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选择单间隙或同侧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应用MED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38例中应用MED手术系统完成单间隙手术34例,完成同侧双间隙手术2例,硬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改开放手术2例。36例MED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平均9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及椎间盘炎,平均住院12d,平均随访4个月,近期疗效按Macnnab标准,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MED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通过内镜直观准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注意腹部悬空、术中止血及神经根保护,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
MED椎间盘镜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17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8月,平均18月,优156例,良15例,可3例,差4例,5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结论MED具有许多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然会导致手术疗效下降和出现不必要副损伤。  相似文献   

3.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随访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76例(男47例,女29例)。病变全为L3-4、L4-5和L5-S1节段,其中单节段突出并单侧狭窄46例,单节段突出并双侧狭窄19例,双节段突出并一侧狭窄4例,双节段突出并二侧狭窄3例,双节段突出并三侧狭窄2例,双节段突出并四侧狭窄2例。于病变节段插入椎间盘镜建立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开窗”进入椎管,进行椎间盘切除和侧隐窝扩大。结论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6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2例疗效差病例经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或后纵韧带骨化和发育性椎管狭窄以及合并腰椎滑脱者属手术禁忌症,多节段病变和合并腰椎不稳者宜慎重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息者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4、5 4例,L5S1 2例。结果: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再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7年5月~2002年8月收治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爱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椎失稳再手术病例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64岁,平48.5岁。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2~10年,平均5年8个月。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单节段病变17例,双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行椎间盘切除术,根据手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脊柱失稳程度以确定再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550~800ml,平均650ml;术后随访1~6.4年,平均3.6年。疗效应用MPQ问卷和下腰痛及功能不利评分评定,临床成功率86.9%,患者满意率82.6%。螺钉断裂2枚,松动1枚。5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3周后恢复。3例硬膜撕裂。3例植骨未融合,其中2例行后外侧融合术。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脊柱失稳再手术时应行腰椎融合术,同时应用内固定,促进植骨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的适应证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探讨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o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2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按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选择149例行MED手术,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放式手术。结果:本组215例。随访6-16个月,按Nakai分级;MED组,优112例,良27例,可10例,优良率93.28%;开放式手术组,优48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89.39%。结论:MED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有一定局限性,MED主要适用于单节段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适用于部分伴钙化或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用于伴腰椎不稳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抿弃盲目扩大MED适应证,镜下操作失败再中途转行开放式手术的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8.84%。其中术中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6例,单纯硬脊膜破裂4例。硬脊膜破裂合并神经根束损伤1例,合并马尾神经束损伤1例,神经根牵拉伤1例,突出椎间盘摘除和/或侧隐窝扩展不足3例。原节段对侧突出遗漏1例。遗漏另一节段突出2例。全组无术后椎间隙感染及死亡。结论:术者经验和适应证的选择与MED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关;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57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其临床表现为单侧腰腿痛、单一神经根受累且腿痛症状大于腰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后侧方突出或脱出且无脊椎滑脱和腰椎失稳表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等条件作为开展MED的适应证.共开展MED 16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46.5%。结果:平均随访22.6个月,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ME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手术技巧等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我院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或侧隐窝狭窄24例,分别采用MED行单节段或双节段、单侧或双侧减压,切除椎间盘26个。术后随访2~3年,疗效优78%,良14%,差8%。术中出血250ml,并发脑脊液漏1例,刀片断裂1例。术后1周下床,1个月后生活能自理。MED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视野小,操作要小心,以防并发症发生。(收稿日期:2005-10-20)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手术体会$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熊龙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7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方法对177例(21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术后7d内出院;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优141例,良27例,可9例,优良率94.9%。结论椎间盘镜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MED椎间盘镜手术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椎间盘镜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行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及侧隐窝扩大术38例。结果 35例获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个月)。疗效优31例、良3例、可1例。无差级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MED除能达到解除临床症状的目的外,主要优势为微创、腰椎后结构及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乐于接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症为最佳适应证;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常规椎间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突出间隙:L3~46例,L4~59例。手术选择后侧旁正中入路,采用MED系统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1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微创经后侧旁正中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4年5月间我院共开展后路椎问盘镜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l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68.9岁,术后随访平均21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疗效为优者15例,疗效为良者14例,疗效为可者2例,优良率达93.55%,全部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14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7d内出院。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评级:优68例,良39例,可9例,优良率92.2%。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创伤小,基本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PTED组长(多)于MED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MED组2例、PTED组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MED组优良率为87.50%,PTED组优良率为8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效果,MED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PTED更微创。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对策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本组优5例,良3例,优良率100%。本组病例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减压充分,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适应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单间隙或多间隙一次手术,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58例,随访6~16月.平均10.2月.按Nakai分级.优46例,良8例,可4例。结论 该术式较常规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适应征的合理掌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通过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 (MED)的临床应用 ,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16例 (14 3个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患者施行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 (MED) ,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术后 7d内出院 ;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 5个月 ,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 :优 68例 ,良 3 9例 ,可 9例 ,优良率 92 2 %。结论 :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肯定的特点 ,是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1852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140例(7.6%)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椎管内静脉丛出血48例:42例通过镜下止血后完成MED,6例改为开放椎间盘摘除术;定位错误47例,术中发现后调整腔镜位置完成手术;硬脊膜破裂21例,2例改为开放手术;髓核遗漏13例,二期再次行MED髓核摘除;神经根损伤6例,经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椎间盘炎5例,1例保守治愈,其余4例行椎间病灶清除术后痊愈。结论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小MED并发症或失误后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