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前经路颈椎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颈椎间盘突出症 (CPID)和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cmyelopathy ,CSM )等颈椎良性疾病属中老年常见病。患者十分痛苦 ,常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临床相继开展了前经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和椎管减压脊椎植骨融合器 (B  相似文献   

2.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颈椎椎间盘的退变是导致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它所涵盖的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的变性突出,骨赘的形成,黄韧带的肥厚。所有这些改变将直接影响颈椎管的容积、形态和矢状径线,从而压迫颈...  相似文献   

3.
成人退变颈椎间盘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成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抗人骨形态蛋白单克隆抗体(hBMP-McAb)为第一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ABC法)对13例取自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并与来自6例急性创伤患者的颈椎间盘进行对比。结果:13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均存在BMP表达阳性细胞,其中11例的阳性细胞为软骨细胞为软骨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2例为单纯软骨细胞表达阳性。6例创伤者均为阴性染色。结论:颈椎病的椎间盘组织细胞糠可分泌BMP,BMP可能对椎间盘退变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宝淦  贾连顺 《中国骨伤》2000,13(12):764-766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由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种脊髓和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1] 。它是 5 5岁以上人群中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病因[2 ] 。它的直接病理基础是脊髓的外部压迫和血供障碍。脊髓型颈椎病常呈隐性发病 ,颈、肩部症状轻微甚或毫无颈部症状 ,经常由于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人生活能力的丧失[3] 。所以 ,在发病早期能及时作出诊断 ,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的预防措施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脊髓型颈椎病开始于脊髓…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脊髓型颈椎病王沛郭世绂颈椎退行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或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简称CSM)。自1952年Brain报告一大组CSM,开始加深对该病的认识。CSM是55岁以...  相似文献   

6.
颈椎锁定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9年以来对 2 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 ,同时应用Morscher设计的颈椎锁定钢板 (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 [1] 作内固定 ,提高了植骨愈合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4例 ,女 10例。年龄 32~5 6岁 ,平均 41 5岁。颈椎病 15例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4例 ,颈椎爆裂性骨折 3例 ,骨折脱位 2例。病程 6h~ 11年。1 2 手术方法 颈丛麻醉下 ,常规行右侧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 ,钝性分离血管神经鞘和气管食管鞘 ,充分暴…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对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三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三组椎间盘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椎间盘细胞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严重退变或细胞坏死。结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以退变细胞为主,为退变早期阶段功能代偿期,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以坏死细胞为主,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形态学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CSM)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前路手术后10年以上的CSM患者107例。其中门诊复查36例,均摄劲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及CT检查;信访71例。另选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1)107例CSM患者前路手术后远期有效率90.7%,优良率81.3%,平均改善率67.9%。(2)门诊复查36例中,颈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脊髓型颈椎病新的致病学说。方法:自1994年6月~1998年5月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患者行临床及MRI检查。结果:8例患者,术后4~13个月,平均5.8个月复查时,颈椎MRI检查发现,其术前MRI显示的颈椎间盘突出影像消失,相应部位硬膜、脊髓无压迫。结论:(1)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出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刺激突出间盘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性反应;(2)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或颈椎管狭窄,致硬膜外腔压力增高,导致硬膜外静脉回流障碍,出现硬膜外静脉瘀滞、怒张。上述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又一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电动式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discectomy)于7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满意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但用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甚少。作者采用电动式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APCD),治疗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随访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1~65岁,平均55岁。根据主诉、体征、CT、MRI联合分析作出诊断,并经正规临床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突出部位:C4~58例,C5~610例,C6~72例。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及颈后部垫高,使颈处于略过伸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退变中血管浸润现象的规律。方法34例病人均来自本院骨科的需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6例,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18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MRI以判定颈椎间盘退变的分级,术后椎间盘标本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制作蜡块。常规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血管浸润现象。结果在57个椎间盘标本中,共检出21例有血管浸润,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共检出13个有血管浸润的椎间盘,脊髓型颈椎病共检出8个有血管浸润的椎间盘。病程在5个月以内或MRI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其椎间盘血管浸润率高。结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椎间盘血管浸润率高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管浸润大多出现于病程及椎间盘退变早期,是椎间盘自身修复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经CT、MRI及手术证实的颈椎间盘突出症27例,着重讨论了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病的关系,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两者的共同病理基础。颈椎间盘突出不仅是单纯的髓核突出,晚期还可伴有骨赘增生、椎管狭窄、OPLL等改变。作者认为,凡是与颈椎间盘突出有关的颈椎病变都应归入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范畴。同时对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亦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及髓核退变中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3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成分测量,主要测定水分、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人椎间盘内生化成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间盘中的生化成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P〈0.05),主要表现为前者退变间盘中水分及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但Ⅰ/Ⅱ型胶原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纯经椎间盘突出为退变的较早期阶段为可逆期,脊髓型颈椎病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间盘退变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与外科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常见病、多发病。调查证明 ,如果 5 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 5 %的人患有颈椎病 ,到了 6 0岁可达5 0 % ,而 70岁以后则更高 ,可见这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患必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成倍递增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由于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日益加深 ,使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手术指征、术前评估及判断预后 ,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何为脊髓型颈椎病 ?现代医学已有明确的概念 ,因颈椎间…  相似文献   

15.
Imaging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childre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epartmentofOrthopedicSurgery ,XinhuaHospital,ShanghaiSecondMedicalUniversity ,Shanghai 2 0 0 0 92 ,China(DaiLY)ervicalspineandspinalcordinjuriesinchildrenarerare .Theclinicalspectrumvariesdependingonthelevelandseverityoftheinjury .Thepatientswithmildinjurymayo…  相似文献   

16.
成人颈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在成人颈椎间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对照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下组,40~60岁组,60岁以上组,同时采用Chistina椎间盘MRI退变分级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退变分级,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椎间盘中的TGF-β及其受体,观察各分组、分级中TGF-β及其受体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TGF-β及其受体大量存在于40岁以下患者间盘纤维环纤维软骨细胞中,髓核的脊索样细胞中染色较弱。随着年龄成长,逐渐减少。60岁以上患者间盘中,TGF-β及其受体几乎消失。MRI退变分级为Ⅰ~Ⅱ级的椎间盘TGF-β及受体阳性率高,Ⅲ级以上开始明显减弱。结论:TGF-β及其受体在成人颈椎间盘中的分布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关。其含量减少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自1987年起,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而不作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①为了解颈椎间盘突出是否也象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可以发生自然退缩;②为了比较椎板成形术和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颈椎病的效果,从而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作者从1987年~1995年,共治疗了4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32例(平均56岁)做椎板成形术而未作椎间盘切除术。7例中度颈脊髓病及8例伴有神经根损害者(平均53岁)采用保守治疗,同期对照组44例(平均53岁)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SF术)。所有采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本科收治的254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施行了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性55例,女性62例;年龄33~65岁,平均46.6岁,89例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例行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2例行1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1节段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137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其中男性74例,女性63例;年龄29~81岁,平均47.8岁。术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大小,并进行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情况的X线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26.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JOA评分平均较术前提高5.6分,平均改善率为62.9%,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邻近节段椎间隙活动度的结果显示融合组较非融合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的X线评估结果显示,融合组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融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较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可以较好发挥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施维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茅晓 《中国骨伤》1995,8(1):12-12
施维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茅晓Dr.ShiWeizhi'sexperienceintreating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MaoXiao(茅晓)(Shanghai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20.
蛋白多糖是椎间盘髓核的主要基质成分 ,为研究蛋白多糖代谢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关系 ,我们对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的水解提取物———糖胺多糖 (Glycosaminoglycan ,GAG)进行了生化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取材 :正常椎间盘髓核标本取自急性脑外伤死后 1h的男性青年 (平均年龄 2 6 9岁 )共 34个标本 ,肉眼及解剖观察无明显变性和椎间盘突出。退变标本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 ,共 33个 ,患者平均年龄 2 8岁。1 2 GAG提取 :将标本称取重量后切碎 ,放人编号试管中 ,依顺序加入0 1MNaOH1 5ml,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