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氧还蛋白一1(Thioredoxin-1,Trx-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4)、急性胰腺炎组(A组,n=24)。A组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腹腔内注射,每次1.5mg/g体重,共3次,注射间隔1h,诱导ANP模型;C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完L—Arg后的第6小时、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3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ANP肺组织Trx-1的表达,并观察各组对应各时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化。结果:①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在各时点比C组明显加重(P〈O.01);②A组肺组织Trx-1各时点表达较C组明显增强(Pd0.01);③在第24小时,A组血清淀粉酶较C组显著升高(Pd0.01);④A组胰腺病理损伤与血清淀粉酶、肺损伤评分、肺免疫组化评分呈正相关(rx=0.374,P=0.046;rx=0.452,P=0.027;n=0.500,P=0.013)。结论:在ANP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在ANP肺损伤组织中Trx-1表达显著增加,肺组织Trx-1过度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hrelin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和ghrelin干预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ghrelin干预组于模型制作前30 min和造模后3 h腹腔注射ghrelin,SO组开腹后翻动胰腺后关腹。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酶化学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随着时间延长病变加重;ANP组血清淀粉酶、TNF-α、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均P〈0.05),表达水平与肺病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ghrelin干预组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明显降低(均P〈0.05),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ghrelin可减轻大鼠ANP后的肺损伤,并对MPO和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了NF-κB的表达,从而干预了炎症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ANP早期应用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9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lL-10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制作ANP模型,干预组于末次精氨酸注射后第2、5及8h腹腔内注射IL-10 10 ku.各组再分4、12、24和3 h点.观察并比较ANP组与IL-10干预组胰腺、腹腔及肺的大体及组织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MIF水平以及肺组织的MIF表达.结果 ANP时MIF明显升高,应用IL-10干预后各时点血清MIF明显下降(P<0.05).正常对照大鼠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细胞MIF仅为弱表达,ANP时肺组织MIF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明显增强,IL-10干预组的肺组织病变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 ANP时MIF明显升高,肺组织MI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IF参与了大鼠ANP相关肺损伤的发病;IL-10对血清及肺组织的MIF水平有抑制作用,可减轻实验性ANP相关肺损伤的损害程度,早期给药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0(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NP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24只、ANP组(A组)36只,IL-10干预组(I组)32只.A组大鼠分3次给予腹腔内注射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诱导ANP;I组大鼠于腹腔内注射L-Arginine诱导后2 h、5 h、8 h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重组人IL-10 1万U,共3万U;C组按A组时点给予0.9%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作正常对照.在注射诱导ANP后4 h、12 h、24 h、36 h时分批处死大鼠,对大鼠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大鼠各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以36 h时为最高;I组除4 h时外,其余各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组(P<0.05);I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重组人IL-10可以降低ANP炎症反应程度,减轻病理损害,有可能成为治疗ANP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沈朝敏  张玉惠  邬林泉 《浙江医学》2006,28(9):701-703,706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谷胱甘肽干预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Ⅰ组)、ANP模型组(Ⅱ组)、谷胱甘肽治疗组(Ⅲ组),每组30只。Ⅰ组剖腹后仅翻动十二指肠、触摸胰腺;Ⅱ、Ⅲ组剖腹后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ANP肺损伤模型。术后1hⅠ、Ⅱ组经尾静脉注射O.9%氯化钠注射液;Ⅲ组注射6%的谷胱甘肽。然后于3、6、12h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肺组织测定肺系数和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取肺、胰腺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注射后6hⅡ、Ⅲ组PaO2较Ⅰ组明显下降(P〈0.05),但至12h时Ⅲ组已较Ⅱ组明显升高(P〈0.05);注射后各时点Ⅱ组肺系数明显升高(P〈0.05),Ⅲ组3、12h时则无明显升高;注射后各时点Ⅱ组血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Ⅲ组则未见明显升高;注射后6h,Ⅱ、Ⅲ组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O.05),但Ⅲ组较Ⅱ组为低(P〈0.05),且12h时已接近Ⅰ组水平;注射后3h,Ⅱ、Ⅲ组肺组织中MPO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Ⅲ组较Ⅱ组为低(P〈0.05),且6h时已接近Ⅰ组水平;组织学观察:Ⅰ组肺组织无明显形态学变化,Ⅱ组肺组织炎症水肿,组织结构破坏明显,Ⅲ组与Ⅱ组比较肺组织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就合并急性肺损伤,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ANP导致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大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质量分数5%的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动物模型。建模后12、24和48h检测肺组织TNF-α水平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给予常规病理评分。结果:大鼠肺组织TNF-α水平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呈现典型炎性损伤性改变,常规病理评分升高(P〈0.01)。结论:TNF-α和Caspase-3可能参与了大鼠ANP肺损伤。其水平的高低与ANP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0 (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NP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ANP组(A组)和IL-10干预组(I组).A组大鼠分3次给予腹腔内注射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3×1.0 mg/g体重,每次间隔1 h,诱导ANP;I组于L-Arginine注射诱导胰腺炎后2,5,8 h分别腹腔内注射重组人IL-10 1万U,共3万U;C组大鼠按上述时点给予0.9%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作正常对照.在注射诱导胰腺炎后第4,12,24,36小时共4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对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IL-6水平.结果:A组各时点IL-6、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C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升高以第24,36小时最为显著;IL-6在4 h达高峰;I组组织病理学评分(除第4小时外)、血清淀粉酶及IL-6各时点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IL-10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释放,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减轻实验性胰腺炎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胰腺、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MG-132治疗组与胰腺炎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胰腺及肺组织MPO活性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制模前30min腹腔注射10mg/kg的MG-132可以明显减轻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的肺损伤严重程度,并可减轻胰腺炎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能否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NF-κB的活性,减轻ANP时胰腺病理损害。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模型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PNS组),SO组和ANP组造模前1h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1ml/100g),PNS组造模前1h腹腔注射50mg/ml三七总皂甙(0.1ml/100g)。5%牛磺胆酸钠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SO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不注入牛磺胆酸钠。各组造模后6h点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和测其中NF-κB活性。结果ANP组造模后6h胰腺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NF-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明显激活;三七总皂甙可以在体内抑制NF-κB在胰腺组织中的激活,减轻各脏器的病理损害,可望用于治疗AN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在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小剂量L-Arg(100mg/kg)治疗急性胰腺炎(AP)大鼠后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以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胰组织NO浓度显著升高,iNOS的表达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小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应用可对胰腺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老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ury,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L-Arg组大鼠构建IRI模型,手术前24h及术前30min尾静脉注射左旋精氨酸,剂量为250mg/kg;IR组大鼠构建IRI模型,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分离肾蒂血管,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IR后生存时间,另分别于再灌注后4、8、12、24、48、72h处死动物,处死前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水平。获取肾组织标本,用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idase-1,HO-1)含量,以及病理学观察。结果①IR组存活率为37.5%,L_Arg组大鼠存活率提高至70.8%,而对照组大鼠存活率100%,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②IR组大鼠再灌注后4h时Scr和BUN水平开始逐渐升高,与C组相比,IR组Scr和BUN在各个时间段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后4~72h,L-Arg组大鼠Scr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1)。③单纯IR组大鼠再灌注后4h开始升高,各时间点肾组织MPO水平均高于C组(P〈0.01)和L-Arg组,且在再灌注后12,24,72h最显著(P〈0.01)。④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L-Arg预处理后,肾组织中HO-1阳性细胞数量增加,L-Arg组大鼠肾脏组织HO-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L-Arg预处理能够改善老龄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减少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提高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生存率。L-Arg通过诱导HO-1的表达可以保护老龄大鼠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ANP组及NAC处理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NAC处理组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NAC(200mg/kg)进行预处理。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丙二醛(MDA)、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比值的变化,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AN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MDA、肺组织MPO、肺湿/干比值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TNF-αmRNA表达较SO组显著增加(P〈0.01),NAC处理组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NAC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TNF-α、IL-6的产生等机制对ANP进行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大剂量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并探讨 TNF- α和 ICAM- 1对该模型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给胰腺炎组小鼠腹腔注射 L-精氨酸 (2 g/ kg) ,间隔 1h后同量再注射 1次 ,末次注射后 12 h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 ;2 4 h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 ICAM- 1的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炎组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ICAM- 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胰腺组织和肺组织 HE染色可见典型的炎性改变。结论 大剂量 L-精氨酸可成功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TNF- α和 ICAM- 1可能参与了 L-精氨酸诱导的 AP小鼠的肺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TAC)制造SAP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AP组、氯喹阻断组和L-Arg治疗组。计算肺组织学评分和肺损伤指数以评价肺损伤程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0.013±0.209E-2,0.110±0.742E-2)比较,SAP组肺组织TLR2和TL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1.045±1.741E-2,2.067±1.914 E-2,P〈0.01),肺损伤加重,肺组织TNF-α浓度升高(P〈0.05或P〈0.01);氯喹阻断TLR2/4 mRNA表达后(0.478±7.412E-2,0.012±1.513 E-3,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给予L-Arg治疗后,TLR2/4 mRNA表达降低(0.260±0.891E-2,0.732±5.135 E-2,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P时,肺组织内TLR2和TLR4表达上调。肺组织内TLR2和TLR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SAP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L-Arg可以通过抑制TLR2/4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组(A)、假手术组(B)、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C)和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后ANP组(D),ANP模型由5%牛黄胆酸钠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发而成.C组使用温生理盐水持续腹腔灌洗30 min,10 h后造ANP模型;D组在使用温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后,立刻行SB202190(10 mg/kg)腹腔注射,10 h后制造ANP模型.ANP术后6 h处死大鼠,检查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8;血清淀粉酶;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使用PCR方法检测胰腺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p38-MAPK的表达.结果 SB202190预处理组大鼠血清淀粉酶[(1779.77±84.90)U/L]和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2845.70&#177;204.78)U/L]明显低于ANP组[(4064.93±188.97)U/L,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1221.47±54.58)U/L,P<0.05];SB202190预处理组低于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t=3.329,P<0.05).SB202190预处理组和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明显低于ANP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SB202190预处理组低于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P<0.05).SB202190预处理组和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胰腺组织p38MAPK mRNA含量明显低于ANP组(P<0.05),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SB202190预处理组低于温生理盐水腹腔灌洗预处理组(P<0.05).结论 HSP70可以通过调控p38MAPK从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大鼠ANP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WMH)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C组,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32)、低分子肝素干预组(G组,n=32)。A组以1.5%脱氧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ml/kg),G组于造模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U/100g),C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h四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取胰腺及肝脏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评分;RT-PCR检测肝脏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三组间和不同时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6、12、24、48h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C组相应时点显著升高(P〈0.05);G组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A组对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时的表达可能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LWMH可能是通过下调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胰腺和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戊乙奎醚联合机械通气对油酸静脉注射诱导的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静脉注射油酸(0.15 mL/kg)制作大鼠ARDS模型.3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油酸组、戊乙奎醚组及机械通气组.油酸注射前30 min经腹腔注入戊乙奎醚0.5 mg/kg制作大鼠ARDS模型.机械通气组(戊乙奎醚+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潮气量(VT) =4 mL/kg,呼吸频率(R) =70欠/min,吸呼比(I∶E)=1∶2,吸入氧浓度(FiO2)=21%.机械通气4h后为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 油酸组大鼠肺间质明显水肿,肺出血及灶性肺不张,肺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肺微血管充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油酸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8.63 ±2.20比1.38±0.92)和W/D比值明显升高(8.37±0.99比4.08±0.65,P均<0.01),PaO2/FiO2明显降低[(206±32) mm Hg比(428±28) mmHg),P<0.01];肺组织匀浆中MPO[(33.91±1.43) ng/mL比(20.92±1.40) ng/mL)]、IL-8[(809±39) ng/L比(583±91) ng/L]和NF-κB[(1163±105) ng/L比(803±130) ng/L]高于对照组大鼠(P均<0.01).戊乙奎醚组、机械通气组炎细胞浸润、肺水肿、肺出血等改变均较油酸组轻,肺组织病理评分(7.12±0.75和6.03±0.87比8.63±2.20)、W/D比值(6.38±1.51和4.00±2.27比8.37±0.99)均较油酸组明显降低(P均<0.05),PaO2/FiO2明显升高[(256±33)和(309±61)比(206±32) mm Hg,P均<0.05],肺组织匀浆MPO[(28.40±3.51)和(24.23±1.24)比(33.91±1.43) ng/mL,P均<0.05]、IL-8[(768±49)和(700±55)比(809±39) ng/mL,P均<0.05]、NF-kB[(1159±104)和(946±91)比(1163±105) ng/mL,P均<0.05]均低于油酸组,而机械通气组改变较戊乙奎醚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但均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均<0.05).结论 戊乙奎醚能减轻油酸静脉注射诱导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戊乙奎醚联合机械通气的作用优于戊乙奎醚单独使用;通过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戊乙奎醚联合机械通气对油酸性ARDS大鼠实施肺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