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存在血栓病变征象的STEMI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对照组46例(单纯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血流灌注及心肌灌注显影分级心肌灌注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的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清术后肌钙蛋白I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等并发症及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抽吸基础上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在有效减轻血栓负荷、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减轻心肌损伤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纯血栓抽吸治疗,但远期预后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最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PCI组(对照组)140例;血栓抽吸组168例;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148例。比较各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再灌注(TMP)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梗死血管和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CI术后TMP分级及药物洗脱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FC为(31.5±5.8),血栓抽吸组为(21.8±7.2),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为(20.9±6.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06);其中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q=3.225、3.73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法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6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血栓抽吸和经抽吸导管注药后行PCI)和对照组(23例,血栓抽吸后行PCI)。观察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STEMI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在出现无复流现象后注射硝酸甘油,观察组加用注射替罗非班。结果观察组首次注射药物后5 min冠脉造影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的TIMI 血流分级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 TMPG)3级的左室射血分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矫正的TIMI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傅宴  张元春  尹庆  吴家宽  戴磊 《当代医学》2009,15(11):151-153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方法4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积分、球囊扩张次数、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手术时间、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与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下降,球囊扩张次数减少,支架直接植入率高,最后TIMI血流改善,cTFC降低,MBG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而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T+PCI)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梗死相关动脉且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试验组给予PT+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梗死部位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2 h ST段回落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0 d、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试验组TIMI 3级发生率及ST段回落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及术后6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T+PCI)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ASTEMI冠脉内血栓的一种有效的介入手段,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ST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冠脉无复流者,共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技术,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联合治疗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即刻CTFC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57.8%vs 26.6%,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后,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安全可行,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且不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并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一2013年8月收治的ASTEMI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行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行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照组27例(单纯行PCI治疗,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术后即刻的冠状动脉TIMI分级,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5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比较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出血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所占比例、术后1.5 h心电图STR≥50%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酶CK—MB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3个月时2组LVEDD及LVEF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大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改善近期预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桂翔 《河南医学研究》2014,(12):113-11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其中35例(A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后行PCI术;另外35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后完成PCI术。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术后A组TIMI3级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MBG)3级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vs80%,94%vs71%,P〈0.05)。A组心电图分析sumSTR≥30%者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vs74%,(65.39±6.2)vs(45.5±11.3),P〈0.05]。A组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达峰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2±252.6)vs(332.5±218.7),(8.11±2.34)vs(14.55±4.97),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器官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结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PCI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分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00例。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PCI治疗,观察组在接受PCI的同时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术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ST段回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接受PCI术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仅可以在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的同时增加对缺血区的心肌再灌注,还可以改善心室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常规进行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尼可地尔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尼可地尔,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浓度、达峰时间、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volution,STR)、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出院后1个月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结果:尼可地尔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ST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无复流(TIMI≤2级)的发生率、校正TIMI血流帧数、CK-MB峰值浓度、达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症状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更好地改善组织水平灌注,降低术后MACEs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耿涛  宋志远  王炳勋  徐泽升 《重庆医学》2018,(2):211-213,216
目的 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存在重度血栓负荷的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265例.A组为直接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为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 B组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心脏核磁共振检查(CMRI)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文治勇  刘超  黎玉环 《当代医学》2010,16(5):99-10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地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