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张小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98-3899,3903
目的 研究如何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活动.方法 对丰台区大红门街道的18家娱乐场所的高危人群开展艾滋病的干预活动,在干预前后对她们对艾滋病的知识水平、防治意识及防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干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 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目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防治意识和行为正确率,对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推行百分百安全套活动和建立安全性行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观澜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行为情况,探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2.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总正确率为67.6%,而赞同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有29.4%。结论应加强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居民完整地了解艾滋病知识,坚定信念,转变态度,加强安全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现况,为该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该辖区内不同特征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一般人群高.接受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服务,暗娼人群为67.80%,而吸毒者为39.5%,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为12.8%,青年学生为49.9%.各类人群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比例均较低(低于30%).社区居民和流动人群最近1年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比例达33%,其中流动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15.80%.男男性行为者中每次肛交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39.13%,最近1次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58.69%.结论 各类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计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7,P<0.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示医生高于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8,P=0.007)。3组人群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3组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率均较低。医生和公安民警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广播和书籍,而免费宣传资料是社区居民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结论 3组人群对艾滋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能否感染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有一定差异,但报刊、书籍仍然是人们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城市示范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估示范社区一般人群对待艾滋病态度和行为,确定目标人群和主流行为危险因素,探索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有的放矢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以北京市崇文区龙潭社区和永外社区两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中的社区居民、流动人口、中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每个社区每类人群随机抽取80名。采取不记名方式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行为和态度、以及性观念和性态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人群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90%左右,其中流动人口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仅为79.4%。对于定期服用抗生素措施是否能预防艾滋病,只有58.9%的人认为不能。尤其是中学生和流动人群的知晓率更低,仅为45.3%和53.8%。社区人群愿意照顾感染HIV的家人、朋友、同事并为他们保密的约占80%左右,愿意留感染了HIV的同事继续在单位工作、继续与感染HIV的朋友交往的比例在60%左右,愿意让感染了HIV的老师继续在学校教书仅占45.6%,只有27.8%的人愿意从感染HIV的售货员处购买食品。结论目前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态度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多种形式,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和中学生的教育,消除不利影响因素,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有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42%,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和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本区的社区吸毒人群开展了行为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吸毒人群是我国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艾滋病感染率监测,可了解当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行为变化及流行趋势,并评估当地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城市社区艾滋病相关知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在艾滋病高度流行区选2个县区(临翔、开远)、中度流行区选4个县区(思茅、昭阳、江川、西山),各县区的城区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进行调查,流调对象为社区群众. [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虽然对艾滋病的3条传播途的途径掌握比较好,知识知晓率为66.5%,但是对一些不传播艾滋病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只是26.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在社区人群中,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最喜欢的途径均为"电视",分别占92.6%、79.0%;特定社区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的途径和喜欢的途径并不同;认为社区没有举行过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活动的人群占43.7%,认为举行过且没参加过的人群占20%. [结论]应加大对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宣传方式上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这些人群喜欢的途径来加强,可以考虑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误区进行宣传教育,应因地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9.
南充市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南充市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危险行为,为制定针对这一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5个城市社区,用自制问卷对社区内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用SPSS 1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完成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711名,其中男性317人(44.59%),女性394人(55.41%)人,平均年龄(31.6±8.9)岁.知道HIV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调查对象比例分别为70.0%、69.1%和47.4%.电视、电影、录像是了解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58.2%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只有12.9%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 结论 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安全性行为意识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预防HIV/AIDS的认知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妥社区人群对AIDS/STD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市翠苑街道二、四居民区种类社区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干预,在干预前后采取匿名问卷法各开展一次KABP调查,结果:社区人群中除医务人员、学生外、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关于AIDS/STD知识的认知率有显著提高,结论: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能增加各类人群对AIDS/STD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其采取正确行为,对预防艾滋病,性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相关态度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5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错误的认识。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和湖北省抽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21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130份,其中农村居民1067份,城市居民1063份。结果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3.57%,城市居民为80.52%,农村居民知识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居民(P<0.01);44.91%农村居民和40.36%城市居民将减少或断绝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来往;22.84%农村居民和15.78%的城市居民不允许感染者继续工作和学习,29.94%农村居民和29.11%城市居民介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城乡居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城乡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知晓率,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城市社区健康相关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问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对300名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认知、行为、获得知识途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为88.0%,其中控烟知识、婚检知识答对率很高分别为97.0%和95.0%,体检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肺结核有关知识等知晓情况也较好,而慢性病相关知识答对率却较低均低于50.0%。居民不健康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男性吸烟率(72.5%)和饮酒率(67.50%)都较高。结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病上,健康教育工作应更细致、更具体、更广泛、更深入。要使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转化为行为改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动员全社区和多部门的力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沈阳市、鞍山市、锦州市1075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3.56%。其中,城市居民平均知晓率为85.13%,农村居民平均知晓率为81.95%,经t检验,城乡居民平均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态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城市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4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认识误区,城市居民有45.4%的人和农村有56.9%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对其它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高。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实施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 156名16岁以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共用注射器吸毒认知率最高83.14%;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79.15%、82.16%和72.53%,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较低,蚊虫叮咬和共用坐厕分别为27.88%和52.41%。近半数认为自已艾滋病知识不足,78.83%的受调查者是从电视获得HIV病知识;接受宣传服务以社区张贴海报者最多31.75%。艾滋病自愿检测知晓率及检测率分别为26.65%和3.99%;对艾滋病的恐惧是最主要的态度问题。结论必须深化普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大众媒体和社区宣教相结合,引导广大居民正确对待艾滋病,减少恐慌和歧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调查全市城乡居民2 719人,其中学生1 142人,城镇居民647人,农村居民450人,农民工480人.结果 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6%、82.30%、81.16%和77.04%,各类人群知晓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对待艾滋病感染者6个问题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各类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对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然存在,我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岩市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在龙岩市城乡抽取313名18~60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13人,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为67.54%,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74.36%、58.20%(P〈0.01)。全部调查对象中,赞同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入学或就业的占52.08%,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60.02%、40.91%(P〈0.01);最近3次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14.19%,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17.37%、9.84%(P〉0.05)。[结论]龙岩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一般,农村居民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Context: HIV/AIDS is occurring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ru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 rural communities report higher levels of perceived stigma than their more urban counterparts. The extent to which stigmatized individuals perceive stigma could be influenced, in part, by prevailing community attitudes.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and more metropolitan community members'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HIV/AIDS, however, have rarely been examined. Purpos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motivation to control prejudice toward people with HIV/AIDS among non-infected residents of metropolitan, micropolitan, and rural areas of rural New England. Methods: A total of 2,444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random digit dialing sampling scheme, and completed a telephone interview to determine attitudes and concerns about a variety of health issues. Internal or external motivation to control prejudice was examined using a general linear mixed model approach, with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age, gender, community size, and perceived indentifiability within one's community. Find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community size, by itself, was not related to motivation to control prejudice.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size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perceptions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in their communities know who they are.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idents of rural areas, in general, may not show a higher level of bias toward people with HIV/AI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size and perceived identifiability, however, suggests that motivation to control prejudice, and potentially the subsequent expression of that prejudice, is more complex than originally thought.  相似文献   

20.
铜陵市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陵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和农民工2 128名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4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8%,其中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农民工的知晓率分别为84.7%、71.4%、52.3%、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44,P=〈0.001);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而对性传播途径认识不足,仅有57.5%的人正确回答"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8.3%;电视、报刊书籍、免费宣传材料是人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结论铜陵市4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国家规划要求,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应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