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损伤大鼠和心外膜涂酸大鼠各脑区及垂体中亮氨酸脑啡肽(LEKIS)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IS)的含量。结果表明,心肌损伤组大鼠各脑区中L EKIS和β—EPIS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心外膜涂酸组大鼠的下丘脑、中脑、海马内的LEKIS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纹状体的LEKIS含量亦增加(P<0.05);丘脑、桥脑、延脑与垂体的LEKIS无显著差别;β—EPIS含量仅在延脑增加(P<0.5),其它脑区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探讨腹腔注射吗啡对单纯乌拉坦麻醉、心肌损伤和心外膜涂酸大鼠中枢亮氨酸脑啡肽(LEKIS)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I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吗啡对单纯乌拉坦麻醉大鼠和心肌损伤大鼠中枢LEKIS和β-EPIS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使心外膜涂酸大鼠的下丘脑、丘脑、中脑、桥脑内的LEKIS含量明显减少(P<0.01);海马和延脑的LEKIS含量亦减少(P<0.05);β-EPIS的含量在垂体明显减少(P<0.01);延脑和其它脑区亦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吗啡可使心外膜涂酸组大鼠中枢多个脑区的LEKIS以及垂体β-EPIS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内皮素(ET)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血压大鼠(WKY)体内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本文选用SHR和WKY大鼠各10只,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浆、脑组织和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发现SHR血浆、脑和主动脉中ET量均显著高于WKY组(P分别<0.01);WKY组脑较血管组织含量低(P<0.01),SHR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内皮素不同组织分布的变化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比较腹腔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后中枢各脑区及脊髓内催产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腹腔注射CCK-8可使垂体、下丘脑、桥脑及脊髓内催产素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侧脑室注射CCK-8后,仅垂体内催产素含量增加(10min后P<0.05,20min后P<0.01),其他脑区及脊髓内催产素(OXT)含量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提示CCK-8对中枢脑区及脊髓内OXT含量增加的影响以外周性传入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from Pinellia Ternate, TAPT)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同时给予半夏总生物碱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增加, SOD活性及GSH的含量降低(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脑皮质MDA、H2O2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皮质GSH、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半夏总生物碱给药组中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血清MDA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各治疗组中血清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 结论半夏总生物碱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有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质部分及血清SOD、GSH的含量,而抑制了MDA和H2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对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以0、5、10、20mg/kg的氟化钠(NaF)对SD大鼠染毒90d后,应用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大鼠水迷宫实验中抵达终点的游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抵达终点的游泳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对比,高剂量染毒组脑中DA含量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剂量组DA及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6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伤方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腹腔注射血必净4 mg/kg,每12小时重复1次。伤后24、72 h处死大鼠,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测定MDA含量、SOD、GSH-Px活性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必净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创伤后脑水肿、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模型大鼠剥夺快速动眼相睡眠后的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探讨睡眠剥夺的抗抑郁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和睡眠剥夺组,每组10只。后2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又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进行72h快眼动睡眠剥夺,比较各组大鼠自主活动及血清COR和ACTH含量的变化。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血清COR和ACTH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而睡眠剥夺组大鼠较抑郁模型组血清中COR和ACTH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眼动睡眠剥夺可逆转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作用与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HPA轴)的调整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吗啡催促戒断大鼠不同脑区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5 d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复制慢性吗啡依赖模型.实验分生理盐水对照组(normal saline,NS)、吗啡依赖组(morphine,MOR)、催促戒断组(naloxone,NAL)和褪黑素治疗组(MT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测定大鼠脑桥、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Glu和GABA含量.结果 与NS组相比,MOR组大鼠脑桥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则未见明显变化,脑桥、中脑、间脑和纹状体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NAL组脑桥、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Glu含量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P<0.01),而GABA含量则迅速下降(P<0.05,P<0.01);与NAL组相比,MT抑制吗啡催促戒断大鼠脑内Glu水平的升高(P<0.05,P<0.01)和GABA水平的下降(P<0.05,P<0.01).结论 MT对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不同脑区的Glu和GABA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内脏脂肪含量与ghrelin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鼠内脏脂肪含量对ghrelin分泌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分别制成正常大鼠模型组、高脂大鼠模型组及减重大鼠模型,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全扫,计算大鼠内脏脂肪组织面积,从而计算出内脏脂肪含量,并根据内脏脂肪含量将所有大鼠重新分为A组(内脏脂肪含量<3%)、B组(3%≤内脏脂肪含量<6%)、C组(6%≤内脏脂肪含量<9%)、D组(内脏脂肪含量≥9%),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ghrelin的含量,进一步分析大鼠内脏脂肪含量与ghrelin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正常饲料喂养大鼠相比,高脂饮食后大鼠体质量与内脏脂肪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而肥胖大鼠减重后,体质量与内脏脂肪含量均下降(P<0.01),尤其内脏脂肪含量下降更为明显(P<0.01)。(2)与A组内脏脂肪含量相比,B组、C组、D组内脏脂肪含量分别是A组的3.15倍、5.84倍、7.69倍。B组与A组之间ghrelin的分泌无显著差异(P>0.05);C组、D组ghrelin的分泌较A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不同内脏脂肪含量的大鼠,其ghrelin的分泌不同,在内脏脂肪含量相差较明显时,ghrelin分泌的下降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脑室微量注射等急性实验方法,探讨了大鼠内源性神经降压素对应激性胃溃疡的细胞保护作用。侧脑室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产生明显加剧(P<0.05)。在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产生的同时,其血浆内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下丘脑、桥脑、延脑、垂体中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大鼠内源性神经降压素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可能参与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天年饮(Tiannianyin,TNY)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及脑垂体前叶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EUSA方法检测TNY灌胃前后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Y灌胃前后大鼠脑垂体前叶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衰老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TNY灌胃后其含量升高接近正常水平,与衰老大鼠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衰老大鼠脑垂体前叶PCNA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TNY灌胃后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与衰老大鼠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TNY可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及脑垂体前叶细胞PCNA表达水平,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D-半乳糖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及血脂含量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D-半乳糖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及血脂含量的变化.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结果: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衰老大鼠血清中TC、T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P<0.01);模型大鼠血清中HDL-C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D-半乳糖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下降、血脂代谢紊乱,这可能是D-半乳糖致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蒺藜皂苷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注射用蒺藜皂苷(GSTT)对垂体后叶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和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二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GSTT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率减慢的影响及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可减轻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慢程度(P<0.01 ,P<0.05)和S-T段抬高程度(P<0.05),GSTT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PK和LDH活性(P<0.01)。结论:GSTT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海马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观察了甘糖酯对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③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691~5.406,P均<0.01);应用甘糖酯组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938~3.127,P均<0.05)。④结论甘糖酯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改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症基因-1(DAX -1 )对垂体瘤(MMQ)细胞自噬和增殖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垂体瘤与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基因群,并通过PubMed数据库基因组分析侵袭性垂体瘤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之间DAX -1 的表达差异;将siRNA转染至MMQ细胞敲低DAX -1 的表达(DAX-1 KD组),DAX -1 过表达质粒转染至MMQ细胞提高DAX -1 的表达(DAX-1 OE组),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AX -1 对MMQ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 、ATG7 和ATG12 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DAX -1 对自噬标记蛋白LC3的表 达影响,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敲减DAX -1 对MMQ细胞生长和自噬的影响。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提示,和正常垂体组比,垂体肿瘤中DAX -1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并且DAX -1 在侵袭性垂体瘤中比非侵袭性垂体瘤表达低(P <0.05);与NC组MMQ细胞比,DAX-1 KD组MMQ细胞增殖水平升高,而DAX-1 OE组MMQ细胞增殖受抑且 卡麦角林和溴隐亭的药物敏感性增高(均P <0.05);与NC组MMQ细胞比,DAX-1 KD组MMQ细胞自噬水平降低(P <0.05);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与NC组MMQ细胞移植瘤比,DAX-1 KD组移植肿瘤生长速度更快(P <0.05)。结论:DAX -1在垂体瘤中表达降低,且DAX -1表达降低后促进垂体瘤发展,DAX -1可能是垂体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链脲佐菌素诱发的大鼠糖尿病对垂体TSH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对垂体TSH细胞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垂体-甲状腺轴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应用P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细胞)后,以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大鼠TSH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糖尿病鼠TSH细胞的数密度、体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P〈0.01),而平均细胞直径明显降低(P〈0.01),说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直径变小.糖尿病鼠的强阳性TSH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加胰岛素组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鼠有明显逆转,趋向正常组.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导致垂体TSH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胰岛素治疗能逆转上述变化,提示糖尿病TSH细胞的变化与胰岛素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平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冠心平颗粒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给大鼠灌药7d后,以垂体后叶素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模型,观察心电图造模前后的变化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值,并与空白组与地尔硫卓对照组进行比较。提示造模后大鼠虽有心率下降,T波升高,但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下降和T波升高幅度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显示冠心平颗粒可抑制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率、T波的改变,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有一定的防治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介导物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揭示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模型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灸命门组灸命门穴、灸关元组灸关元穴、灸非穴组灸关元穴左侧旁开0.5cm处。观察足爪肿胀率并观测血浆、下丘脑、垂体和淋巴结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灸命门组比较,灸关元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灸命门组与灸关元组左足组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淋巴结中的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灸命门穴和非穴对右足原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灸命门穴、关元穴、非穴对左足继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推测艾灸上述穴位对机体免疫炎症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提高淋巴结β-EP含量、调动中枢内β-EP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