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建立PDGF-BB诱导的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增殖细胞模型,通过AMPK激动剂AICAR干预,探讨AICAR对PASMCs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肺血管重构防治寻找靶点。方法 通过20ng/ml PDGF-BB刺激诱导PASMCs增殖建立细胞模型,采用AICAR(0.5mmol/L)干预PDGF-BB诱导的PASM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总的和磷酸化的AMPK, CCK-8检测PASMCs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cyclinD1、cyclinE、CDK2/4/6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AICAR可以活化AMPK,CCK-8检测结果表明AICAR能够抑制PDGF-BB诱导的PASMC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AICAR能够抑制细胞周期于G0/G1期,RT-PCR结果表明AICAR可以抑制cyclinD1、cyclinE、CDK2、CDK4和CDK6的mRNA的表达。结论 AICAR通过抑制cyclinD1、cyclinE、CDK2/4/6 的mRNA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S期,抑制PASMCs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iR-370-5p导入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合成miR-370-5p(实验组)和dsControl(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至两个细胞株。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p21、CDK4、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利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提示,转染miR-370-5p后DU-145和LNCaP细胞中p21 mRNA水平分别上调3.43倍(P<0.01)和3.06倍(P<0.01),CDK4 mRNA水平分别下调0.51倍(P<0.01)和0.43倍(P<0.01),Cyclin D1 mRNA水平分别下调0.31倍(P<0.01)和0.35倍(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符合这一趋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370-5p后,位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则上升,说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MTT分析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370-5p后,DU-145和LNCaP细胞活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370-5p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miR-370-5p能显著激活前列腺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进展和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证明氢分子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大鼠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纯化培养7 d后的大鼠脊髓神经元分为4组:(1)常规培养液(NM)对照组:以NM培养;(2)富氢培养液(HM)组:以HM培养;(3)NM+H2O2组:以NM培养2 h后,加入100 μmol/L H2O2和15 μmol/L FeCl2继续培养;(4)HM+H2O2组:以HM培养2 h后,加入100 μmol/L H2O2和15 μmol/L FeCl2继续培养。各组处理后每6 h更换各自培养液及氧化剂,在12 h后停止处理并检测神经元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水平、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糖元合成激酶3β(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M相比,HM可降低H2O2氧化损伤后神经元胞内ROS尤其是羟自由基(HO·)的生成(P<0.01),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下调caspase-3的表达(P<0.01),促进GSK-3β的磷酸化(P<0.01)。结论 氢分子对H2O2氧化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与降低神经元胞内ROS尤其是HO·的生成、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和抑制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促进GSK-3β的磷酸化利于神经元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并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adrenoleukodystrophy protein,ALDP)的慢病毒载体,探讨ABCD1基因突变对ALDP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BCD1基因的H283R和P534R两个突变,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突变致病性及突变体结构稳定性预测;再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ABCD1基因克隆到pLEX-MCS慢病毒载体,构建野生型慢病毒载体:pLEX-ABCD1,定点诱变构建2个突变型重组载体:pLEX-ABCD1-H283R和pLEX-ABCD1-P534R,并与其他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病毒并感染宿主细胞,RT-PCR检测慢病毒感染细胞中野生型与突变型ABCD1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野生型与突变型ALDP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H283R和P534R为ALD致病性突变;RT-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细胞中野生型与突变型ABCD1 mRNA均过表达;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283R和P534R突变可能导致ALDP突变体表达量下降,但未观察到ALDP定位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ABCD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评估了H283R和P534R突变对ALDP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为深入研究ALD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立论依据】 AMPK是细胞及整体能量稳态的调控器。代谢综合征状态下,机体组织广泛存在AMPK活性下降,但AMPK如何失活仍存许多疑问。因此,弄清楚AMPK的失活机制对阐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有研究表明CDK5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异常激活,AMPKα2的活性显著降低。同时,AMPKα2 345和529位丝氨酸满足Cdk5的底物一般都具有特定S/TPXK/R序列的条件。据此推测:活化的CDK5能够磷酸化AMPKα2 345和529位丝氨酸,进而抑制AMPKα2的活性,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本课题拟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上研究Cdk5介导的AMPKα2蛋白磷酸化的作用,为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实验内容】 应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技术构建Cdk5 siRNA基因的脂肪细胞系3T3-L1-Cdk5 siRNA实验组及其阴性对照组细胞系3T-L1- Mock siRNA(Mock siRNA 为空siRNA转染),实验分为3T3-L1-Cdk5 siRNA组,3T-L1- Mock siRNA 组和3T-L1组,以AIMV无血清培养基培养3T3-L1细胞,使其自然增殖,于增殖第3天起用TNF-α作用于增殖中的3T3-L1细胞,之后每24小时以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含胰岛素、地塞米松与IBMX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3T3-L1细胞,于诱导分化第8天起用TNF-α作用于分化中的3T3-L1细胞,此后每3天以油红O染色并染料提取的半定量方法及细胞内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了解细胞内脂质含量;采用细胞Cdk5/P35和AMPKα2激酶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3T3-L1细胞中Cdk5和AMPKα2的活性,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3T3-L1细胞AMPKα2 S345 、AMPKα2 S529及AMPKα2S345529磷酸化水平。从而观察CDK5介导的AMPK磷酸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材料】 3T3-L1前脂肪细胞,AIM-V medium,DMEM/F12 培养基,Cdk5 siRNA, AMPKα2激酶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油红O, CO2细胞恒温培养箱。 【可行性】 Cdk5是脯氨酸引导的丝/苏氨酸蛋白酶,特异性磷酸化其底物蛋白的丝氨酸和苏氨酸位点。其磷酸化底物一般都有特定的S/TPXK/R序列。而人、大鼠和小鼠AMPKα2蛋白序列的自动抑制区345位丝氨酸和亚单元结合区域529位丝氨酸有共同的序列YLASSPPSGS 和TGSTLSSVSP,满足Cdk5的底物一般都具有特定的S/TPXK/R序列的条件,实验假设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性】 本课题以Cdk5介导AMPKα2磷酸化进而抑制其活性为切入点,探讨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杨素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WST-1法测定VSMCs增殖,5-溴-2'-脱氧尿苷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流式细胞术分析VSMCs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和CDK抑制物p27kip1的表达。结果20ng/ml PDGF-BB显著增强VSMCs增殖及DNA合成,而白杨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DGF-BB刺激的VSMCs增殖及DNA合成。12.5μmol/L白杨素预处理使PDGF-BB刺激的VSMCs阻滞于G0/G1期,并能显著降低VSMCs中CDK4和CDK6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升高p27kip1蛋白水平。结论白杨素抑制PDGF-BB刺激的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DK4和CDK6表达下调而p27kip1表达上调导致的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海拔地区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人群血标本330例,包括肺癌组130例,COPD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PCR-RFLP技术,筛查α1AT基因外显子Ⅴ、Ⅲ及3'端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分析其与肺癌的关系。 结果 检测到α1AT的Z、S基因型存在,但在3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小细胞肺癌组发现3'端突变体(3m型基因)18例(13.8%),COPD组8例(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肺癌组、COPD组与对照组之间3m型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将肺癌组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肺癌合并COPD组3'端突变体出现率24%,远高于肺癌不合并COPD组(7.5%);3m型基因阳性患者罹患NSCLC合并COPD的OR值为3.895。 结论 α1AT的Z、S基因突变型和甘肃高海拔地区人群COPD及肺癌无明确的相关性,而3'端突变体在COPD和肺癌患者中明显增多,是COPD和肺癌的易感因素。携带3'端突变体的人群患肺癌合并COPD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提示α1AT的3'端突变体和甘肃高海拔地区人群中肺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 [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ragalosides) 对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 与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β-peptide protein, Aβ) 联合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探讨黄芪总苷能否抑制 Aβ和 DEX 引起海马神经元活力下降;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胞内 Ca2+浓度 ([Ca2+i),探讨黄芪总苷是否通过降低 [Ca2+i 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通过检测 P-tau-Thr231 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黄芪总苷抗 Aβ 和 DEX 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毒性机制。结果 黄芪总苷 (10、20、40 μg/mL) 对体外 DEX (10 μmo/L)+Aβ25-35 (5 μmol/L) 引起胎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P<0.01);黄芪总苷能明显降低 DEX (10 μmol/L)+Aβ25-35 (5 μmol/L) 升高的海马神经元[Ca2+i、P-tau 蛋白水平 (P<0.05)。结论 黄芪总苷对 Aβ和 DEX 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RRK2基因多态性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16例中国东南部福建地区汉族SAD患者和433例健康者的周围血液标本并提取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方法(RFLP)进行LRRK2基因R1628P和G2385R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变异者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结果R1628P检测中,SA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 vs 2.1%,χ2=4.959,P<0.05);SAD组GC基因型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9% vs 4.2%,χ2=5.03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携带R1628P多态者比未携带者AD发病风险降低88%(OR:0.217,95% CI:0.050~0.945,P<0.05)。G2385R检测中,SAD组A等位基因频率及GA基因型频率分别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等位基因:2.1% vs 1.4%,χ2=0.881,P>0.05;GA基因型:4.2% vs 2.8%,χ2=0.896,P>0.05)。结论 LRRK2基因R1628P多态可能是SAD发病中的一个保护性因子,而G2385R多态同SAD发病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含有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无血清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H2O2(50 μmol/L)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H2O2处理组比较,0.1、1 g/L褐藻多糖硫酸酯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损伤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并且降低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抑制细胞内MDA的生成,提高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损伤皮层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虫汤对正常家兔体内RBC-C3b,sIL-2R,CD4/CD8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胃管灌药,于服药前后取血测定RBC-C3b,sIL-2R,CD4/CD8.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RBC-C3b,sIL-2R,CD4/CD8均升高(P<0.001),CD4,CD8下降(P<0.001).结论: 三虫汤通过RBC-C3b,sIL-2R,CD4/CD8进行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对microRNA-203(miR-203)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5%CO2培养+未转染)、七氟醚组(4%七氟醚+5%CO2培养+未转染),miR-203组(5%CO2培养+转染miR-203 mimics)、miR-203+七氟醚组(4%七氟醚+5%CO2培养+转染miR-203 mimics),miR-203-NC+七氟醚组(4%七氟醚+5% CO2培养+转染miR-203 mimics-NC)。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的miR-203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结果 miR-203+七氟醚可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减少穿膜细胞数,降低细胞中p-ERK、MMP-9蛋白表达。结论 七氟醚可抑制HCT116细胞侵袭、迁移,可能是通过上调miR-203表达、阻断ERK/MMP-9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风险与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1例和非脑梗死组45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LP)检测受试者血清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并分析ALDH2基因单核苷酸各基因型与脑梗死风险的关系。结果 ALDH2基因G487A位点基因型有野生GG型、突变杂合子GA型、突变纯合子AA型。与非脑梗死组患者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 <0.05),脑梗死组G487A位点AG型、AA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R=2.396(95% CI:1.029,5.531)]、LDL-C[R=2.512(95% CI:1.012,3.238)]、ALDH2基因G487A位点(以野生GG型为参照)杂合子AG型[R=3.107(95% CI:1.456,6.634)]、纯合子突变AA型[R=3.464(95% CI:1.594,7.528)]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汉族人群中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莉  李建华  蔡剑平  郭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4):202-204,207,F0002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群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上与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相关的3个突变位点进行多态性调查.方法:采用PCR-SSCP-银染色法对122例健康汉族人DPYD的突变位点IVS14 1G→A、Exon13的A1627G和Exon11的G1156T进行筛查,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DNA测序分析加以证实.结果:122例样本中有11例在Exon13的A1627G位点发生变异,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DNA测序分析表明均为杂合型变异,其变异频率为4.5%;而IVS14 1G→A和Exon11的G1156T两个位点没有发现变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DPYD的Exon13 A1627G位点具有多态性;IVS14 1G→A和Exon11的G1156T两个位点没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高志杰  姜茜  陈倩  许克铭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111-114,168
目的 探讨第2代测序技术在儿童常见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价值, 提出遗传代谢病诊断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3例甲基丙二酸尿症、2例苯丙酮尿症患儿进行检测, 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突变进行验证。结果 3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检测发现均为MMACHC基因突变, 其中1例为c.80A > G(P.Q27R)和c.609 G > A (P.W203X)复合杂合突变, 1例为c.394C > T(P.R132X)和c.567dupT(P.I190fs)复合杂合突变, 另1例为c.80A > G(P.Q27R)和c.271dupA(P.R91fs)复合杂合突变。2例苯丙酮尿症患儿检测发现PAH基因突变, 其中1例为c.158G > A(P.R53H)和c.838G > A(P.E280K)复合杂合突变, 另1例为c.158G > A(P.R53H)和c.1238 G > C (P.R413P)复合杂合突变, 上述突变均为已知致病突变位点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结果与第2代测序结果相符合。结论 本研究提示第2代测序技术具有低成本、高通量、高敏感度以及可灵活设计的特点, 可作为儿科临床常见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PDGF-BB诱导的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细胞模型,并探讨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l diphenylethylene-2-o-glucoside,TSG)对P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肺血管重构防治寻找新药物。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PASMCs,通过20ng/ml PDGF-BB诱导PASMCs增殖建立细胞模型,采用1~100μmol/L TSG干预PDGF-BB诱导的PASMCs增殖,通过CCK-8检测PASMCs增殖及TSG的细胞毒作用,BRDU检测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CyclinD1、CyclinE、CDK2/4/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总的和磷酸化AKT/GSK3β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表明TSG抑制PDGF-BB诱导的PASMCs增殖及DNA合成具有浓度依赖性,并且实验浓度的TSG对PASMCs无明显毒性不良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TSG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S期,RT-PCR结果表明TSG能够抑制CyclinD1、CyclinE、CDK2/4/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TSG能够抑制AKT/GSK3β活化。结论 TSG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S抑制PDGF-BB诱导的PASMCs增殖。TSG抑制PASMCs增殖与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了补阳还五合剂对家兔Ⅲ型变态反应模型RBC-C3b、sIL-2R、CIC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马血清,建立家兔Ⅲ型变态反应模型,连续胃管灌药,间断取血测定RBC-C3b、sIL-2R、CIC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sIL-2R降低(P<0.001);RBC-C3b降低(P<0.001);CIC(P<0.001).结论: 补阳还五合剂通过RBC-C3b、sIL-2R参与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因素中起重要作用。其患基因及突变位点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文中研究LRRK2基因多态性位点S1647T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PD患者发病的关系,探讨2个民族S1647T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方法对354例临床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汉族183例,维吾尔族171例)和340名正常对照者(汉族180名,维吾尔族160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length fragment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LRRK2基因S1647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按民族分层,汉族PD组中TA+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汉族对照组(χ2=6.441,P=0.04和χ2=5.389,P=0.02),携带A等位基因个体发生PD的风险高于未携带者(OR=1.436 95%CI:1.058~1.950)。维吾尔族PD组和维吾尔族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汉族PD组和维吾尔族PD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7,P=0.047和χ2=4.299,P=0.038),汉族携带A等位基因个体发生PD的风险高于维吾尔族个体(OR=1.387,95%CI:1.018~1.89)。PD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和按性别分层,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A等位基因及AA和TA基因型有差异(P<0.05),其他因素均无影响。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LRRK2基因S1647T多态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其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新疆地区汉族人群的PD发病风险,而与维吾尔族人群P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辐照组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电磁波辐照10 min,分别于辐照后0、1、3、6、12 h取材.采用CCK-8检测电磁辐射辐照后神经元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202、ser396、ser404磷酸化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 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PD150606对电磁辐射暴露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电磁辐射辐照后6h和12 h,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与假辐照组比较,分别下降19% (P <0.05)和30% (P <0.01)].电磁辐射辐照后1h和3h,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程度一过性增强[与假辐照组比较,分别升高89%(P<0.01)和46%(P<0.05)],而ser199/202、ser396位点磷酸化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Roscovitine、LiCl和PD150606对电磁辐射引起的tau蛋白ser404位点过度磷酸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电磁辐射可引起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ser404位点过度磷酸化,CDK5、GSK-3β和calpain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