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damage control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headed by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32 patients. Cervical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occurred in 18 patients, traumatic intervectebral disk hernia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in 2 patients, and cervical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tetraplegia in 12 patients. Seventeen cases were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7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contusion, multi-fractures of rib or hemopneumothorax, 2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 and other 8 combined with fracture of limbs. The neural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scale. Results: Thirty-o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Of them, 10 got complete recovery, 13 obtained improvement of more than one ASIA grade, 8 did not improve, and 1 died. Conclusions :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headed by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the damage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principle to follow. The final operations are preferably performed within 5 to 10 days after injury so as to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med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陈旧性颈椎过伸伤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陈旧性颈椎过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损伤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8年,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三组,第1组:3~6个月,17例;第2组:6~12个月,8例;第3组:12个月~8年,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率,比较各组的恢复情况.2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4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三组之间的患者例数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9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1年,第1组平均改善率为23.8%,第2组平均改善率为53.9%,第3组平均改善率为54.3%.术后3个月、术后1年,第1组和第2组、第1组和第3组的JOA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组和第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陈旧性颈椎过伸伤伴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发生在时间上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迟发性脊髓损伤发生越早的患者损伤越严重,手术后的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3.
王剑英  刘云蛟  江天蔚 《中国骨伤》2004,17(12):748-749
我院自1996-2002年收治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2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1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51例,复位90%以上17例。平均随访80.7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140例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鹤  胡勇 《中国骨伤》2012,25(4):306-309
目的 :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严重创伤导致急性颈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并发低钠血症患者57例,男46例,女11例;年龄26~69岁,平均39.5岁;颈椎骨折或脱位55例,无骨折或脱位型脊髓损伤2例;完全性损伤28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神经功能损害按ASIA分级:A级28例,B级25例,C级4例。每日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血钠,诊断低钠血症后即开始静脉补液、补钠,每隔2 d检测尿钠、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根据监测结果及治疗反应判断低钠原因是由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还是由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引起,前者继续静脉补液、补钠,后者严格限水同时静脉补钠直至低钠纠正。对治疗前后血钠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例中诊断CSWS者42例,SIADH者15例。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的心率、血钠、血渗透压有明显回升(P<0.01),血压、尿渗透压升高,尿钠减少(均P<0.05),尿量未见明显减少(P>0.05)。出院时与治疗3周比较,心率、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进一步回升,尿量减少,尿钠进一步减少(P<0.05),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受多因素影响,发病机制主要为脑性盐耗综合征(SCWS)及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治疗时应注意鉴别,根据不同病因采取补液或限液治疗。  相似文献   

6.
Jiang JY  Ma X  Lü FZ  Xu Z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376-378
目的分析评价无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了52例无颈椎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都接受损伤段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和内固定手术。住院期间每日进行症状和体征的观测,脊髓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评分,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对患者ASIA评分的影响。随访患者的最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时间从12~42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手术后ASIA恢复曲线明显较手术前抬升(P〈0.01)。最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SIA运动、针刺觉和轻触觉评分分别为(91±7),(107±6)和(107±6)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对损伤水平的脊柱充分减压和固定,可以给水肿的脊髓创造一个宽松和稳定的膨胀空间,加速脊髓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Yu ZS  Liu ZJ  D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82-1184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1988~2001年43例(男38例,女5例)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连续多节段损伤为36例,其中32例损伤位于下颈椎;不连续多节段损伤为7例,其中有5例为上颈椎伴下颈椎损伤;损伤部位为椎体31例,椎板25例,棘突9例,椎弓4例,横突5例,关节突5例;多见的受累节段为C4、C5、C6和C7;屈曲压缩型占60.5%。行颈前路椎体大块切除脊柱稳定重建21例,后路椎板减压加关节突钢板内固定10例,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稳定重建2例;保守治疗10例。结论 颈椎多节段损伤多为屈曲压缩型,连续型损伤多见,不连续型损伤少见;连续型多节段损伤多为下颈椎损伤;不连续型多节段损伤多数为寰、枢椎损伤合并下颈椎损伤;多节段颈椎损伤中不稳定节段及脊髓受损平面均位于下颈椎;手术应在减压的同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病例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和损伤后MR I所示脊髓受压程度的不同,将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36例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分成3组:非手术治疗组(8例)、受压不明显者手术组(10例)、受压明显者手术组(18例);比较3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改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行ASIA评分及Frankel分级,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尽早手术减压是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MR I提示有颈髓损伤,无论是否有明显脊髓受压者都应早期手术。手术可避免因颈椎管高压和颈椎不稳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对33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神经学、X线和MRI检查结果.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者8例,不完全性损伤者25例;21例患者有颈椎变性改变(椎间盘间隙狭窄伴有骨赘形成者15例,后纵韧带骨化者6例),3例C5颈椎管Pavlov率小于0.8;30例可见颈髓受压,25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损伤.结论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重要诱因为颈椎变性改变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致病原因主要为颈髓受压;MRI检查有利于查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成因及损伤机制,探讨MRI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并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指导。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岁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96例,对发生机制、伤后MRI片脊髓信号改变、治疗手段对神经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伤后MRI上脊髓T2加权像高信号变化进行分型。结果 236例患者MRI T2加权像有信号变化,其中Ⅰ型125例、Ⅱ型79例、Ⅲ型27例、Ⅳ型5例。29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22例,非手术治疗74例。2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有明显区别(P〈0.05);且伤后早期(〈72 h)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稍晚手术患者。伤后颈脊髓内MRI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可以分为4型。结论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应戒烟、行呼吸功能练习和体位训练,术后应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手术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侯为林  瞿玉兴 《中国骨伤》2006,19(5):261-263
目的:探讨大剂量激素冲击并早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11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3~63岁,平均37岁;受伤时间30min~6h。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2例,D级1例。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的同时,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3例行后路单开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2例先后路减压复位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结果:跟踪随访3~22个月,平均13个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2.1级,其中A→B1例,A→C1例,B→C2例,B→D3例,B→E1例,C→E2例,椎间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积极手术内固定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有效防止脊髓继发损伤,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颈椎损伤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力学领域,颈椎损伤的研究近年较受关注。利用生物力学的知识可帮助我们判断损伤后颈椎的稳定性,认识其影响因素,并对损伤进行恰当的分类。本文还介绍了椎体刚度、损伤前的生物力学特征(曲度、质量、惯性特征等)对颈椎损伤的影响、损伤时椎管的变化,以及近年发展较快的颈椎损伤的有限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性反射异常(autonomic dysreflexia,AD)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9月,共诊治23例颈椎脊髓损伤后发生自主神经性反射异常的患者,主要措施为去除对张力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的不良刺激.结果 19例患者在去除不良刺激后1-5 min内症状完全缓解,其余4例患者经Ca2+通道阻滞剂治疗后血压降致正常.结论对于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并解除可能导致AD发生的因素;一旦诊断为AD,应尽快消除诱因并对症处理,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X线异常的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致伤特点、形成因素及经分类的外科治疗近、远期神经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7月间81例经外科治疗的颈SCIWORA病例.男55例,女26例;年龄43~68岁,平均57.3岁.根据颈椎倾向损伤的运动形式和颈椎本身的病理基础将SCIWORA的形成因素归纳为三类,Ⅰ类:屈曲运动为主短节段(一或两个节段)致伤,具有节段性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或脱出者19例;Ⅱ类:过伸运动为主多节段(≥三个节段)致伤,具有多节段(≥三个节段)颈椎管狭窄者41例;Ⅲ类:挥鞭样复合(过伸及屈曲并重)致伤,具有多节段椎管狭窄以及节段性椎间不稳定,或前方节段性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或脱出者21例.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形成因素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多节段椎管扩大成形及后路椎管扩大成形+不稳定节段内固定融合(或+前路减压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早期治疗,观察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经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终末(54~118个月,平均78.5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5.1%、41.3%、63.6%及60.9%;远期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0.2%.结论 SCIWORA为一类急性、动态且有限的脊髓损伤,虽然有共性的临床表现,但其致伤特点及形成因素并非单一,故经归类并早期进行具有针对性外科治疗,仍可取得较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 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 ,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2 5例摄断层 ,2 8例摄屈 /伸侧位片。 2 1例行CT扫描 ,2 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 4 6例 ,其中寰椎椎弓骨折 9例 ,枢椎骨折 7例 ,齿状突骨折 2 1例 ,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 1例 ,寰椎横韧带断裂 8例 ;下颈椎损伤 1 1例 ,其中椎体骨折 3例 ,脱位 2例 ,骨折脱位 6例 ;多节段间隔性颈椎损伤 2例 ,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 (SCIWORA) 3例。认为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怀疑有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小儿患者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小儿颈椎SCIWORA应常规行颈椎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严重颈髓损伤早期救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目前主要治疗措施对严重颈髓损伤患者早期生存(外伤后1个月)的作用. 方法 对532例严重颈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ASIA分级中的A级和B级)的临床资料进行详尽的收集整理,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主要救治措施:伤后颈椎临时稳定、手术、气管切开、全身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与患者早期生存的相关性;然后将Logistic回归确定的相关治疗措施与患者早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情况列表;讨论分析上述救治措施存在的问题. 结果 438例严重颈髓损伤患者获得早期生存.颈椎手术、全身营养支持与患者早期生存呈正相关,气管切开与早期生存呈负相关,其他两个因素与患者早期生存无显著相关性.严重脊髓损伤患者手术组的早期生存率为93.5%,非手术组为32.7%;营养支持良好患者早期生存率为97.8%,营养支持较差患者为66.7%;气管切开组的早期生存率为58.1%,未切开组为87.5%.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和良好的全身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严重颈髓损伤患者的早期生存率;不适当的气管切开将增加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生存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阳  马楚平  刘磊  梁江山 《中国骨伤》2005,18(7):391-39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54岁。脊髓损伤平面与类型:C2 2例,C3 1例,C4 5例,C5 18例,C6 15例,C7 11例,C8 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45例。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的29例,脊髓前侧综合征为10例,BrownSepuard综合征3例,脊髓后部损伤的为3例。结果:56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中,48例伤后1周之内接受颈椎CT扫描检查,颈髓病变的检出率为79.17%。52例在伤后1周之内、4周后接受MRI检查,脊髓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0.38%。A组:26例在伤后1周之内接受手术治疗,完全改善2例,明显改善15例,部分改善6例,无改善3例。B组:3例在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明显改善1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1例。C组:5例在2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脊髓功能均无改善。D组:17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完全改善1例,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2例,无改善5例。有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并发症死亡。结论:MRI对了解脊髓病变部位与程度,原发病病变的情况,预测病理变化的转归,都明显优于CT检查。治疗方面非手术治疗不可缺少,但适时选择手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6,19(11):700-702
对颈椎前路钢板在下颈椎损伤国外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颈椎前路钢板在设计上有限制性与非限制性两种类型,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前者的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后者,但易于在固定阶段对植骨块产生应力阻挡。手术指征主要为颈椎前柱损伤或颈椎后部骨与韧带复合体的损伤。但颈椎损伤存在高度不稳定时,前路钢板固定应联合颈椎后路稳定性手术。否则,术后须应用头环背心支具固定。对撑开屈曲型损伤,应警惕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以免在牵引复位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神经损伤。操作时应彻底解除脊髓前方压迫,植入三面皮质骨块,恢复前柱正常前凸,再行前路钢板固定。该方法的优点是达到了固定阶段即时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有利于康复。但加重了手术创伤,有发生与钢板或螺钉有关并发症的可能,晚期在临近融合区相邻椎间盘有退行性改变发生。因而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对其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40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通过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矢状径,32例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MR检查40例均见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颈椎管狭窄,16例脊髓前、后受压。本组40例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野式)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8年,后路较大范围减压未见不稳现象及再关门。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30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C级,2例术前A级无恢复。上肢功能据颈脊髓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功能分5级:Ⅳ级30例,Ⅲ级6例,Ⅱ级2例,Ⅰ级2例。38例患者能独立或通过辅助支具站立,不需帮助。结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多合并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存在脊髓受压、水肿,应早期手术治疗。MRI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正确制定治疗与康复计划有重要价值。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减压彻底,持续地扩大颈椎管,未破坏椎间关节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