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p53基因.它们分别从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牛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中脂质及淀粉样蛋白的转运和沉积;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认知功能的改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及细胞凋亡等不同方面来影响脑外伤的进程和转归.充分认识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脑外伤预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中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生率高达25%-31%,而早发性精神分裂症(〈13岁)及成人精神分裂症中发生22q11微缺失比例分别为6%及0.3%~2%,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0.016%,表明22q11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刚好位于这一区域,它是体内1种重要的儿茶酚胺代谢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尤以肝、肾等组织为多,在神经组织也有较广泛的分布,特别是前额叶皮层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1种主要降解酶,60%以上的DA由它降解。COMT基因在第3外显子区G1947-A单核苷酸置换导致其蛋白第158号缬氨酸(Val)被蛋氨酸(Met)替代,引起酶括性减低约4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7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其父母(父母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分析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COMT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1)孤独症组COMT基因A/A基因型频率(4.5%)高于父母组(0例),A/G基因型频率(26.9%)低于父母组(38.5%),C/G基因型频率(68.7%)也高于父母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3,P〈0.05)。(2)TDT检验未发现孤独症与COMT基因相连锁(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组与父母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未发现COMT基因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传递不平衡,COMT基因可能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COMT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以124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2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1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1)TD组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TD组的高活性G等位基因频率(0.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0),低活性A等位基因频率(0.2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30);非TD组低活性A/A基因型频率(0.0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7)。(3)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A/A基因型患者的TD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与TD的发生有关联。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COMT基因存在相关性,高活性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可能较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表现更严重的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神经认知功能损害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77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简称患者组)和90名正常人(简称对照组)的COMT基因型,采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IVA)评估2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功能、反应控制能力;比较分析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注意功能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COMT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5.042,P=0.080),患者组的COMT基因的高活性等位基因缬氨酸(VAL)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0.756,P=0.385);注意障碍组和非注意障碍组的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818,P=0.366),注意障碍组和非注意障碍组的COMT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063,P=0.802)。结论:COMT基因可能不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儿童精神分裂症注意功能缺陷与COMT基因可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甲基氧位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g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507例海洛因依赖者(患者组)和487名健康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上7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737866,rs933271,rs l 544325,r84818,rs4680,rs 174696,rs 174699)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结果 COMT基因rs737866,rs933271两位点基因型在病例对照组中存在差异(P=0.047,P=0.011),其等位基因C与海洛因依赖相关(P=0.017,P=0.048).由rs737866-rs933271-rsl544325构建的CTG单倍体型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比例较高.结论 rs737866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者具有较高的海洛因依赖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HRNA7、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粤东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与正常对照者(100例)CHRNA7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337980、rs 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所有位点的单核苷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无关联(均P>0.05).结论 在中国粤东地区CHRNA7基因3个位点(rs2337980、rs 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此结论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惊恐障碍患者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rs740603)与艾司酞普兰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惊恐障碍患者69例,正常对照78名。患者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固定剂量10 mg/d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第2、4、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症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所有被试COMT基因rs4680、rs74060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第8周时,rs4680的G/G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72.52%±11.38%)大于A/G基因型患者(60.7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8周时rs4680不同基因型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40603不同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MT基因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