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诊断SAA 4年余,先后经Cs A治疗、脐血移植治疗均无效并反复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的12岁男性患者进行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其胞兄,高分辨HLA基因型5/10相合,预处理方案为BU+CTX+ATG:BU3.2 mg/kg×2 d,CTX 50 mg/kg×4 d,ATG 2.5 mg/kg×4 d。干细胞来源为G-CSF动员的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共计输注单个核细胞(MNC)4.055×108/kg(受者体重),CD 34 2.331×106/kg。GVHD预防:-1 d采用与受者HLA部分相合的第三方脐带血细胞,术后联合应用环孢素A、短程氨甲碟呤、霉酚酸酯。结果造血缓慢重建,术后22天(+22 d)ANC>0.5×109/L,术后3月血小板脱离输注。+26天DNA指纹图全部表现为供者基因型。+40天血型转为供者型"O"型。+29 d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胃肠型,Ⅲ度),+31 d、+34 d及+42 d予巴利昔单抗20 mg静滴,+40 d、+44 d、+63 d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患者急性GVHD逐渐控制。期间曾出现肺部感染、口腔黏膜炎及巨细胞病毒血症,经抗感染后可控制。现随访3年,血象正常稳定,Kamofsky评分100分。结论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对无相合供者(包括亲缘或非亲缘)且强效免疫抑制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进行,GVHD和感染为主要并发症,需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江明 《广西医学》2013,(6):758-759
目的观察同胞骨髓联合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儿童4例,给予同胞骨髓联合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儿移植后30 d,均检测为100%供者型完全嵌合,移植后90 d,再次检测仍为100%供者型完全嵌合,随访2年,4例患儿皆存活,血象与骨髓检测结果皆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同胞骨髓联合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10例接受allo-PBSCT治疗的SAA患者中,8例为血缘供体移植,2例为无关供体移植.男、女各5例,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为27岁.3例患者为急性SAA(SAA-Ⅰ型),其中2例患者移植前合并重型感染且未能完全控制;7例患者为慢性SAA(SAA-Ⅱ型),患者移植前大多经包括环孢素(CsA)在内的多种治疗无效.诊断至移植的时间为1~240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环磷酰胺(CTX)方案;移植前-5~-1 d静脉缓慢滴注ATG 4~5/μg·kg-1"·d-1,移植前-4 d~-3 d静脉滴注CTX 60 mg·kg-1·d-1;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 d(+11~+15 d)和+14.3 d(+13~+15 d).8例患者为完全供体型植入;2例为嵌合状态,其中1例亲缘供体患者予冻存外周血干细胞输注1次即转为完全供体型,另1例无关供体患者移植后3个月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STR-PCR)显示移植排斥,再次行同一供体移植后逐渐恢复自身造血.1例患者出现Ⅱ度急性GVHD,2例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3例患者移植后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经血浆置换后红系恢复正常造血.随访3~92个月,中位数为33个月,10例SAA患者均存活.结论 采用以免疫抑制为主的ATG+CTX的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进行allo-PBSCT能够有效治疗SAA,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血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当白细胞下降至Ⅱ度时开始静脉输注脐血,每天1-3单位,连用2-7d;在白细胞下降至Ⅲ度以下时加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在白细胞下降时不接受脐血输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后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4.1%,50%和86.9%,5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7.4±3.5)d,短于对照组(11.5±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脐血输注未能明显地阻止白细胞的进一步下降,但可显著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表明脐血输注对化疗后的骨髓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脐血输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治疗晚期肾脏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7月施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8例病历资料,中位随访5(1~8)年,移植后密切随访、后期采用低剂量的环孢素A[CsA<2 mg/(kg.d)]。结果:随访期患者存活39例,生活质量良好,能正常工作;肾存活38例。术后1年内死亡4例,1~2年死亡2例,2~3年死亡3例,3~8年无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89.6%,2年生存率85.4%,3年以上生存率81.3%。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脏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移植后期采用低剂量的CsA和密切随访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ixed acute leukemia, MAL)的治疗缓解率低,复发率高,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或阿克拉霉素和小剂量阿糖胞苷的预激化疗方案治疗MAL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8例MAL患者,男5例,女3例,采用预激方案治疗.给予小剂量阿糖胞苷10mg/(m2·d),第1天至第14天,每12h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20mg/d,第1天至第4天,静脉输注.或高三尖杉酯碱1mg/(m2·d),第1天至第7天,静脉输注;G-CSF 100~200μg/(m2·d),第1天至第14天,皮下注射.结果 4例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75%.治疗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预激方案治疗MAL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DCAG)治疗高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80岁初诊AML患者接受D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第1~5天;阿克拉霉素 10 mg/d,第3~6天;Ara-C 10 mg/m2,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第3~9天;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第0~9天。观察患者疗效和耐受性。结果: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1%,部分缓解(PR)率为9.5%。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中等组CR率为 81.8%;预后差组CR率为62.5%。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 10个月(1~61个月),CR者的中位无病生存(DFS)达 14个月,血液学毒性为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4 d,血小板恢复至20×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2 d,3例(12.5%)早期死亡。但13例患者缺乏后续规范性治疗。结论:DCAG治疗≥80岁初诊AML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Chen HR  He XP  Yang K  Lou JX  Liu XD  Guo Z  Chen P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693-2696
目的 观察CD25抗体(巴利昔单抗)治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发生肠道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20例单倍型HSCT后发生肠道Ⅲ~Ⅳ度aGVHD的患者,男13例,女7例,于确诊肠道aGVHD当日给予巴利昔单抗治疗,同时使用甲泼尼龙1 mg·kg-1·d-1静脉点滴,巴利昔单抗分别在第1、4天静脉点滴,每次的剂量是20 mg,如果肠道aGVHD无改善,第2周再重复使用,分析治疗疗效,观察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为5例,总有效率75.0%.使用巴利昔单抗后1~12 d,患者肠道aGVHD症状开始缓解,平均取得缓解时间为7 d.随访时间6~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在完全缓解的10例中8例持续完全缓解无aGVHD复发;2例aGVHD复发患者,再次用巴利昔单抗取得缓解.9例生存,最长存活64个月,其中4例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另外5例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Kaplan-Meier生存计算2年无病生存率为47.5%.结论 巴利昔单抗治疗单倍型HSCT后发生的肠道Ⅲ~Ⅳ度aGVHD疗效显著,未增加白血病复发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4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第1~14天餐后口服,替吉奥40 mg/m2,2次/d;于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紫杉醇80 mg/m2,21 d为1个周期。每2周期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病情稳定(SD)13例,病情进展(PD)8例,临床总缓解率(CR加PR)为51.1%,临床获益率(CR加PR加SD)为81.3%。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结论: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产ATG/ALG联合环孢素A在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ATG/ALG联合环孢素A治疗的经环孢素A、雄激素和中药联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复发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国产ATG( ALG-P)治疗总有效率6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补肾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益气养血补肾法合康力龙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3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证候学积分较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在改善症状方面有效率为90.9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24%,患者的血色素从疗后第6个月开始较疗前升高(P<0.01),白细胞计数比疗前升高(P<0.05),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益气养血补肾法合康力龙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荣 《中外医疗》2011,30(7):8-9
目的总结环孢素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8例,根据分型分为SAA组60例,CAA组148例。SA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SA治疗组和CSA+雄激素联合治疗组;CAA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SA治疗组和CSA+雄激素联合治疗组。结果 60例重型再障治疗有效率为33.3%,单用环孢素(CSA)治疗有效率为16.7%,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有效率为44.4%;148例慢性再障治疗有效率为73.0%,单用CSA治疗有效率为66.7%,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有效率为76.0%。结论 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为治疗A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因素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重度衰竭综合征,具有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SAA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免疫抑制治疗(IS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相应的支持治疗。近年来,随着上述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SAA的长期生存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以及人工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值(PTA)。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7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益精方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象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结论: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能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效果。②方法 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 +环孢菌素A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儿 6例 ,4例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③结果  6例病儿随访时间 30~ 136 7d ,平均 4 2 9d ,脱离输血中位时间 4 2d ,基本治愈 2例 ,缓解 2例 ,明显进步 1例 ,无效 1例。随访期内无复发及血液系统疾病转化。④结论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 +环孢菌素A +人血丙种球蛋白有望成为治疗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冉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8例应用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9.05%,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治愈率5.56%,总有效率6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