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秀芳  孙峰  丁润生  尹红  刘红  黄石兵  徐瑞容 《广东医学》2008,29(10):1691-169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38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BM-MVD)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0.39±8.49)/hpf]明显高于对照组[(8.97±3.49)/hpf](P<0.01);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38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BM-MVD)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0.39 ±8.49)/ hpf]明显高于对照组[(8.97±3.49)/hpf](P<0.01);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与白血病病情正相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三维能量超声测定卵巢肿瘤的血流成像与微血管密度、CD146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检测46例卵巢肿瘤血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CD146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情况.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良性组血流分级.卵巢恶性肿瘤MVD(42.71±8.40)/400倍视野,明显高于良性组(19.48±5.09)/400倍视野(P<0.01).恶性组CD146表达高于良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流分级与MVD、CD146呈正相关(P<0.05).结论:3D-CPA为临床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且3D-CPA血流特性与CD146表达存在正相关,CD146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进展、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ALT711干预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活性的影响,探讨ALT711影响年龄导致的EPCs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在细胞移植治疗损伤性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3~4月龄、10~12月龄、18~20月龄3个年龄段大鼠,每个年龄段20只随机分为ALT711喂养组和对照组(n=10),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培养7 d后检测各组EPCs迁移、黏附、增殖能力.提取3个年龄段大鼠血清,分为ALT711干预组和对照组培养年轻大鼠骨髓EPCs,培养7d后检测培养的各组EPCs迁移、黏附、增殖能力.结果 随供体大鼠年龄增加,骨髓EPCs迁移[(30.5±2.0) vs (18.8±2.3) vs (12.9±1.6)EPCs/视野(×400),P<0.01]、黏附[(52.2±2.3) vs(31.5±3.3) vs (23.9±2.0)EPCs/视野(×400),P<0.01]、增殖[(0.522±0.031) vs (0.349±0.022) vs (0.272±0.020),P<0.01]能力降低,使用ALT711干预可恢复因供体年龄增加导致的骨髓活性减弱;随供体大鼠年龄增加其血清对培养的年轻供体骨髓EPCs迁移[(26.8±1.8) vs (20.2±1.5) vs (16.0±1.3)EPCs/视野(×400),P<0.01]、黏附[(45.6±2.1) vs (30.1±3.0) vs (22.8±1.6)EPCs/视野(×400),P<0.01]、增殖[(0.466±0.023) vs (0.360±0.019) vs(0.303±0.015),P<0.01]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加入ALT711干预可以拮抗这种效应.结论 EPCs生物学功能随机体年龄增加而减退,ALT711干预可以改善供体增龄导致的EPCs活性减退,拮抗老年供体血清对EPCs活性的负性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情况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老年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培养7 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老年性耳聋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计数为(35.1±3.31)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为(86.4±9.32)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1.40±0.50)和(3.50±1.46)个/20万单个核细胞,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较听力正常健康老年人降低,表明机体修复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人体内皮祖细胞改变对于研究老年性耳聋的治疗和研究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2 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KDR、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 ,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 ,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 ;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 ;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 (P<0 .0 5 ) ,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 ,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 ,VEGF 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循环中EPCs与VEG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55例入选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而分为两组:冠心病组30例,对照组25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扩增内皮祖细胞,7 d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水平,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分析冠脉组病人VEGF与EPCs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19.6±6.9 )pg/mL vs (35.4±9.4)pg/mL,P<0.001)];冠心病组血循环中EPC-CFU数量也较对照组降低(12.4±4.2 vs 19.0±5.1,P<0.001);血循环EPCs数量与VEGF浓度成正相关(r=0.493,P< 0.01).结论: VEGF的下降可能是导致血循环中EPCS的减少的原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染色骨髓活检标本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预后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的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以MDS/骨髓增生症MPD和RAEB—t亚型为最明显;S—VEGF和MVD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密切相关。结论MDS患者骨髓基质存在显著的血管新生,其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高,S—VEGF和MVD增高反应疾病处于进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奈酚对糖尿病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内皮祖细胞,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AGEs)(100mg/L)与山奈酚(2μM,10μM,50μM)分别作用于内皮祖细胞24h,M~atrigel胶上观察其管腔形成能力。结果山奈酚(2μM,10μM,50μM)三组的EPCs管腔形成数目分别是4.7/×100视野,5.2/×100视野和6.1/×100视野,与AGEs组(4.3/×100视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8,P0.05)。结论山奈酚能够改善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提高微血管管腔形成的能力,对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EnV is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对照10例和2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表达分别为1、5、6和8例;对照组10例中等、较高水平表达分别为7和3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内MVD在40倍镜下为8.50±3.92,较对照组(4.71±1.53)明显增高(P<0.05)。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578,P<0.05)。结论: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动态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诱导分化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观察两组内皮祖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集落和计数、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内皮祖细胞集落计数为(5.87±0.55),细胞计数为(74.73±11.38),黏附能力为(26.13±5.13),增殖能力为(0.273±0.060),迁移能力为(15.83±2.02);高血压组内皮祖细胞集落计数为(1.73±0.24),细胞计数为(56.70±9.72),黏附能力为(19.97±3.07),增殖能力(0.192±0.058)而迁移能力为(10.33±2.30).两组相比,脑出血组内皮组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高血压组相比,脑出血组内皮祖细胞和集落出现较早,集落体积较大和典型,细胞密度较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内皮祖细胞数目增多,黏附、增殖和迁移功能增强.这可能有助于血管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1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7 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27.2±3.3)与(43.0±12.2),P<.01],且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事件应激对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的影响.方法 诱导分化脑出血急性期和基础疾病与其相同的对照组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检测两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集落、细胞计数和衰老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脑出血事件应激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0.270±0.074,0.185±0.050,t=3.802),集落[(5.10±0.79)个/高倍视野,(1.90±0.41)个/高倍视野,t=14.407]和细胞计数[(75.15±10.48)个/高倍视野和(57.10±9.28)个/高倍视野,t=5.157]增加,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内皮祖细胞衰老[(45.54±5.74)个/100细胞和(46.86±5.06)个/100细胞,t=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事件应激可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但并不能改变患者内皮祖细胞易于衰老的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微血管密度与MDS分型及治疗的关系。方法:MDS低危组25例,高危组21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骨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骨髓微血管数,取平均值为MVD。结果:治疗前低危组MVD为(18.26±2.62)/HP,高危组MVD为(25.75±3.27)/HP,对照组MVD为(8.10±2.93)/HP;低危组和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分别有36%和81%的患者MVD降低,两者对治疗的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明显,MVD与MDS分型及疗效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雌二醇调控小鼠内皮祖细胞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二醇(estradiol,E2)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分析、FITC-荆豆凝集素Ⅰ、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0.01 μmol/L E2组、0.1 μmol/L E2组、1 μmol/L E2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体外管型生成实验观察EPCs的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的变化.结果 雌二醇治疗组体外血管新生实验评分分别为0.01 μmol/L组(2.91±0.70);0.1 μmol/L组(4.04±0.66); 1 μmol/L组(4.73±0.48),较对照组(2.13±0.59)均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雌二醇治疗组EPCs凋亡率分别0.1 μmol/L组[(0.24±0.01),(P<0.05)]; 1 μmol/L组[(0.21±0.02),(P<0.01)],较对照组(0.29±0.02)明显降低;0.01 μmol/L雌二醇治疗后EPCs凋亡率无明显变化[(0.27±0.03),(P>0.05)].结论 E2可抑制EPCs凋亡、促进EPCs体外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一周从心腔内取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计数EPCs,28 d后取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法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VEGF显著增多[(101.51±16.97)、(94.67±11.78)vs(80.07±10.32),(P<0.05)];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PCs显著增多[(42±7)vs(20±6),(P<0.05)];单纯心肌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600±104)vs(431±73),(P<0.05)];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因缺血导致的VEGF、EPCs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分别由缺血时的(101.51±16.97)、(46±9)、(600±104)降至(70.76±10.15)、(23±6)、(431±80),(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和损伤导致的EPCs的动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共培养体系中(EPCs+SKOV3)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成管能力和MMP-2、MMP-9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PCs,先在Matrigel基质胶中测定其成管能力,再与SKOV3共培养后测定成管能力,最后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再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抗体组的EPCs成管能力。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浓度抗体组EPCs中MMP-9、MMP-2的表达量。结果 EPCs单独成管时管腔个数为(18.00±1.00),较共培养组(36.33±1.52)明显降低(P<0.05)。加入25、50、100μg VEGF抗体的共培养组EPCs成管个数分别为32.00±1.00、26.33±0.57、20.33±1.15,均较共培养组降低(P<0.05)。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共培养组MMP-2和MMP-9 mRNA相对表达倍数较EPCs组分别上调了4.36、3.34倍(P<0.05),蛋白表达量上调了2.99、6.63倍(P<0.05);加入VEGF抗体100、50μg的共培养组的MMP-2 mRNA相对表达倍数较共培养组分别下调了2.08、2.11倍(P<0.05),蛋白表达下调了2.12、1.71倍(P<0.05);加入VEGF抗体100μg的共培养组的MMP-9 mRNA相对表达倍数较共培养组下调2.13倍(P<0.05),蛋白表达下调了2.94倍(P<0.05)。结论 SKOV3可能通过分泌VEGF调节EPCs MMP-2、MMP-9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EPCs的成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荧光免疫激活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别用神经胶质细胞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作为条件共培养细胞与EPCs细胞共培养24 h后,检测内皮前体细胞通过孔隙的迁移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VEGF及SDF一1的含量.结果 CD34/VEGFR2双标阳性的细胞为富含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细胞群,约占全部骨髓细胞的0.2%;当EPCs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24h后,EPCs通过孔隙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通过的数量(上层存留细胞(20±16)个、vs(170±55)个,P<0.01).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系统细胞培养液中VEGF及SDF~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230.28±27.37)pg/mL vs(89.22±11.23)pg/mL,P<0.01;SDF-1:(328.34±57.42)pg/mL vs(62.44±34.35)pg/mL,P<0.01].结论 神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增强EPCs的移行,在EPCs参与的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老年性耳聋患者(观察组)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诱导其分化为EPCs,检测2组培养第7天的EPCs集落数目和细胞计数、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EPCs集落数目(1.40±0.37)个少于对照组(2.88±0.48)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734,P<0.01)。观察组EPCs细胞计数(54.32±9.24)个少于对照组(67.64±8.39)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76,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黏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EP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Cs功能下降可能为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导致的兔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5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16);(2)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CT模型组,n=16);(3)EPCs治疗组(n=18)。EPCs治疗组兔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之后,将其从兔尾静脉注入进行移植,正常对照组及MCT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3周后对3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以及肺血管重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肺动脉压升高(30.13 mm Hg±3.12 mm Hg vs.15.99 mm Hg±2.23 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0.51±0.06 vs.0.26±0.03),肺动脉管壁厚度增加(28.77μm±4.35μm vs.8.44μm±0.05μm),肺小动脉厚度增加(73.78μm±7.61μm vs.40.16μm±2.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T模型组比较,EPCs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肺动脉压为(22.78±2.71)mm Hg,右心室肥大指数为(0.41±0.05),肺动脉管壁厚度为(16.55±3.15)μm,肺小动脉厚度为(53.50±3.7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兔模型肺动脉高压,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肺血管系统,有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